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职教育的就业走向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中职教育的就业走向,要从专业、创业、培训等方面入手。面对新形势,如何把握中职教育的专业、创业、就业走向,是众多专家学者议论和探讨的问题,同时广大中职教育一线的工作者也在不断探索着中职教育的道路和方法。目前,个别中职学校由于毕业生就业无门而导致了招生不景气的恶性循环,这种现状已使这些职业学校处于濒临关门的境地。因此,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是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和师生共同关心的迫在眉睫的大问题。现就农村中职教育的专业、创业、就业走向谈几点看法
一、专业建设以“农”为主
就农业县的情况看,80%以上的人口是农业人口,发展地方经济的主要阵地在农村,尽管随着改革开放的潮流,一部分剩余劳动者或技术工人已挤入大中型城市,但要使中职毕业生全部挤入城市就业,是不切合实际的。因此,农业县中职教育工作者应积极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调整专业结构,尽量与农村产业结构相适应。农村职业教育的专业应以“农”字头专业为主,兼顾二、三产业及其他专业,面向千家万户的种、养、加,要以当地支柱产业的发展和要求调整课程结构,增强专业及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适应性;坚决不能盲目、不切实际地取消、停办一些结合农业地区开办的且已经举办了很多年并拥有一定基础的农学类专业及其相关专业。总之,要办“农”字头专业,应办出自身的特色,没有专业特色就没有生机、没有效益。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师资力量、实习基地和实验实习设备这一优势,积极与农业类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联系合作,确立应用型农业科研项目,办好“农”字头专业,为毕业后服务农业打好基础。
二、创业理念以“导”为主
中等职业学校要坚持“外出就业,回乡创业”的办学理念,提倡“走出去、长才干、自身硬、建家乡”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创业意识不强的状况,开设创业教育课,通过举办创业教育专题讲座、主题班(团)会、专家报告和政治课教学,广泛开展以“外出就业,回乡创业”为主题的创业教育活动,并渗透职业生涯设计的内容。也可请优秀毕业生现身演讲,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就业观、创业观的教育,用他们的亲身体会教育和引导学生坚定外出就业、回乡创业的信心,为就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创业培训以“实”为主
农业县中职教育和城镇第三产业为主的中职教育,除建好专业外,还要兼顾创业培训,如开设家庭经营创业培训,学生毕业后(甚至还在学习中)就可搞种植或养殖,自己负责管理和营销,如果市面做大了,再雇几个帮工。这里所谓的创业,就是指开个小作坊、维修店,办个小农场、畜牧场,自己给自己创造工作岗位,也为他人创造工作岗位。这是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能做到的。创业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培养创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如自信心、不屈不挠的精神、既谨慎又敢冒险等;掌握创业必备的知识,如市场、财务、法律知识等;给予创业过程的指导,如怎样申请营业执照,如何筹集资金等;最好还能给创业者提供市场信息。
四、技能教学以“强”为主
职业教育要发展,学生要就业,拓展就业渠道是必然;拓展就业渠道,练就一身熟练的操作技能是关键。因此,职业学校要把强化学生专业技能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来抓。首先,从重新修订各专业教学计划、开发校本教材入手,按照“文化课够用、专业课求精、实训课求实”的原则,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上下功夫,加大专业实训课在教学过程中的比重,加大对专业实训的考核力度。其次,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要使技能上强,必须要有一支专业很强的教师队伍。可派教师参加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能培训,使专业课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再次,大力推行“双证制”。技能强在哪儿要有衡量尺度。职业学校的所有毕业生除必须在拿到毕业证、计算机证、普通话证、钢笔字证等公共基础证以外,还要通过劳动部门组织的专业技能等级考试,考取相应专业的等级证,从而大大增强毕业后进入劳务市场的竞争能力。实践表明,“双证制”的实施能有力地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
五、就业渠道以“单”为主
中职学校为能更好地解决毕业生就业安置问题,除以服务本地经济外,也要在校企合作上下功夫,在专业对口工业企业发达的城市成立职业介绍所,也可设立办事处,派本校教师并聘请有资质的就业指导师或企业人事部门主管为合作、实习、就业指导教师,逐步形成机构合法、订单培养,技能为本、德育为首,校企合作、对口就业,整班安置、全程管理的毕业生就业安置体系。同时,还要切实发挥好介绍所和办事处的作用,花大气力和人财力到有合作意向的东南沿海或发达城市调查研究人才需求市场,扩展与发达地区的业务合作范围,做实订单专业,把解决毕业生就业的重点放在提高毕业生就业的档次上。另外,还要加大宣传工作,提高学生、家长对订单专业的认识,消除他们到订单地区就业实习的种种疑虑,有效地保证“订单专业”的质量。
六、面对困难以“笑”相迎
当前,中职教育发展不像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那么兴旺,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中职校长普遍认为办学困难,举步维艰。面对这样的形势,校长的精神不能垮,要更加振奋。因为困难是客观存在的,与其怨天尤人、萎靡不振,不如笑迎困难、振奋精神。只有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才有利于调动自己的智慧,感染和鼓舞学校的教职员工,尽管确实存在一些困难,但也说明国家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提高了,人民的教育需求提高了,是社会进步、发展过程中带来的困难,我们可以乘此机会进行学校布局调整、专业调整、深化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在困难中求生存,在坎坷中寻生机,使困难变为动力,使就业打开局面。
作者:曹玉华 单位:甘肃省高台县政府教育督导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