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思想政治教育就业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高职学生就业过程中产生的思想问题
1.自我定位不准确,就业期望值过高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意味着高职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将从事企业基层的工作,但是大多数高职生自我定位不准确,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功利化的特点,就业期望值过高,和本科生一样热衷于工作环境好、待遇高、工作轻松的单位,不愿意到生产第一线工作岗位就业。为了更加准确地了解高职学生就业意向,笔者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此次调查主要以抽样问卷的方式进行,对象主要是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2013届毕业生。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92份,占97.3%。(调查问卷见本文附录)本次问卷调查显示,55.8%的同学对自己的就业前景表示乐观,6%的同学非常乐观,还有38.2%的同学迷表示比较迷茫。在期望的月薪方面,53%的同学在2000-3000元间,11%的同学在1000-2000元间。对于就业地域的选择,60%的同学希望到国内大城市及沿海开放城市工作,30%的同学希望到中小城市去,还有10%的同学则认为到哪儿工作无所谓,找到工作就行。在当今格外激烈的就业形势下,对于高职生而言,过于看重眼前利益而忽略了作为高职生的特点与优势,只会造成热门职位众人争抢的局面,结果反而增加了就业的难度。2.诚信意识缺失,职业道德观念淡薄面对激烈的就业形势,高职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本应通过努力增强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来提高就业竞争力,但是有些学生在求职中诚信意识缺失,职业道德观念淡薄,采取投机取巧的不正当手段来提高成功几率。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采取伪造荣誉证书、学习成绩单和实习经历证明等重要材料,给自己的求职自荐材料增加含金量,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伪造学校招就办推荐公章的现象。二是高职学生毁约现象严重。部分高职毕业生没有认识到签订劳动合同和就业协议书的严肃性,同时和多家单位签约,比较之后再选择一家单位正式工作;有的高职生与一家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后不能做到爱岗敬业,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随意跳槽。这一系列现象不仅对高职生本人的诚信品质造成了影响,而且影响了学校声誉,增加了社会对原本就处于弱势的高职生群体的歧视。
(一)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与改革,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和导向功能虽然目前各高职院校基本上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是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就业指导课缺乏全程性,教学安排不合理;课程内容偏重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性;就业指导课教师队伍缺乏专业性;就业指导课采用合班教学,缺少个性化指导。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从这几方面来进行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一是建立全程化就业指导课程体系。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一般为三年制学生,由于各个年级的学生身心特点存在差异,因此就业指导课教学要根据学生在校期间不同阶段的特点,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以笔者所工作的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2009年起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就业指导课教学安排的改革。将就业指导课分成两部分内容进行,对大一年级新生主要进行职业规划课程的教学,一方面让大一新生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帮助他们在正确分析自己优劣势的基础上,教给他们进行职业规划的方法,从做三年的学习规划起,再为自己做一个职业规划、人生规划,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确立职业理想。由于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实行“2+1”模式,学生从大三开始就进入了顶岗实习阶段,因此对大二年级学生的就业指导主要着重择业方面的指导,如:就业形势分析、就业政策和法规、就业择业心理、就业准备和就业程序、创业教育与实践。通过建立全程化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能够让学生明确人生目标,确立合理的就业期望值,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功能和导向功能得以实现。二是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性。根据就业指导课程的特殊性,可以采取教师、学生、专家相结合的授课形式和教学方法。教师讲的内容要精心选材,简明扼要,关键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和就业观。学生在学习完理论知识后要注重实践活动的锻炼,深化职场体验。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课内走上讲台,从课外走入社会,通过案例讨论、角色扮演、观摩招聘、小组讨论、社会调查、实习实践等活动,增强对自我、职业和环境的认识,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另外,在就业指导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师和学生自身的资源之外,还要通过多种形式把各种社会资源引进课堂,从而弥补教师水平、课堂教学和学校教育的不足,提高就业指导课教学的专业性。比如邀请求职技巧指导专家、单位人力资源主管、成功人士进课堂,一方面让学生接受最前沿的理论知识和最专业的就业技巧指导,掌握应聘要领和应聘程序,另一方面通过成功人士的现身说法,特别是学长学姐们事业成功的案例,让学生们消除盲从心理,感悟职业发展的过程和成功背后的艰辛历程。但是有时候由于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让每个学生都接受专家的指导是不现实的,但可以通过播放影像资料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学校就业指导课教研室可以统一购置知名专家的讲课光碟或职场招聘的经典录像,供教师课堂教学选用。如金正昆的《社交礼仪》、《面试礼仪》,CCTV-2的《赢在中国》,余世雄的《有效沟通》、《职业化的养成与塑造》等,看完专家讲座的影像资料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受到的启发和感悟来代替教师的讲评。
(二)拓展高职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1.加强学生社团载体建设社团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组织的群体。目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学生的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而蓬勃发展的学生社团日益成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通过社团这个载体将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中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以笔者所在的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13年下半年学院成立了大学生就业创业协会,该协会是一个以促进学生就业和创业为目的,帮助纺院学子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与创业观,更好地为同学提供就业与创业帮助的组织。协会通过广泛组织和开展各种与就业,创业,创新相关的交流活动,比如:职业文化节、素质拓展、企业走访、职业规划大赛,努力营造校园创新氛围,积极促进在校学生的就业意识,市场意识,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为大学生参与专业实践创造机会。2.引导校园文化载体建设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一方面校园文化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载体和途径,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对校园文化起着价值导向和政治保证作用。因此,要大力加强与就业相关的校园文化建设,用先进的校园文化积极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要加强舆论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就业育人环境。学校可建立就业指导专栏或通过校园广播站宣传就业理念、就业形势等,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学生的就业思想认识水平。其次要重视精神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就业育人环境。二要开展丰富多彩的以就业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就业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既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比如举办职业规划大赛、简历制作大赛、模拟面试大赛,也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比如邀请知名的专家、学者给师生做就业指导讲座或就业指导论坛,让全体师生增长见识。同时,还可以与社会有关部门开展共创共建活动,比如与企业、社区结对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一方面将学校的文明和文化传递给社会,另一方面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在活动中感受就业,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得以充分发挥。3.优化家庭教育载体建设学校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但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构建学校和家庭互动机制需要家长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特别是就业观念,现在部分家长还不了解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以为学生读完三年大专就一定会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此外,家长对孩子的就业期望值和对社会的认识程度都会对学生的择业观念产生很大影响。因此,高职院校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与家长沟通,使家庭教育的思想和方法与学校的理念相统一,同时,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学校和家长有效沟通的良好氛围,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教育合力,取得显著效果。
作者:羊蕾单位: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