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经济体制下企业管理的哲学探讨范文

经济体制下企业管理的哲学探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经济体制下企业管理的哲学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经济体制下企业管理的哲学探讨

一、对企业管理活动本身的哲学思考

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起来之后,企业管理是否会从根本上变个样子?有人设想企业管理本身的功能会发生变化,至少由“管理”的功能变为服务的功能,规章制度将大砍大删,不再有“管卡压”,不再采用命令方式和惩罚措施,企业的生产、经营完全按照市场的指令进行,重大事项则由职工自己做主。究竟如何呢?市场经济下爵企业的确是自由的,但它所赋予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自由,并不是不受约束的,这种自由必须严格遵守市场的控制。从这个意义必说,企业又是最不自由的‘,要保证企业始终和市场相适应,获得最大的“自由度”,唯一的途径就是依靠企业的科学管理,只不过这时的管理必须反映市场的意志,而不是象以往那样仅仅反映政府的意志。可以这么认为,无论市场经济发展到什么程度,企业的规章制度都不会废弃,企业厂长经理的权威只会变强,在生产经营中命令方式的指挥与控制手段仍将大量采用,企业更加严格的纪律将使一些职工感到更不“自由”。理由是管理本身就是凌驾于人类活动之上的异己力量。企业只要还需要管理,职工就不可能有无限的“自由”,就必然要受到企业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的约束。至于,’管理就是服务”反映的只是管理的一个层面,即厂长、经理和其他管理人员时时在为生产服务,为经营服务,为每个生产者甚至每一道工序服务,为整个企业服务。但对那些与企业的意志和管理者的价值观相冲突的行为,具体的管理过程将时时显示出管理另一面的特性:管理就是控制,管理就是显示权威,就是对个人某些权力的剥夺。因此,那种以为建立市场经济机制就可获得充分的自由的认识完全是对市场经济的误解。

二、对企业愉理者的哲学思考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有一支庞大的管理人员队伍,而且管理者通常以政府代言人的身份出现在职工面前,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是其在生产过程中赖以指挥、控制的主要武器。管理者与职工总体目标尽管是一致的,但在具体的管理活动中又经常成为对立面的双方。在许多企业,干群关系紧张,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背道而驰的状况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上述不和谐状态会不会突然消失,管理人员是否会变得无足轻重了呢?答案是明确的一一不会的。因为既然承认管理者是凌驾于人类活动之上的异己力量,那么管理者无疑就是这种异己力量的代表。有管理活动存在就必然有管理者存在,而且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管理者队伍变大,此其一。第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生产资料是国有的,国有企业中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但是,双方的阶段目标或是微观目标并不完全一致。加上我国目前并非是单一的国有经济,退一步说即使是国有企业,其所有权与经营权一也可以分开,这更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在一定时期内的具体的、局部的目标出现较大差异。差异是平衡打破、矛盾产生的根源。市场经济要求企业自觉服从市场的意蔬这就必然强化管理者的组织、指挥、控制等管理意识,这种意识有时和被管理者的自觉行为是一致的,但一致是相对的,差异是绝对的,只要有管理者存在,只要管理者按照市场的意志在行使自己的职权,管理者就必然站在了被管理者的对立面,并且显得非常强硬。因此,认为市场经资「企业管理者必然队伍缩小、职能下降、作用减弱的观点是极大的误解。那种管理者将广施民主与自由,对被管理者会格外温良与放任的认识同样也是极大的误解。但是,由于企业的进步越来越依赖科学与技术手段,企业管理者和生产人员在科学技术的融汇下其界线将逐渐模糊。同时,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者也将不得不抛弃自己背离市场规律的主观意志,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盲目指挥的旧习,按照市场的客观指令控制自己的管理行为。市场经济将塑造一代新人,首先是塑造一代新的企业管理者,这是未乘的企业管理者与以往管理者的不同。

三、对被管理者的哲学思考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被管理者将一改往日的懒散与疲沓而勤奋工作的论断同样也不可靠。市场经济下被管理者的心理适应需要经历一个调节过程,“失宠”的感觉一时难以消失,和企业以及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一时以难以稳定,既可能与管理者构成对抗关系,又可能成为管理者的亲密伙伴;既可能以企业为寄托,进而强化敬业精神,也可能产生雇佣感觉,与企业同床异梦。

道理是显而易见的。被管理的人既是理性的人,又是感性的人;既是社会的人,又是自然的人。作为一个社会人,、他将主动承担起在企业中的责任,服从管理者的指挥,遵守企业的规章、纪律、控制自己不恰当的行为,勤奋努力地工作。作为一个自然的人,无论在什么条件下,他都有自己对物的需求,对未来归宿的忧虑与思索,都有维护人格尊严的本能和对,自己价值充分实现的期待。当理性的人与感性的人处于统一形态时,被管理者表现为一个完善的人,当两者处于分割状态,或者当作为自然的人时被管理者的合理需求被企业和管理者无视时,平衡就可能被打破,被管理者就可能成为企业的异己力量。

更重要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被管理者与企业以及与管理者所追求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企业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管理者追求管理效益,希望通过有效的管理,使企业获得更大利润,被管理者更关心的则是自身的物质利益与在企业中的地位。企业与管理者总希望被管理者和自己的目标保持一致,但是如果不能设法使被管理者看到自己的目标得以实现的可能性和正确途径,其行为与企业和管理者目标的背离则不言而喻。

因此,企业和管理者既不可把被管理者仅仅理解为社会人,也不可生硬地把自己的目标强加给被管理者,而应以感情沟通为基础,尽量满足其作为自然的人合理需要,以此把被管理者吸引在企业的旗帜之下,使其感情与理智得到和谐的统一。

四、对企业,理过程的哲学思考

管理者与被管理的人或物之间相互运动,构成管理过程。我国的企业管理过程具有以卞特点。第一,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公有制这一根本不变,因此永远不存在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剥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也无法构成劳资双方,管理过程不可能是剥削、压迫的过程。第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中的被管理者同样是企业的主人,可以通过职代会行使参与管理企业的充分的权力,包括反过来监督厂长(经理)的工作甚至罢免。国家会完善有关法规,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在合资企业、私营企业以及其它所有制形式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但是,如果因此认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过程没有计划,没有权威,没有控制,没有对抗,只是单纯的服务过程,说服过程,就是双方握手言欢的过程,则又进入了另一个判断的误区。只要有管理就有民主与专断的对立,就有服务与统治的斗争,社会主义幸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管理过程也不例外。而且,市场经济将使企业管理过程中摩擦与对立的机缘增多,程度趋于激烈。从总体上看,市场瞬息万变必然导致管理过程的振荡,从而加大企业管理过程的复杂系数和摩擦机缘。此外,市场经济强化了管理过程中职权、责任、利益意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将在权责利的合理占有以及履行自身职权的执着性上较以前更容易突破情感的缀绕而变得富于理性。其次,市场经济不鼓励利益均沾,平均主义的打破将刺激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新的追求欲念,从而使一部分人浮起,一部分人沉下,失衡之间必然使摩擦与对立的机会增多。再次,市场经济以竞争为基本手段,企业间的竞争最终还将表现为人才的竟争。提倡竞争必然伴随着人才的自由流动,频繁的流动又将导致社会就业观念的转变,其结果很容易使管理过程中偶尔出现的对立情绪得到激化。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对企业管理过程,我们也只能寄希望于尽量多一点民主,少一点专断,争取通过服务,达到统治。力求使宽松与严格、激励与束缚、和谐与对立比较完满地统一于一体。

五、对企业管理情势的哲学思考

中国以建立市场经济为目标,因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则、国际的惯例、西方市场经济传统国家的具体做法等等,都将在我国通过一一这仍然是个认识误区。因为这个断定不符合我国企业管理的情如:

管理情势是特定的管理环境。既然环境是特定的,‘仑对企业管理活动中的规则、惯例、做法必然有选择性一一对与特定环境相适应的兼容之,对与之不适应的排斥之。我国的企业管理情势的基本特征是:一方面,民族的文化积淀厚重、影响深刻,有专制文化的传统,由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市场封闭的时间过久,’经济比较落后,国民人均受教育年限短,劳动素质不高;另一方面,我国的文化传统中也有一定的外来内容,西方文化在近现代对我国社会的经济、政治都产生过影响,当代青年对西方的和现代的文化具有更大的融汇热情,对民族的、古典文化中的一些内容有较强的批判意识。这就决定了我国的企业管理情势是复杂的。在这种情势下管理企业照搬照套西方的不行,排斥西方的也不行,不接收现代观念不行,丢开民族的传统更不行;不与国际惯例对接不行,不顾国情一味与国外“接轨”也不行,不研究和依赖市场不行,把计划调节完全踢开也未必就行。

尤其值得探讨的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卞,计划是企业管理的首要职能,企业要在国家计划的指导卞运用综合平衡的方法确定各项生产叠营指标,并范绕这些指标对生产经营进行组织指挥、监督控制,形成一套有特色的管理方法。在进入市场经济之后,企业管理的计划职能是否就完全取消了?在当前企业管理的情势之下,我们对此持否定态度。

首先,在市场经济下,国家不再千篇一律地对所有企业、所有产品下达统一的计划指标,但这并不是说国家对所有企业、所有产品均撒手不管,我国生产力水平低,市场发育不健全,交通运力不足,优质产品短缺等环境特征决定了国家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对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产品,对某些大中型骨干企业,仍然要实行计划控制,否则,社会的稳定就可能面临威胁。第二,社会化大生产以及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必然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具有计划性,避免盲目性,只不过计划性不象以往完全建立在政府控制之下,而是从市场需求入手形成计划。但是,当计划形成之后,它仍然是企业管理的首要职能。第三,即使西方传统上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政府也并非完全放弃计划控制,企业的生产与经营也不是处在无计划的混乱状态。第四,长期的计划经济传统在相当长时期内仍将在我国经济的宏观运行中发生影响,企业管理的方法、手段也很难在短时间内从上述影响中完全摆脱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