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郊区农民就业情况调研报告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虽然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得到了较大发展,但是农村地区基础薄,仍然存在严重的“三农”问题。要实现振兴农村,就必须解决好农村的就业问题。目前某郊区的农民就业问题主要在于就业不充分和创业水平低,要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就要从转变农民就业思想、提供就业机会等方面出发。本文基于公共经济学的观点,对该区的农民就业情况进行调查,通过调查结果了解该区农民现状,为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思路。
关键词:公共经济学;农民就业;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一、公共经济学视角下的农村就业问题
(一)公共经济学视角下农村就业问题的理论依据1.公共经济学中的就业机会是一种兼具排他性和竞争性的“混合物”。首先,竞争性和排他性主要体现在就业机会的有限,就业机会需要竞争才能获得;其次,增加就业岗位要付出每个岗位花费的边际成本。市场上新增加的就业机会要根据最终获得该岗位资格人的学历、能力及相关条件付出成本,这些成本是付给每个劳动者个人的;从每个劳动者个人而言,工作是每个人的物质追求和精神需求,对于社会而言,高品质的就业是社会资源优化配置;最后,从实践角度来说将就业以排他性和竞争性这样的性质来固定,有利于政府根据其性质采用合理的措施解决就业问题。2.就业问题是政府和市场两个因素双重影响的结果。在市场经济下,由市场主导的经济发展可以充分发挥市场优势,让市场决定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同时市场因素也使得劳动力素质最优,充分保障了就业需求方的利益。在市场因素的影响下,当劳动力数量趋于饱和时,劳动力需求方再雇佣就业者就会让其边际收益和边际效益对等,此时,劳动力的需求方就不会有劳动力需求,就业饱和,市场为就业者提供岗位的功能就遭遇失灵,市场对于就业的调节过于局限,因此我国就必须运用政府的功能来合理干预就业,矫正市场对于劳动力分配不合理的状况。
(二)农民就业困难的公共经济学解释农民就业困难主要是由于市场因素无法对外部性问题进行调整而导致的。市场配置在经济中起着决定着作用的前提必须是整个就业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而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过于理想化,在现实中无法满足其中的经济条件,因此仅仅依靠市场的作用就会导致就业问题上的失灵,无法及时矫正就业市场的外部性问题。具体原因:一是农民自身的学历较低,缺乏专业的职业技能;二是我国的户籍制度限制了农民的就业,户口所在地与岗位所在地分离;三是农民在城市的就业压力大,工资所得难以支撑城市中高昂的子女教育费用、住房费用、医疗费用等。
二、区域农民就业现状
根据对某郊区农民就业问题的实地调查,统计出如下数据:区域的农民人数为161554人,达到就业年龄的人数为108763人,其中已经就业人数和未就业人数分别为80430人和28333人,未就业人数占到了劳动力总数的20%。而在未就业的人群中,有就业意向的人仅有1012人,其中大部分还是愿意到离家较近的地方工作。由此可见,该区的农民目前就业意识还不强,仍有较多未就业人员缺乏就业意识;其次,该区农民对就业地区提出要求,更倾向于到居家就较近的地点工作。农民的就业渠道和就业方向受到限制,就业水平较低,收入较少。此外,农村企业缺乏有技术的一线工人,而很少有农民能够具备企业需要的技术和素质,结构性失业的就业问题仍是该区农民就业问题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三、区域农民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存在的问题1.农民就业不充分。该区农民就业不充分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有就业意向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就业的,另一种是在缴纳社会保险上存在障碍的。2.农民缺乏就业创业意识。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尽管该区农民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是考虑创业的农民较少,整体上缺乏创新创业的意识。
(二)导致问题的原因该区农民就业不充分的主要原因:1.经济转型使得部分企业关停。为了适应环境和产业结构转型的要求,一些企业采取关停企业的方式进行转型发展,这样就减少了就业岗位。2.外部整体经济环境低迷。受到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外贸型企业受冲击影响较大,需要适当地减少工作岗位。3.农民缺乏企业工作的经验和相关技能。很多农民也用土地的使用权换取了经济报偿,但是却始终没有受到其他行业从业的培训,缺乏行业工作的经验,造成了农民到企业工作困难。4.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用工不规范的情况。农民在当地施工单位或者临时辅助型岗位就业情况较为普遍,但多为暂时性就业。该区农民缺乏创业意识的主要原因:1.农民的文化程度较低。通过调查发现,该区农民学历较低,缺乏创业的意识和精准定位行业发展的能力,更缺乏对于创业行业的理解和选择能力。2.区域对农民的创业资源提供不够。根据调查状况发现,目前该区共对1578户的农民有创业支持政策,这些创业农民大概可以带动9468户农民的就业和收入,但创业带动就业的效应十分有限。3.区域土地资源相对缺乏。在建设用地指标受限的影响下,在农村创业的农产品企业、农场等缺乏建设用地,无法提供大规模土地资源的创业行业。4.农民创业大多停留在农业领域,农业领域无法有效带动农村就业问题。根据调查发现,在1578户的该区创业农村家庭中,由于缺乏资金和创业规模较小,创业带动效应较小。
四、解决农民就业问题的相关对策
(一)政府要始终秉持指导思想、营造良好就业氛围、转变农民就业观念1.秉持好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思想,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切实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为主要目标,巩固农民现在就业的成果,完善农村就业格局。2.营造公平的就业氛围。要在全社会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保障农民就业的权力,加强就业市场监管,促进农民就业信息公开透明,营造好公平的就业制度。3.转变农民的就业观念。要让农民有主动就业和竞争上岗的思想准备,切实提高农民的就业热情。
(二)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完善农民就业政策1.加强对农民就业的政策扶持。用好中央的乡村振兴战略政策和政府服务政策,保障农民收入和农民的就业权益。2.加强对农民就业的监督措施。加强部门监管力度,主动让社会对政府相关政策的实施、农民的就业待遇等进行监督。3.鼓励企业雇佣农村劳动力。为扩大该区农民就业,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每年定期招录农村劳动力,为农村就业机会提供保障。
(三)政府要为农民提供就业职业能力培训,以政策形式保障实施1.为农民提供专业的职业能力培训。组织以农村为单位的职业能力培训,对农民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并对符合职业能力标准的农民颁发合格证书。2.政府要出台农民职业能力培训的政策文件。要结合实际情况,出台职业能力培训相关实施意见,以政策文件的形式确立农民职业能力培训的制度保障。
(四)增加农民就业机会1.以生态农业增加农民“家门口”的岗位。秉持生态优先的工作理念,以发展生态农业来提供更多的岗位,提升农民就业水平。2.促进农民田头就业。建立符合新型现代农业发展的从业队伍,优先雇佣本地的农民,促进农民的田头就业,切实保障农民的就业权益。3.因地制宜增加就业。建立农民就业的互助组织,让农民能够以工会的形式保障农民的就业权利。在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房屋改造、道路整修、检查维护等项目中,鼓励实施主体优先雇佣符合条件的本地农民就业。总结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某郊区农村就业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对该区农民的就业进行实地考察,基于公共经济学的观点力求从排他性和竞争性、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政府调控、外部性问题等方面综合分析该区农民的就业状况。通过调查发现,该区的未就业人数比例较大,在未就业的人群中,有就业意向的人数较少,且大多数人只愿意在临近地区就业。再加上该区农民就业渠道和方向的制约,该区农民就业现状不容乐观。通过分析发现,该区的农民就业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该区农民就业不充分,二是该区农民缺乏就业创业意识。该区农民就业不充分主要是由于外部经济低迷、本地经济转型导致的企业倒闭问题、农民缺乏职业技能以及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用工不规范这四个原因导致的;该区农民缺乏创业意识主要是由农民的文化程度较低、该区对于农民创业的政策支持不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该区土地资源相对缺乏、农业领域无法有效带动农村就业问题这四个原因导致的。根据该区农民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原因,提出解决措施:第一,政府始终秉持指导思想、营造良好就业氛围、转变农民就业观念;第二,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完善农民就业政策;第三,为农民提供职业能力培训;第四,增加农民就业机会。
作者:方培蓓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