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论就业为导向语言类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教育管理部门、高校教学管理者和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推进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工作。
(一)突出实践应用能力的量化指标
国家权威指导机构应科学制定语言类专业人才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办法,改革现有考试定级模式和评分办法。在成绩考评中,要适当增加学生语言实践运用能力的考核比重。有专家从八大维度对英语专业人才的技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口语及口译等口头能力相对更重要,口语(83.64%)、口译(45.45%)、阅读(41.82%)、听力(41.82%)、写作(34.55%)、商务英语(30.91%)、笔译(25.45%)、其他(3.64%)。按职业和工种特征分布的英语技能与之大体相当,但各具特点,因而有不同职业及工作规划的英语专业本科生应当对症下药,有侧重地培养英语技能。
(二)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设计课时分配,给学生留有训练基本功的时间。根据学习内容选定一个或几个讨论题目,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消化吸收,及时了解教学效果。教师要将听、说、读、写、译合理组合,进行听说、听译、读译、读写等综合训练,促进综合运用技能的提高。教师还要注意吸取和使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将文本、图形、图像、动作、音频和视频等多种信息媒体结合,组成超文本和多媒体的复合体,由静态到动态、由一维到二维、由延时到实时,创造一个人机互动、声色谐和的教学氛围,增强教学的表现形式,活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三)注重发挥教学实践、实习环节的作用
加强语言类专业教学实验条件等硬件建设投入是保证实践教学开展的前提。改变高校重理科实验室投入,轻文科教学实验及资料室建设投入的现状,在校内建立起必要的语言学习与实践场所。高校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对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及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广泛联系企事业单位(如报社、电台、旅行社、酒店、广告公司等),通过常规见习和实习、顶岗实习、3+1联合培养等途径,提高大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四)推进教、研、学相结合
美国当代教育家德里克·博克在《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一书中说:“在大学环境内,只有当实用性教学和应用性研究、基础研究相结合时,办学质量才能达到很高的水平,科研与教学才能取得最佳效果。”语言类专业教学要与科研相结合,实现以教带研,以研促教。语言课教师要在搞好教学的同时,树立教学研究和学术研究的理念,紧密结合大学语文教学内容,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研究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有目的地提炼出研究课题,深入到本学科的前沿地带,积极开展自主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引入课堂,通过研究提升课程的学术品位。同时,也可以通过开展专题教学的形式,引导学生将课堂学习和专题研究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体现创新性和学术性,形成“教研学互动”的良性循环。
(五)开展语言类专业课外实践活动
学生语言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仅仅靠课堂教学和教学实践环节是远远不够的,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能够为课堂知识学习、巩固和运用创造更好的语境条件。高校应积极开拓语言教学第二课堂,通过举办朗读比赛、讲演、辩论、讲座、讨论等活动,由专业教师指导组建话剧、演讲、口才、翻译等协会或俱乐部等社团组织,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教学管理部门应积极为学生创造语言学习和运用的环境,丰富语言的文化内涵,使语言氛围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休息等各种场合中去,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增加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的动力。
二、总结
总之,语言实践运用能力是衡量语言类专业人才质量的重要标准。加强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提升语言类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是当前增强语言类专业人才市场竞争力、改善语言类学生就业窘况的必由之路。
作者:杨艳秋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