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人才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基本内涵
信息不对称理论(asymmetricinformation)最早由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詹姆斯•莫里斯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威廉•维克瑞提出。该理论主要是指对同一事件,相关信息在市场交易双方之间的不对称分布,由此造成市场双方的交易关系和契约安排并非是在完全信息条件下,而是在信息不对称状态下进行的,最终会对市场交易行为和市场运行效率产生一系列重要影响,并有可能导致市场的无效率甚至崩溃。
信息不对称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三点,第一,交易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未获得理想交易所需的完全清楚的信息;第二,有关交易的信息在交易双方之间的分布是不对称的,存在信息优势方;第三,交易双方对于各自在信息占有方面的相对地位都是清楚的。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是常态,完全信息却是一种理想状态,从构成信息传递系统的信源、信道和信宿三方面分析,毕业生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的产生原因如下:
1、由于信源形成信息不对称
由于近几年来的就业形势压力,致使高等教育的“出口”市场已变成了“买方”市场。同时,由于学历在区分人才综合能力方面的信号功能的弱化,学生不能被快速有效地分拣,造成了市场选择的困惑与茫然。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和混沌的就业市场,毕业生为了顺利跨过求职的第一道关口——争取到面试机会,往往在求职材料上大做文章,因而一些毕业生就通过制作“注水”简历、“虚假”证明等不诚信行为来抬高身价,以求谋得理想的工作。用人单位尽管可以通过学工干部、专业老师甚至后勤物管人员等,了解除求职材料所反映的其他方面的信息,但由于受信息搜寻成本和高校教职员工反映信息的有效性的限制,这样的工作实际上是存在很大障碍的。由于毕业生提供了虚假或不完全信息,这是源头上造成信息不对称的一个方面。
2、由于信道产生信息不对称
一是由于信息披露的程序、信息传播的方式、技术手段等一系列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毕业生就业市场总体上还存在信息沟通渠道不畅的问题,使已经公开的信息不能完全、及时地被双方接收。二是由于信息获取成本的存在,使得市场交易的任何一方想通过信息优势而获得交易主动,就必须投入一定的成本。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权衡信息获取成本和预期收益方面的差异,导致双方都无法掌握完全信息。
3、由于信宿产生信息不对称
一方面由于客观的社会分工的细化,使人们掌握的信息更多局限于与自身工作相关的范围内,个人能拥有的私人信息及资源是有限的,隔行如隔山的事实存在,使得任何一个个体对其它领域信息的了解往往只能停留在表象上。另一方面,由于个体之间在信息的获取、处理等方面的主观认识和判断差异,导致相同信息在不同个体之间的实际利用方面存在信息不对称。对于工作经历几乎为零的大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专业知识水平、社会化状态各不相同,对于就业市场上的同一信息做出不同的判断乃至产生相反的利用结果就不足为奇了。同样,对于同一用人单位的不同部门代表,如技术管理部门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主管,对同一应聘信息的判断和处理结果也是不同的。
1、逆向选择导致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供给过剩
逆向选择,是指某一市场的劣质品在交易过程中排斥优质品的交易现象,其实质是一种市场失败或市场无效。由于毕业生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真实存在,用人单位也就无法准确及时地判断毕业生目前的综合素质,再加上学生今后的工作投入程度、潜力发挥程度等私人信息的不确定性,单位就会选择尽量压低工资标准以规避用人风险。面对不同单位提供的几乎同一水平的工资,保留工资(学生所愿意接受的最低工资)超出这一水平的高能力毕业生将退出市场,而低能力的毕业生由于单位提供的工资已高于其保留工资,这部分学生就更有可能达成就业协议。如果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再进一步降低,将会导致更多高能力的毕业生退出市场,如此往复的结果是整个毕业生市场的失灵,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逆向选择就已经形成,低能力毕业生将高能力毕业生逐出市场,造成毕业生的供给过剩,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交易只能达到与帕累托最优相比的次优状态。
2、反逆向选择导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不足
由于逆向选择的存在,用人单位认识到如果不提高工资水平,就很难找到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用人单位可以采用通过提高工资待遇等措施来反“逆向选择”,从平均状况来看,申请求职的毕业生能力总体上是上升了,但用人单位所支付的高于市场一般水平的工资待遇就成了它挑选高素质毕业生的额外成本,企业增加的边际成本能否取得预期的边际收益,还有待毕业生的贡献来证实。如果用人单位都采取这样的反逆向选择,就会造成整个社会工资水平的不断提升,其结果必然是囿于企业自身承受能力的限制而减少对毕业生的需求。同时,如果企业在采取了反“逆向选择”而未取得预期的边际收益后,企业的用人理念就会反映到就业市场上,“需要几年相关工作经验或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就成为用人单位的客观需求,招聘门槛的抬高和人才高消费的升级,也就意味着企业对毕业生需求的逐步减少。
3、败德行为造成诚信危机
败德行为,也可称为道德风险。毕业生与单位签约后,对于双方来说都有可能面临道德风险。签约后是否还在不停地寻找新的单位?毁约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能否从签约到正式工作的几个月时间内,按照单位的要求积极主动了解单位主营业务信息和发展情况、工作岗位的相关要求等?毕业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能否发挥单位所期望的能力?毕业生签约后行动的不可预测性,导致了企业在录用毕业生以后道德风险的产生,使得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信任度进一步降低。同样,毕业生到单位工作以后,单位能否兑现签约前的承诺,企业发展前景和在行业中的地位等是否如招聘人员宣传时一致,是道德风险产生的另一方面,其结果是毕业生对招聘企业信任度的下降。信息不对称下,毕业生和企业双方在各自利益的驱使下都可能产生的败德行为,最终导致了整个就业市场的诚信危机。
四、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措施
既然信息不对称是由于三方面原因造成:信源所、披露的信息不完全或不真实,通过信道传播信息的客观阻力,信宿对信息处理和利用的主观差异。相应地,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措施可从三方面着手。
1、从信源的角度,加强诚信教育和信用体系建设力度,切断产生信息不对称的源头。
从单个企业和毕业生的角度来说,双方之间的交易往往只有一次,是一锤子买卖,但现实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是多个毕业生、多次与多个用人单位的重复博弈。重复博弈的结果告诉我们,任何一方隐瞒可能影响交易的私人信息的行为,最终都会使市场的失效。如果学生以虚假求职材料而与高于自身能力水平的单位“成功”签约,问题也会在雇佣以后的工作中暴露出来而导致解聘或降薪;同样,如果用人单位以不真实的招聘信息吸引到更加优秀的毕业生,消极怠工或是频繁跳槽带来的用人成本增加和单位声誉下降等问题也会在日后产生。因此,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措施首先要从源头上着手,加强诚信教育和信用体系的建设力度,在全社会积极倡导“诚信光荣,背信可耻”的诚信思想道德教育,形成“明礼诚信”的良好社会风气。同时,在制度上要确保诚信的预期收益大于先期成本以及不诚信的后期处罚成本高于先前收益;在操作上,个人和单位信用档案的形成、评定、管理和使用要有严格的规定,切断产生信息不对称的源头,促使市场双方能够自觉、真实、全面地和披露可能影响签约的所有私人信息。
2、从信道的角度,搭建更加便捷、有效的毕业生就业信息沟通平台,完善信息传播渠道。
一方面,大学生主要是依靠人才市场这样的沟通渠道和交换平台来获得工作信息和机会。另一方面是,各种毕业生人才市场的举办效果还远没有达到交易双方的预期目标,双向选择和相互交流信息不够,信息不对称局面未能较好扭转。相对集中于每年11、12月和3、4月的招聘会的层次性、针对性、交叉性和互补性等不很明显,导致的结果是毕业生和企业只能疲于奔命地去赶“招聘会”、“面试”。可见,从信道的角度,搭建更加便捷、有效的毕业生就业信息沟通平台,完善信息传播渠道,对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现实意义。首先要进一步发挥政府主管部门和学校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宏观调控和主观能动作用。无论是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之间的沟通,还是毕业生就业市场、人才市场以及劳动力市场之间的贯穿,既要求政府以及主管部门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架起各市场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同样也要求高校能发挥一定的主观能动作用,对市场双方的信息进行调研、反馈,并进行有效的监督、把关,减少投机行为。其次要进一步发挥网络优势和中介组织的力量,在给市场双方提供便利的同时,尽量要减少信息传播成本,提供形式更为多样、内容更为丰富、成效更为明显的服务。
3、从信宿的角度,努力提高毕业生的整体素质、增强对信息的处理和利用能力。
从信息不对称到信息对称的动态平衡过程,实质上是在接收有效信息的同时剔除无用信息和虚假信息的处理过程。作为大学生来说,要克服信息不对称给自身就业带来的压力,就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增强对就业市场上各种信息的辨别、吸收、掌握和利用能力。首先要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发展,在信息社会,大学生要进一步激发学习动力,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把自己塑造成具有真才实学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其次是要加强实践锻炼。实践才能出真知,面对鱼龙混杂的就业市场信息,大学生只有大胆投身社会实践,才能有机会接触市场、了解信息、参与竞争和融入社会,才能以娴熟的技巧和稳定的心态处理各种各样的信息。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完善,现已基本形成,但隐藏于市场背后的信息传播渠道是否畅通?是否存在信息获取的高成本壁垒?市场信息对于供需双方是否做到了应知尽知?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实际运行情况告诉我们:它暂时还不是一个完全有效的市场。这一市场的有效性受到抑制和扭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信息不对称是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