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自我效能感作用下大学生就业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自我效能感影响或决定大学生就业行为的选择。自我效能感会影响人们对行为的选择,而行为的选择是受个体对行为的认知影响的。大学生对自身的就业缺乏正确的认识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就业前对自己的就业前景缺乏认知。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使得大部分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因为学校和专业的缘故,对自己的未来失去了信心,呈现出较低的自我效能感,因此他们在大学期间虚耗了时间和精力,对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其他的个人能力没有很好地去培养,没有明确的个人生活和学习的目标,职业规划的能力也比较差。第二阶段是在大四求职准备阶段时认为好的工作都需要找关系,要有门路,而且自己没有特长,心里没有底气,自我效能感低,从而在找工作的时候或面试的时候容易遭人拒绝和失败。第三阶段是在工作初期的时候,毕业刚找到工作时,大学生急于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应用于自身的工作岗位,但是因为毕业初期的工作内容往往比较简单枯燥而且琐碎,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没有价值。因此工作时产生的认知和自身期待的落差,让他们轻易地放弃工作,使毕业生毕业初工作岗位的流动性比较大。
2.自我效能感影响大学生就业行为的坚持性和努力程度。自我效能感对行为的坚持性和努力程度也有一定的影响,行为的坚持性和努力程度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就业时的意志。如果大学生在择业的时候缺乏意志,会使得就业工作变得相当困难。在择业之前,因为缺乏意志力,行为没有坚持性,天天游手好闲,拖拉懒散也不愿意努力,没有系统和全面地积累自己的内在经验,也没有学习他人的替代性经验,于是在毕业时要进入一个新的外在情境时,他们往往会手足无措,无法良好适应。而在择业的时候就表现为容易放弃工作机会,缺乏竞争力。就业后的表现为容易因为工作困难或无趣放弃工作机会,要么就是频繁跳槽,要么就是辞职后一直高不成低不就。
3.自我效能感影响大学生就业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如果大学生的就业过程之中自我效能感不足,那么他们常常会伴随着许多不良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比如焦虑、自卑、悲观抑郁和自我同一性混乱等。焦虑是大学生就业时最常见的心理障碍,贯穿了整个职业选择和就业的过程。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没有把握,对自己的专业失去信心,就会产生就业焦虑尤其表现在投递简历和面试的时候,自己会给自己造成很大的压力,从而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最终导致简历无人回应或面试失败。这些失败又在心理上加强了对找工作的恐惧和焦虑,长此以往,就会产生更多的心理问题,可能使他们习得性无助,不愿意再次努力尝试找工作,不愿意面对就业的问题,最终无法就业。自卑心理是由于错误的就业认知而产生的。就业的时候大学生最常见的自卑心理按照自卑的内容可以分为身份地位的自卑。当今社会,“富二代”“官二代”的现象层出不穷,就业机会的不公平会导致一些同学纠结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的问题,尤其是农村的同学、家庭经济贫困或一般的学生。性别的自卑:有些专业就业的时候对于男女的性别会有一定的要求,男性在大部分岗位的就业竞争压力会小于女性,导致部分专业的部分女生对于自己的就业会有很深的自卑;学校的自卑:大学生就业时会遭受不少的歧视,最常见的就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的院校有要求,要么是要求“985”,要么就是“211”,导致了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不喜欢自己的学校,在学校不思学习和表现,影响就业的能力和心理;专业的自卑:各个院校在招生的时候,对于各个专业设定了不同的分数,而且热门的专业比较成熟,往往在校的时候会有更多的活动和培养方式,从而使得热门专业的学生有较好的自我效能感。而冷门专业的学生由于分数的差距,在入校的时候已经心存自卑,加上就业的困难,因此热门的专业和冷门专业之间学生的就业心理就有了很大的差距。悲观抑郁心理是自卑和焦虑情绪的延伸。在面临就业时表现为失眠,极度悲观,不积极投递简历,不愿意融入群体,稍微一有挫折就会有很大的反弹,甚至影响到自身的正常生活。自我同一性混乱主要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从众。他人替代性经验带来的影响远超过自身成败经验对自己行为选择的影响,那么就会产生从众现象。对于就业的目标认识不清晰,没有明确的定位,看着社会上热门的工种或者同学选择的职业,不加辨别,盲目的选择自己的就业方向。另一个层面是攀比。受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大学生择业的时候会倾向选择一些稳定或高工资的单位如政府、企事业单位、外企等去就业,忽略了自已与职业的匹配程度。
二、建立正确的自我效能感,更好地推动大学生的就业工作
1.了解当前的就业情况和自我,坚定正确的就业选择。大学生应该拓宽就业信息渠道,开拓社会视野,通过网络、媒体等各种方式了解就业的宏观环境,把握就业的形势,清楚政府、学校和社会机构对就业帮扶的政策、职业道德和相应的法律法规。“大学生的就业效用,其主导变量是在市场机制中发展价值的就业偏好,因此把握市场就业规律应该是每个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方法。”[3]也就是说大学生应该以市场观念来对待自身的就业问题,通过树立正确的自我效能感,培养适当的竞争意识,主动寻求自己在就业过程中所应该体现的就业价值。因此如果他们对这些外在的就业情境越熟悉,他们对自己将要选择的职业和行业的了解越深入那么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就会越高,就业行为的选择也就越清晰。同时大学生应该明白他们的求职重点都不一样,重要的是在于“澄清自己有什么,不要过高和过低的估价自己。”[4]因此下一步他们要结合宏观的环境进行自我剖析和了解。通过大学四年的积累,积极参加学校的活动,社会的实践,认真听取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老师的课程,把各种外在的经验内化为自身的经验,明白自己的智商和情商,取长补短,清楚简历和面试的技巧,不卑不亢,以扎实的专业能力决胜职场。
2.克服消极懒惰的思想,培养艰苦创业的精神。当代大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坚持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够,导致大学生就业时不够坚持,也不够努力。从自我效能感的角度来看,改善这种情况重在情境教育。政府要出台政策,在全国上下形成氛围,鼓励民众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而学校则应响应政府的号召,召开相应的主题教育活动,为学生创建平台,让他们在实践中了解吃苦和奋斗的感觉。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校应该侧重学风建设的活动,严抓学生的各种纪律,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同时鼓励合适的学生报名参加“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者”等国家政策扶持的项目,减轻学生的就业压力服务国家经济建设;鼓励部分学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同时把这些同学树为典型,在学校宣传他们的事迹,影响更多的学生克服消极懒惰的思想,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3.唤醒积极向上的情绪,形成健康的就业心理。个人的成败经验会影响个人的情绪,从而影响到他的心理,因此增强个人成功的经验可以增强自我效能感,唤醒积极情绪,从而树立健康的心理。古语有云,先做人后做事。个人成功源自于良好的个性品质,而良好的个性体现于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学生在学校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学会适应周围的环境。同时“经常参加一些技能的培训不仅可以提高生活的能力,还可以提高情绪管理的能力。对增强自信,提高心理承受度都很有帮助。”[5]所以说他们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或培训培养自己的性格和气质。最后还要知道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懂得排除自己的不良情绪特别是骄傲自大的情绪,学会积极的归因方式和自我暗示,唤起乐观积极的态度,健全自己的人格,达到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相统一的目标,才能以最好的状态取得成功。
三、结语
总之,自我效能感在大学生的就业中通过影响行为的选择,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行为的坚持性和努力的程度对就业工作起着重要的借鉴作用。通过培养适当的自我效能感,能够更加有效的帮助学生在就业工作中化被动为主动,化无知到有知,最后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提高就业的质量,从本质上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
作者:黄敏单位:莆田学院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