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知识经济发展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知识扩散
知识扩散,是指知识通过市场及非市场渠道的传播,使知识从发源地向外进行空间传播、转移,或被其他地域通过合法手段从知识生产者传递到使用者的过程。知识扩散是知识的时空传播,是该项知识在其他经济领域和更大的地域空间范围的应用推广。同时知识扩散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学习能降低成本,随着经验的增加,完成某项工作的时间会大大缩短。知识扩散促进知识生产,知识扩散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社会对知识的利用。传统的资源要素如能源、资本、土地和劳动力等具有稀缺性,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取代资本、土地和劳动力等传统资源而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资源要素。收益递增规律成为网络化经济时代的首要经济规律,即在提高资源效率方面投资越多,获得的边际收益越多。这种效应在传媒、电脑业和软件业等新兴的高科技产业中普遍存在。知识的扩散是在不同层次上进行的,包含产业内的扩散和地域上的扩散两个不同角度。产业内的扩散主要是针对知识生产的扩散而言,是指知识在同属某一产业的企业之间的扩散。地域上的扩散则分为区内和区外两个方面:区内扩散即知识对城市内部经济的作用过程;相应的,区外扩散则是指城市知识系统对周边地区(城市辐射地区)的影响。
知识扩散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资源环境中进行的。因受环境影响,所以要充分考虑约束条件后才能确定最适合的扩散地区。
社会环境。各地区发展的历史、自然、经济、知识等条件以及劳动力资源、人们的文化、价值观等差异很大,这种差异决定了某种知识是否有利于在本地区发展和当地采用这项知识的快慢程度。
资源环境。考虑资源环境时不仅要考虑到本地区自然资源,还应在尽可能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考虑全社会资源调配的可能性。资源环境对知识扩散的影响主要有五个方面:人员素质、能源、资金、交通、通信。
知识扩散溢出效应。知识的扩散、转移必然伴随着知识价值的溢出,知识的扩散、转移的本质是知识价值的外溢。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后发国家之所以有“后发优势”,关键就在于后发国家可以通过接受先进国家“外溢”的知识价值,利用先进国家“知识的外溢效应”来加快自身的发展。19世纪,人口统计学家提出了逻辑曲线,其模型为:
其中,N(t)——t时刻人口数,N0——t=0时人口数,R——净相对增长率,K——增长的一个稳定的平衡值。
逻辑曲线发展遵循一条S形曲线,如图1所示。逻辑曲线同样适用于知识扩散的过程。曲线的最初阶段增长缓慢,符合指数规律,曲线比较平滑,随后增长越来越快,曲线比较陡峭,其后发展速度又趋于缓慢,曲线又呈平稳状态。
知识及产业转移
任何一个区域都可以通过创新和引进两个途径获得新知识和新产业。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或边缘地区来说,知识引进更有现实意义。因为新知识引进可以避免漫长的探索、发现、研究过程。欠发达地区和边缘地区应充分利用“反回头效应”,发展新兴产业,加速产业结构的转换,扩大出口,尽快缩短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产业的国际转移或者说国际产业转移,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国际产业转移是指发生在国家之间的产业转移,即某产业由某些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现象。这种产业转移往往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开始,进而到资本、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从相对发达国家转移到欠发达国家,再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逐层推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产业转移的深度、广度、构成、模式等日益受到知识这个新的经济增长源的影响,而知识通过对产业转移的影响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这也是知识经济具有的巨大溢出效应在这一领域的体现。
知识扩散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
在世界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进程中,知识的国际间扩散越来越迅速,规模越来越大。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面临推迟出现知识投入的边际收益递减、最大限度实现知识产品的市场范围、延长寿命周期的问题,向知识低梯度国家扩散知识是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式。而后进的发展中国家在意识到决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已经从低成本的价格优势向知识含量转化以后,在知识水平差距拉大的现实条件下,也自愿开放市场、换取知识,争取赶上和超过先进国家。追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和现象,知识经济时代国际间知识的大规模迅速扩散为发展中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甚至赶上了发达国家提供的巨大历史性机遇。通过认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知识扩散规律,进行科学规划,大幅度提升区域产业知识水平,培养知识生产能力,大力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知识扩散使知识作为生产投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知识投入可以替代物质投入或使物质投入更加有效,从而达到节省物质资源、提高经济效率的目的。知识投入使传统产业越来越知识化,并进一步高级化和软化。
大力发展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是造成我国与先进发达国家之间差距的主要因素。应大力开发支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要使从事基础研究的人员保持一定的流动性,使最优秀的人才有机会进行科技创新,并不断地将知识成果输送给社会。
提高对知识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根据知识扩散模型,我国目前处于经济赶超的初级阶段,技术贸易以技术引进、转移和模仿为主。许多科研院所和企业的思路主要还在技术引进上,在与国外企业的合作中只注意资产比例的控制力,对知识的控制力重视不够。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国家在知识扩散过程中应对有潜力的企业实行战略性保护。罗默在知识溢出模型中提出,政府可以向生产知识的厂商提供补贴,或者在对知识生产提供补贴的同时对其他生产课税,这种战略性保护对发展中国家的企业颇为重要。
知识扩散及其外在性在当今的经济增长中作用已勿庸置疑。我国的经济增长除了要不断地增加有效劳动和资本以外,还需积极地提高自身的知识积累。
总之,无论是一国内部创造的知识、还是来自于其它国家或地区的知识,从经济学最简单的成本—收益分析的原理出发,强调知识在社会中的有效扩散、并合理地利用知识的外在性,这样可节约大量的经济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知识功效的作用。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其科学地对待和审慎地引进国外先进知识乃不失为一个明智的举措;但仅仅将视野停留在观望或单纯的引进上,而不积极地开发、利用现有的知识,合理地推广技术经验、最大化地发挥知识扩散及其外在性的作用,不但会造成经济资源的大量流失,同时也会导致知识引进的不完全局面。用知识扩散概念来看,没有充分扩散的知识被引进,事实上这种做法就没有彻底完成知识引进的所有过程,因而这种知识引进是不成功的。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内部而言,无论对于知识扩散源、还是对于知识吸收体,产业或厂商相互间的知识扩散的意义更是重大。因此,只要在知识产权许可的前提下,充分、合理地利用了各种知识扩散及其外在性,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一国的福利水平。
参考文献:
1.赵黎明,冷晓月.城市创新系统[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2.董景荣.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扩散的模型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0(2)
3.王开明,万君康.知识的转移与扩散[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10)
4.汪丁丁.知识沿时间和空间的互补性以及相关的经济学[J].经济研究,1997.6
5.唐京,冯明.知识类型与知识管理[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22(2)
6.李平.技术扩散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J].南开经济研究,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