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是《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重要内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加快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既十分重要,又相当紧迫。必须按照《决定》的要求,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关键词: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这对于推进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意义
正确处理工农、城乡关系,历来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大问题。目前,中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既十分重要,又相当紧迫。
1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是从根本上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必然要求。三十年来,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国特色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加快推进。但由于历史条件的制约,特别是长期形成的城乡分割二元体制没有根本消除,工农关系不协调、城乡关系失衡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针对这种情况,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科学地把握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深刻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在处理工农、城乡关系问题方面的经验,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作出了中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重要判断,制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方针,规划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任务,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工农、城乡关系出现了积极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要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明确了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方向和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建立起科学、合理、有效的制度保障,因为制度才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远性。中央在这次《决定》中强调,要“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这是落实加快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要求的重大举措,也是贯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方针的具体部署。只有从体制改革、制度建设上着手,建立统筹城乡发展、构筑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保障体系,才能从全局上、根本上突破城乡分割的体制和结构。只有在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上取得重大突破,才能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促进城乡共同发展和协调发展。这个重大举措和部署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对逐步缩小乃至最终消除工农、城乡差别的信心和决心,充分体现了时代进步的要求和全国人民的愿望。
2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是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中国发展实践,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当前,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统筹城乡改革,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形成城乡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要求我们着眼于城乡全体居民,让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发展改革成果,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着眼于所有城镇乡村,重视把农村的事情办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繁荣和全面发展。只有广大农民的生活不断得到改善,农民各项权益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发展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只有尽快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的状况,发展才能真正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因此,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全面推进城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是实现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大任务。
3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是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在发展的基础上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当前,农村安定和谐面临许多压力,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压力加大,农民养老等社会保障不健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和政权建设需要加强,一些农民权益受到侵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发展,改善农村民生,抓住了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抓住了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问题的关键。我们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从法律、制度、政策上努力营造社会公平正义的环境,从收入分配、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民权利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采取措施,着力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保障农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使广大农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足,使广大农村安定有序、充满活力。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4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要进展,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社会建设全面展开,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奠定了扎实基础。但应看到,城乡发展很不平衡,农业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较低,农民增收的难度很大,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滞后,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城乡面貌反差较大。近年来,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的流失也在加快,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更加突出。这些矛盾和问题,有的是长期历史发展中积累下来的,有的是在现实发展中形成的,解决起来难度较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重要的任务在农村;加快推进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只有统筹城乡改革发展,从制度上构筑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才能不断强化农业基础,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保持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全面进步,也才能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二、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战略举措
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做出不懈努力。
1深化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应的各项改革。一是要着力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体制改革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根本动力。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来看,一方面,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省直管县的体制,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和实力;另一方面,继续深化乡镇综合改革,探索适合各个地区特点的乡镇机构改革模式。二是要深化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从教育体制来看,主要是均衡城乡教育资源,引导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配置,大幅度提高农村学生以及农村劳动力素质。同时要改革农村教育内容,逐步构建适合农村特点的教育体制。从就业体制改革来看,要统筹城乡就业,打破城乡分割的就业体制,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地从农业转向农村第二和第三产业,转向城市就业,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实现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等方面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特别是取消城市招工的户籍限制。从医疗卫生来看,要建立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让农民得了病看得了病、看得起病。从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来看,要逐步建立覆盖每一个农民的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确保低收入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同时要建立以家庭养老为主要模式,采取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三是要深化金融、财政体制改革。从财政体制来看,要加大对县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特别是建立对产粮大县的利益补偿机制,让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的地方财政不受穷,农民种粮食不受穷,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农民愿意种粮,地方政府愿意抓粮食生产,种粮大县的农业以及各项社会事业得到更快地发展。从金融体制来看,大力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农村金融体系,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引导更多的资金能够进入农村,服务于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引导更多的生产要素诸如人才、技术流向农村,通过市场盘活农村资源。
2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考评体制和机制。引导各级政府在继续搞好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一个时期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相对滞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政府的绩效考核体系不科学,更多地看重GDP,过多地注重城市面貌和功能的改善。而城市具有资本聚集的功能,自然成为GDP的最大贡献者,城市无疑就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点,而且由于城市区域面积相对比较小,可以集中力量搞市容市貌建设、短期内就可以看到政绩。而农村面广量大,投资在短期内不容易见效,政府自然就不愿意将更多投资放在农村。要解决这一问题,真正地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需要转变政府绩效考核体系,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必然会引导各级政府把更大的物力、财力和注意力转向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3加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规划建设和落实工作。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纳入各级政府的规划中,着力于克服和消除规划上的空白,特别是产业发展规划、村落布局规划等。不仅要制定规划,更要将规划落到实处。
4大力发展农村各项产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是产业发展,只有各项产业得到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才有物质基础和雄厚财力,才能促进农村全面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