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经济法教学的改革论文(共3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第一篇
一、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科经管类经济法课堂教学重构原则
重视心理契约期望存在,心理契约就存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教师与学生是紧密结合的,教师与学生都会有自己的色知觉(自我期待)及对对方的角色期待(他人期待),这就是一种课堂教学心理契约。当二者的这种认知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实现,则师生配合默契,实现教与学的共同愿景。反之,心理契约的违背会导致学生“在其位不谋其政”。因为学生选择的往往是教师,而非知识,即亲其师,信其道。可见,师生心理契约的建构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改善师生关系提供了新视角和新的支撑点。因此,教师有必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建立、维护及巩固师生之间的心理契约。
二、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科经管类经济法课堂教学的构建
在应用型本科经管类经济法课堂教学重构探索时,秉持理念为先、应用为本,力求构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理论为依据,实践为主线,能力为本位”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通过实践教学育人“仅有高尚品格以及对于正义的热诚态度还是不够的,学识必须具备,这要从教育而来,从适用和解释法律的技术而来,并从裁判技术的经验中来。品格、教育与经验是三项重要条件。”谨记庞德教导,采用与经济法理论相适应的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多元实践教学平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深化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依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的规定,结合各本科高校实际,在应用型本科经管类经济法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的实践教学法有:1.案例分析教学虽然案例分析无法了解案例背后的司法真实,但通过案例实证分析可以探究案例所蕴含的法理,可采取疑案抗辩式进行。当然,应该选取典型、适时的热点案例,若是会计专业,可选取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真题中的案例。既可以深化所学理论,又能与其资格考试密切结合,为将来考试、就业奠定初步基础。2.模拟法庭教学模拟法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集中的模拟法庭审判的场所和机会,充分调动与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作为更直观、生动的法律职业训练,模拟法庭教学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案情分析、角色分配、分析案例、文书准备、预演、正式开庭、总结评定、材料归档等环节,在模拟法庭实验室情景再现开庭审理阶段,深化理论的理解,并训练法言法语、法律思维、司法文书写作等基本专业技能。3.讨论式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作为讨论主体的学生针对有争议及可探讨性的某个知识点或案例,通过分组进行多角度分析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与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的能力。但分组不是学生的简单组合,而要形成有机整体,并自行确定组名和各组负责人。具体实施方案:方案一:每次提前告知案例,确定两组讨论案例,各组发言人由任课教师在课堂上随机确定,本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或表达少数不同意见,组外人员可以与之对抗,或者以组的名义组员分工配合集体进行展示,教师总结并纠正错误,这样课堂氛围良好,教学效果更明显。方案二:老师将探讨的题目、内容及要求提前交给发言组、点评组和讨论组,三组分别进行准备。上课时,由讨论组展开充分讨论,讨论后发言组做主题发言,点评组对讨论和发言进行点评,老师就讨论、发言与点评进行总结评定,并纠正错误、解疑答惑。4.法律文书写作熟悉各类法律文书的格式及注意事项,主要是让学生直接面对真实案例起草民事合同、起诉状、答辩状、词、判决书等文书或找出给定文书中的格式、法言法语、法律应用的错误,为将来企业管理、商务谈判、司法诉讼奠定文书写作基本技能。5.情景式教学情景式教学法突破了传统唯智主义教学方法的框框,让学生身临其境,将言、行、情三者融为一体,实现教学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比如,在讲《公司法》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开展公司创建与模拟实践,讲《合同法》的时候,让学生做合同当事人;讲《税法》的时候,让学生模拟纳税申报。6.学生做教师提前一周告知一组做好充分准备,然后由教师指定或组内推荐发言人讲解知识点较简单的内容,教师补充漏点或纠正错误。这样既不耽误正常教学进度,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通过角色知觉和角色期待的换位,增强师生之间彼此的相互理解,学生能更好地理解、配合老师,老师也会更多地关照学生的感受,多方面改进自己促进教学,改善师生关系,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此外,可以配合课外进行法律诊所教学、法律实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实践教学,综合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深入推进实践育人。
(二)因材施教,教书育人经济法教学必须根据专业特点确定经济法教学内容,立足应用主旨构建知识体系,不断探索符合教学规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课堂理论教学模式。教师因材施教,学生因教而学。正如“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所倡导的,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和创新性。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关照学生的多样性和异质性,针对不同的层次、年级、专业的教学对象,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做到因专业、因专业方向、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实行整齐划一的教学,实现经济法与其专业、就业的紧密结合。以会计专业为例,在教学内容上,应注意引入或适当多讲些会计法、审计法等相关内容,并且注意应与会计专业相关资格考试相衔接。
(三)培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与学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经济法教师为践行孟子的“心之官则思,思之则得,不思则不得也”理论,要摒弃传统教学形式主义和以教为中心的教师本位理念,充当引导者,而非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要坚定不移地培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要让学生明确目标、讲解知识、评判教学、小结内容,在民主平等的氛围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参与教学,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通过成绩红包等激励机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四)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升教师的素质和魅力古语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资治通鉴》又云:“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作为教学主导的人师,应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教学技能。因此,教师必须有意识、有计划地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素质与魅力,学校必须进行制度保障。这是应用型本科经管类经济法课堂教学重构取得实效的关键与保障。各本科高校要建立必要的人事机制,以使法学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从事法律实务的机会和能力。如派遣经济法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学习深造以充实理论知识,到司法机关、律师事务所或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以丰富实践经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学术能力、人格魅力,较好地实现学生的角色期待,做一个能适应当前人才培养目标的、有魅力的经济法教师。关照当前本科高校经管类经济法课堂教学实际,立足应用价值取向,以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的需求作为经管类经济法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航标及基本思路,重构经济法课堂教学模式,使经济法课堂教学契合“应用”,支撑“应用”,真正成为经世之学。
作者:李海娟曹岩陈松单位:哈尔滨德强商务学院人文科学系
第二篇
(一)习题与案例相结合的方法
经济法课程的法律条文较多,内容枯燥,有些内容晦涩难懂。对于大部分的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法律知识基础薄弱,学习经济法课程相对较难,在这种情况下,教学之余适当给学生讲授一些习题不失为一种明智选择。习题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选择判断题或者选择题的模式,题目难度选择一定要适度,要和自己教授的内容吻合。这些题型的使用,不仅可以改变教学的方式,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起到检查学生学习掌握情况,加强学生对于某些知识点的理解认识程度,使学生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当然,经济法的学习离不开案例,案例的选择要做到案情典型,难度适宜。对于教材中比较实用的部分,可以适当多选择一些案例,比如合同法、公司法、合伙企业法、担保法等一些典型案例精讲。教师要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之上进行详细解析,不要走马观花。当然,教师也可以安排学生自己搜集一些案例,比如商标法、专利法、产品质量法、保险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章节,可以先让学生搜集一些侵权案例,再让学生谈谈为什么侵权,最后再让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通过这样的教学环节,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他们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后实践法
经济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讲授基本理论的同时,可以适当安排学生进行一些课后实践调查活动。比如,如果学生自己家里或者亲戚家里创办了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或者公司,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个小调查,调查的主题有企业的设立过程、设立条件、营业执照的内容、企业的经营管理、结构设置、税收缴纳、利润分配、商标与专利的使用与管理。调查实践的过程,其实就是理论结合实践的过程,让学生在调查中掌握知识,加深对合伙企业法、公司法、税法、商标法和专利法的认识。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调查一下企业的融资方式、信贷情况,融资与信贷的过程很有可能会伴随着担保行为。所以学生在调查的过程中就会对保证、抵押、质押和留置等担保形式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三)课堂教学方法多样化
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众多的法律法规条文,内容枯燥乏味,学生普遍缺乏较高的学习热情。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涉及重要的法律条文,可以让学生起来读一遍,这样不仅改变了教学方式,还让学生加深了对相关条文的理解;如果涉及一些申请过程或者发展过程,如商标和专利的申请过程,可以给学生画一个流程图,这样学生对整个过程便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每一个章节学习完成之后,可以举行一些小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复习该章的主要内容。如可以把学生分成两组,每组先后分别提一个问题,可以是单项选择题或者判断题,对方选择一个学生代表回答,最后比较两组学生谁的积分多。举行这样的小活动,切实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作者:叶文显单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第三篇
一、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高校经济法教学
比如在讲到经济法、经济关系和经济法律关系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候,我们可以采用图表的形式来立体的展现出来: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经济关系;经济法调整经济关系的调整结果就是经济法律关系。而对一些难点、热点等问题,我们可借助网络多媒体,通过视频、新闻、片段,采用互动式、探讨式、启发式的方法进行教学,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的教科书从编写到出版需要一定的时间,而现实生活中一些法律事件等等出现的比较快,所以造成了一些教学内容相对滞后的问题,而利用网络可以方便、快速地查询到这些最新的事件来充实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得到提高。
选用最新的典型案例加入到经济法教学当中。经济法的一些理论知识如何能够使学生理解的更加深刻,这就需要我们通过一些案例的方式来实现。只有理论联系实践,学生的知识才能够理解的更加透彻,更加实用。日常生活中报纸、杂志、电视台和网络等媒体中披露有大量现实案件,教师可以精选最近发生的典型案例,通过多媒体网络的方式在课堂中展示。将这些最新的案例和学术成果融入教学内容之中。这样做,如果运用得当,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创造能力,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素质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重视教师的中心地位,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学生采用互动讨论的方式进行,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是起一个引导的作用,具体学科任务的解决是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进行的,但是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概括、归纳和总结,才能全面地看待问题。教师要把握时机,从旁指导,促进学生技能的掌握和知识的迁移。
在经济法教学中,充分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互动讨论在课内和课外进行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通过这种合作讨论和自己的思考,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需要注意避免的问题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有其自身的众多优点,采用大量的文字、图形、图片、声音、视频等教学素材,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了很多的知识,在课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更多的知识点,提高了教学效率。但在另一方面,由于教学信息量的大增,这样给学生留出的思考时间可能会减少,导致学生大脑无法接收更多信息,很多的知识学生无法全面的消化吸收,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变得不明显,课堂效果也产生影响,时间长了学生只知道课堂上讲了很多知识,运用了很多手法,可是回想起来却不是十分清楚,造成课程教学后,知识点的数量提高了、教学效率提高了,但是教学效果反而下降了。因此我们需要注意避免这个问题,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来思考并消化。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作者:赵博单位:衡水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