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药学研究生就业近况探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调查结果
1就业地点及单位选择
对就业地点的调查中,有71人选择留在省内,占调查人数的93.4%。其中,选择留在济南、青岛的同学共29名,占调查人数的38.2%;选择留在省内其他地级市的有27人,占调查人数的35.5%;选择在县级及以下的共15人,占调查人数的19.7%;有6名同学选择到省外工作,占调查人数的7.9%,其中回生源地的共3人,其余3人均留在北京、广州等地。参与调查的76名同学均已经就业,其中有18人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占调查人数的23.7%;23人选择到国有企业工作,占调查人数的30.3%;6人选择到外资企业中工作,占调查人数的7.9%;29人选择到私营企业中工作,占调查人数的38.2%。从中可以看出,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就业地点首选省内大中城市,以济南、青岛最为集中。原因是这两个地区区域经济较发达,药品科研单位、研发机构及生产经营企业较多,未来发展机遇较好。县级及以下地区不太受中药学硕士研究生的青睐,主要是受中药学专业限制,县级及以下地区基本没有药品生产研发单位。
机关、事业单位仍是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就业的首选,但是受专业限制及行业需求的影响,能留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人数不太多。国企是承载研究生就业人数最集中的地方,原因是国企较为稳定,福利待遇比较好,将来个人的发展机会更多,特别是对从事科研工作的同学,国企能够提供比较好的科研实验条件。外资企业之所以不受中药学专业研究生欢迎,主要是外资生产企业主要从事化学药物的生产,比较认可药学专业硕士生。外资经营企业不太欢迎中药学硕士研究生,主要是因为外资经营企业比较看重个人能力和工作经验,很多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并没有显示出比本科生更明显的优势。
2当前就业情况的满意度
调查对象的平均月薪(含各种福利,下同)为3500~4500元。其中,平均月薪不足3500元的共1人,占调查人数的14.5%,主要集中在县级及以下的工作单位。平均月薪在3500~4500之间的58人,占调查人数的76.3%,主要是在省内地市级以上城市就业。平均月薪在4500~6000元的为5人,占调查人数的6.6%,均集中在济南、青岛及省外大城市。平均月薪在6000元以上的共3人,占调查人数的3.9%,均是在外资企业从事药品营销工作。
对目前工作单位、职务、薪酬感到非常满意的为51人,占调查人数的67.1%;比较满意的为16人,占调查人数的21.1%;一般满意的为9人,占调查人数的11.8%。从中可以看出,尽管薪酬差别比较大,但是大部分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对目前工作单位、职务、薪酬感到非常满意。说明薪酬水平高低只是影响就业满意度的一个方面,就业满意度还受单位性质、工作地点、个人在单位的发展前景等因素制约。2.3就业选择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调查显示,认为研究生学业成绩对就业选择非常重要的为61人,占调查人数的80.3%;认为比较重要的为15人,占调查人数的19.7%。在研究生阶段对就业选择帮助最大的选项中,选择导师水平的为53人,占调查人数的69.7%;选择专业培养方向的为21人,占调查人数的27.6%;选择学校声望的为3人,占调查人数的3.9%。在研究生学习内容对就业选择的帮助选项中,选择专业知识学习与专业技能的培养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共72人,占调查人数的94.7%;选择专业知识学习与专业技能培养的3人,占调查人数的3.9%;选择专业技能培养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2人,占调查人数的2.6%。
从中可以看出,在对研究生就业选择过程的影响因素中,导师的水平最被看重,这是因为导师对学生的择业、就业会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导师能够培养学生科学的择业观,鼓励毕业生到更多就业单位去工作;同时,平时导师要进行课题研究,通常与很多对口的合作单位、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一定的人力资源优势,这样有条件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进行搭线推荐,提高毕业生就业选择的概率。同时,目前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也要在确保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大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总结与建议
通过对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学2011届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就业情况调查,了解到我校中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整体就业情况,以及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首先,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高低,除研究生本人的因素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导师的水平。因此,一是研究生导师的水平是决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提高培养质量,无论是加强学科建设、调整培养方案,还是对研究生教育整个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落脚点还是在导师身上。二是在研究生培养上,学校要及时调整研究生的专业培养方案,了解就业市场需求,准确定位培养目标,要在注重知识储备的同时,更加注重适应性、实用性培养,形成就业核心竞争力。三是学校应尽快完善培养体制,如允许学生跨专业、跨学科学习,在某些应用型专业中加大来自科研院所、大型企事业单位的社会导师的比例,增加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积极推进研究生培养体制的深层次改革。
作者:顾正位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