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大学生就业认识个体和社会的关系范文

大学生就业认识个体和社会的关系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大学生就业认识个体和社会的关系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就业认识个体和社会的关系

一、个体和社会关系概述

个体和社会的关系既是个老问题,也是个新问题。说它老,是因为自人类文化产生以来,一直在谈论这个问题;说它新,是因为个体和社会的关系问题不能超越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而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随着社会文化环境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文化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社会一词,在中国古代,是指许多人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聚集在一个地方进行某种活动。《旧唐书·玄宗本纪》中记载:“辛卯,礼部奏请千秋节,休假三日,及村闾社会,并就千秋节先赛白帝,报田祖,然后坐饮,散之。”这里的社会是指民间节日举行的祭神、集合活动。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说:“原来大张员外在日,起这个社会,朋友十人,近来死了一两个。不成社会。”这里的社会是指志趣相同的结合体。在西方,不同的学者对社会的定义也不相同。法国早期社会心理学家塔尔德(1843~1904)认为社会是具有共同心理的人们的集合;美国社会学家派克(1861~1944)认为社会是一种包括人类行为习惯、情操、民俗等在内的遗产;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克姆(1858~1917)认为社会就是集合意识,是一种建立在个人意识之上的独立实体;马克思认为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马克思的论断告诉我们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众多的人的个体组成了社会。早在人类社会早期,社会生产力和个人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生存条件恶劣,个体为生存和发展,自觉地将个人融入整个社会群体之中。在社会极不发达的情况下个体和社会是完全融为一体的,后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私有制的出现,个人的利益开始同社会群体利益分化,出现了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之间的矛盾。在奴隶制和封建制的社会条件下,奴隶主和封建地主阶级往往把自身的利益同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利益结合在一起,从而使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呈现为少部分人的利益同大部分人的利益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使私有制合法化、公开化,占有大量社会生产资料的少数资本家集团常常可以控制整个国家的政权和社会利益的实现与分配,从而控制着非资本家阶层的利益。在社会主义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公有制的实现,个人利益同社会利益在更高层次上获得了统一。目前,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与个体之间还存在着矛盾,这是由于目前社会的财富不能满足每个人的需要,社会公共利益不能完全实现并代表个体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为了实现个体的利益,就会与社会整体利益产生矛盾和冲突,反映在思想上就会出现“公与私”“个体与社会”等问题。这就要求新时期的大学生认真思考社会与个人的关系问题,在求职就业时,正确认识社会和个体的关系,追求社会与个体利益的统一。

二、大学生就业应正确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大学生离开校门,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求职就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许多条件艰苦的国家重点工程和待开发地区需要大批高质量的技术人才,但身处变革时期的当代大学生如果不能正确认识个体社会的关系,在求职就业时片面追求个体发展,过分关注个体利益的实现,忽视社会发展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实现,就形成了许多实际问题,造成了边远地区和重点工程人才后备队伍的乏源性与现有人才队伍的不稳定性。这是社会发展需求与大学生就业之间的一道沟壑,既影响大学生个体价值的实现,也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及和谐社会的建设。每年临近毕业,求职就业成为大学校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一部分大学生主动申请到基层工作,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工作;另一部分大学生在工作地区和工作岗位上挑挑拣拣,不愿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去工作,不愿到边远地区去工作。究其原因,还是部分大学生在求职就业时没有正确认识个体和社会的关系,没有处理好个体利益和社会集体利益的关系。目前,大学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的竞争就业机制,这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体现,适应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文化建设的需要,能够确保高校培养的高素质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对社会经济、文化各领域的人才能够起到调剂作用,保持相对的平衡。社会为广大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广阔天地,大学毕业生在求职就业时应树立起相应的国家观念和社会观念,为国分忧,为民分忧。当个体的发展和国家的需要、个体利益和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应正确处理国家与个人的关系,国家利益第一,个人利益第二,把国家和社会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同志当年在北大与学生座谈时,曾谆谆教诲学生们说:“一个有志气的青年,要想成为有用之才,必须准备走艰苦锻炼之路。”一些事业有成的大学生正是放弃了城市舒适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主动要求去祖国最艰苦、最需要人才的“老、少、边、远”地区工作,他们不畏艰苦,深入实践,深入基层,以大无畏的精神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最终才百炼成钢的。他们的成才足迹充分说明,知识青年只有扎根基层,才能有所作为,才能有所成就。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开发和建设地广人稀、资源丰富的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紧迫要求,中小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对高科技人才的渴求,都有待源源不断的大学毕业生去充实、去满足,社会是广大大学毕业生成长成才的天地。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家园的目标,社会各领域都急需大批有知识、有能力的高校学生投身建设实践,大学毕业生也只有在广阔的社会天地中艰苦奋斗,才能成就大业。大学生们要认识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发展期,给其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大学生们正确认识并处理好个体和社会的关系,把个体的发展诉求和社会发展目标紧密联系起来,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个体的理想和目标。大学生求职就业时能否处理好个体和社会的关系,取决于他们是否树立了正确的生活目的和人生态度。高校要抓好这方面的教育,为他们走向社会打好基础。我们所倡导的正确的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就是要做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能够为人民服务,促进社会发展。大学生只有明确了生活目的,端正了人生态度,才能在个人利益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体利益之上,在求职就业时更多地考虑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努力奋斗。如果把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对立起来,在求职就业时只注重个人利益的获取和追求,就会成为个人主义者。大学生在求职就业时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和生活态度,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都要做生活的强者,在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放弃“小我”,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只有具有牺牲“小我”的时代精神,才能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在人生征途的关键时刻,跟上时代的步伐,成为合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作者:刘晓筝单位: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