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用人单位招聘人才设置“高门槛”
在全国范围内,从重点城市人才市场的实际情况来看,对于高学历的毕业生,用人单位需求缺口比较大,可以说就业与学历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根据数据资料显示,从总体上来看,学历与职位之间的关系,硕士(含硕士)以上的人数与职位数之比为1:1.03,本科人员人数与职位数之比为1:0.51,其他的求职人数与职位数之比为1:0.43。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学历、能力方面,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和难度。
2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2.1没有全面理解就业指导工作的内涵在组织结构方面,虽然有的高校组织成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但是依然带有浓厚的行政管理职能,缺乏相应的服务职能,还没有将就业指导列入教学计划,在重要性和必要性方面,对就业指导缺乏认识,有的将就业指导视为找工作,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就业指导的教育功能,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就业指导的作用。
2.2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对于就业指导人员来说,在日常工作中,一方面需要向学生讲解就业政策,同时对当前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定位,同时需要掌握心理学、劳动人事学等方面的知识,为组织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在目前情况下,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一般都没有接受专门的教育和培训,进而在组织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过程中,缺乏针对性,进一步削弱了就业指导工作的效果。
2.3就业指导的形式、内容和对象存在局限性目前,高职院校在组织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过程中,普遍存在随意性,并且就业指导工作一味地侧重实用性和时效性,在就业指导形式、内容方面较为单一,通常情况下,其日常工作主要集中在: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收集需求信息等方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对于大学生来说,如果就业指导工作只是指导学生如何找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导致学生难以满足就业市场、社会的需要。
2.4大学生择业中出现各种问题对于社会职业状况、人才市场动态等,毕业生往往都缺乏必要的认识,同时对于个人的择业目标,以及自己能干什么等都没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当毕业生步入社会时,面对复杂的职业岗位,他们都充满了茫然,直到此时才悔恨自己没有在校期间培养、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然而,在现实的环境中,为了求职,他们投递简历、浏览求职信息等。
3.1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应全程化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需要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实施全程化管理。所谓就业指导工作全程化实际上就是在学生教育的全过程中始终贯穿就业指导工作,而不是将就业指导工作作为临时性工作,集中在学生毕业时或择业时。对此,学校需要从全局观点进行系统的考虑,进一步建立完善统一的就业指导工作系统,按照不同阶段,根据任务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一年级侧重职业生涯的设计与规划,二年级重点培养基本能力,三年级对职业进行定向的指导,四年级重点实施择业指导。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将上述四个阶段相互融合,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
3.2明确就业指导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在学校日常工作中,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是高等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能够丰富高等德育工作的途径。在组织开展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内容就是对人进行教育和培养,同时对其进行塑造。对于大学生来说,就业指导一方面涉及择业方面的指导,另一方面涵盖职业意识、职业理想方面的塑造与培养,通常情况下,这些是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教育的基础,同时体现了素质教育。高职院校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通过组织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在选择职业时,为毕业生提供帮助,进一步使其符合个性特征,同时满足社会需要,进而更好为社会服务。
3.3丰富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通过对大学生实施就业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同时实现社会角色的平稳过渡。通过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等,帮助学生了解就业知识,使其更容易地被社会认可和接受,仅仅这些还不够。另外,还要增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时效性,不断丰富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在人身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在学校的各个教育环节中,渗入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通过对职业生涯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为学生步入社会奠定思想准备。
3.4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教学改革相结合对于高等院校来说,其主要功能就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需要以市场为中心,将竞争机制引进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根据市场需求,进一步促使学校调整专业设置,同时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整。对于高校来说,其培养的人才是否被社会认可和接受,通常情况下,通过毕业生的就业率来体现,毕业生就业率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社会地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高校要巩固和强化毕业生的竞争力,需要在人才培养上下功夫。对课程结构进行不断的优化,修订和完善教学计划;加强科学建设,改善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培养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李德建单位:濮阳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