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的思考范文

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的思考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的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的思考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与发展,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基层就业成为越来越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但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现状并不乐观。因此,高校要鼓励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积极面向基层就业,并做好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指导工作。

一、基层就业的意义

人们一般认为“基层”就是指条件艰苦的偏远地区,但这种想法存在误区。“基层”的含义很宽泛,农村、国家基层服务项目、自主创业等都属于基层的范畴。基层就业的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利于促进我国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报告指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高校毕业生到经济相对落后的城乡工作,有利于促进我国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二是有利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国乡村基层干部文化水平普遍不高,高校毕业生到乡村工作,可以为乡村注入新鲜血液,提高和改善基层干部整体素质,更新管理理念,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三是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充分锻炼和发展自己。习在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有利于充分锻炼和发展自己。四是有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高薪待遇好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远低于毕业生的数量,而高校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就业则能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解决就业难问题。

二、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整体状况

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整体趋势明显,但基层就业条件较差、对高校毕业生吸引力不足、在基层工作的毕业生整体人力资本水平较低等问题也较突出。同时,这也反映了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重视度不够、政策落实不到位、高校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不够完善、毕业生自身就业观念陈旧等客观事实。

三、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建议高校从思想、理论、技术三个方面指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一)思想方面:不忘初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一是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面对条件较为艰苦的基层工作环境,唯有以这一思想为指导,才能以实际行动顺利踏入社会。高校应注重对这一指导思想的渗透教育,在理论教学和第二课堂中始终贯彻该指导思想,在思想阵地树立一面旗帜。二是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有机结合,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无论何时,爱国敬业都是正确的价值取向。高校应注重对学生价值取向的进一步教育,提倡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实现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推动中国梦的实现。三是更新就业观念。高校应通过多种手段向高校毕业生展示基层就业的现状,宣传国家对于面向基层就业的方针政策及好处。端正毕业生心态,把基层平台作为起点,帮助学生树立以实现人生价值为目标的崇高职业理想。建议毕业生结合社会和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避免强烈的“北上广”“体制内”情结。

(二)理论方面:优化课程设置,多途径宣传落实基层就业政策

首先,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对大学生进行基层工作诸多好处的宣传教育,纠正认识上的偏差;其次,丰富课程体系。一方面提高专业课程与就业的匹配度,另一方面设置全面实用的选修课,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最后,多途径进行宣传,落实基层就业政策。高校应充分了解国家政策,认真学习国家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文件精神。设立招生就业部门,形成就业工作机制,精准进行就业指导和管理服务。

(三)技术方面: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增加基层锻炼机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高校应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合理设置基层实习,使高校毕业生在校园就得到充分的基层锻炼机会,增长基层实践能力。例如开展校企合作,学校聘请企业专业人才到课堂教学、教师和学生赴基层实践,从而找准教学短板,丰富师生基层经验,为高校毕业生今后到基层就业提供平台。当前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趋势日益明显,但仍存在不少亟须解决的问题。高校有责任和义务对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进行正确指导,并不断探索出更多有效的方法路径,引导更多的高校毕业生自愿服务基层。

参考文献:

[1]罗玉霞.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现实路径探析[J].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18,33(03):26-31+99.

作者:顾秉健 单位:淮阴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