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加工贸易的问题与对策范文

加工贸易的问题与对策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加工贸易的问题与对策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加工贸易的问题与对策

1我国加工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1.1我国加工贸易长期处于国际产业增值链条低端,缺乏盈利空间中国加工贸易一直属于典型的“大进大出、两头在外”模式,60%以上的原材料与零部件主要需要依赖进口,中间产品本地化程度偏低。由于,我国目前的加工贸易行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未形成国民较大的配套产业群,缺少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而相关配套协作企业也是严重不足。就国际价值链中的位置来说,中国加工贸易企业在整个国际加工贸易的研发-设计-制造-仓储-运输-销售-服务等价值链中,参与的大多是制造环节的简单生产,即对原材料的初步加工、装配和组装这类劳动密集环节,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忽视对核心技术的研究,设计及创新能力不足,导致在国际分工的舞台上一直处于产品国际价值链的生产环节,盈利空间十分有限。

1.2高耗能和高污染产业所占比重较大,不利于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加工贸易走的是外延式粗放型发展道路。这种贸易模式对推动外贸出口额的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它是建立在大量消耗原材料及初级能源、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效益不高,资源利用率还非常低。因此,这类产品进出口的高速增长对我国外贸未来的发展来说,实质上是一种严重的浪费。2012年,我国钢材出口增长了25.6%,塑料制品出口增长了23.19%,金属制品出口增长了25.84%。据统计,上述三大类产品的出口总量中80%以上都是通过加工贸易形式实现的,它们属于典型的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资源密集型产品,其出口量的增长是以对我国自然资源的严重掠夺开发为代价的。长此以往,我国自然资源消耗必然出现严重问题。此外,部分加工贸易企业在其生产过程不断排放有毒气体、污水、废渣,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恶劣影响,造成了巨大的外部不经济。

1.3外资企业占据主导地位,阻碍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早期,我国加工贸易企业主要是一些沿海地区的乡镇企业,主要从事对外加工装配活动,外资企业在加工贸易中的比重一直不高,1990年才达到24.8%。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外商在华投资的不断增加,外资企业在加工贸易中的比例节节攀升,1995年外资加工贸易企业已占据半壁江山,此后,外资企业迅速发展成为中国加工贸易的主体力量。从2000年到2012年,外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515.2亿美元增长到13906.4亿美元,占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65.1%上升为83.5%。十几年间,贸易额增长了8倍,比重提高了将近19个百分点。

1.4我国加工贸易区域分布不均衡,不利于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我国加工贸易存在明显的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东部发展快,中西部发展慢。广东、江苏、上海、山东、浙江、天津、福建、北京、辽宁和四川是2012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前10名。四川由于劳动力资源丰富,跻身中国加工贸易量的前10名,加工贸易总量前10名除了四川省和辽宁省外其他几乎都在东部地区。加工贸易集中在东部沿海,自然会带来了一些土地、资源、民生、交通、环境等方面的压力。最近三年,部分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项目为了减轻压力而选择外移,大多数外贸加工企业选择中、西部作为产业转移的方向,像全球最大的“代工工厂”富士康就把其苹果手机生产业务转移到河南郑州。当前我国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自身存在多种制约因素,中西部地区市场机制不够健全,制度建设不够完善,人们思想相对比较保守、观念落后,信息接收消化能力不强,造成外来投资与企业运行成本的增加,而上述的主要问题就是不利于承接产业转移的持续发展。

2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对策

2.1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研发水平加工贸易企业应积极进行技术改造与技术研发,尤其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更应以技术创新为突破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另外,在技术创新支持下,现有的传统贴牌生产企业应积极实施自有品牌战略,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差异产品定位创立自有品牌,逐步从简单的贴牌生产向委托设计生产转变,最终实现向自有品牌营销的方向转变。此外,政府应合理引导并加大加工贸易企业研发资金的投入,只有将创新主体市场行为与政府研发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才能够无限放大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只有通过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通过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建设,展开高层次、综合性的合作研究,使企业真正成为发明专利的主宰者和受益者。

2.2加工贸易的主体由外资企业逐步向国内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为主转变要改变当前我国加工贸易中外资企业占主体地位的现状,就要大力扶持并推动更多本土企业参与其中。首先,政府可适当降低国内加工企业进出口经营资格的门槛,在技术、资金等方面要给予一定的支持。而外贸政策方面,政府需要适当地降低进出口权限制,给予同等的“国民待遇”,这样才能创造各类加工贸易企业公平发展和平等竞争的客观环境。其次,政府还应采取一系列促进中外企业的联合开发和合作的措施办法,引导外资企业向国内引进先进技术,帮助国内企业能够尽快发展起来,使加工贸易行业成为主导力量。再次,国内企业应积极主动加强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与交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合作研发,共享研发成果,实现外资技术溢出效应的最大化;最后,政府要特别重视培育国内企业的自主开发创新能力,只有自我研发水平提高了,加工贸易企业的主体地位才可能实现真正的转变。

2.3完善金融支持政策,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要想顺利实现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需要资金的大力支撑。首先要充分发挥当前进出口政策金融机构(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作用,为我国加工贸易企业提供融资便利和风险担保。其次政府要最大限度发挥金融先导作用,强化银团的资源配置能力,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国内各类金融机构为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其急需的核心技术、先进设备进口资金支持,引导资金流向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及资本密集的加工贸易企业,开始进行转型升级。

2.4建立高效、规范、科学、合理的监管模式现如今,我国市场竞争环境的日益信息化、快速化,使多数加工贸易企业开始进行转型,大量运用EC(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即时生产、零库存等新的生产管理模式。要想更好适应这些加工贸易企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管理部门就必须尽快大力开发和实施同步电子监管系统,改善海关监管的配套硬件设施,尝试运用现代化的监管工具和新型手段,对加工贸易网上监管管理办法进行积极的推动,努力实现由纸质手册转向电子账册管理,合同单元管理转向企业单元管理,尽早摆脱一些繁琐的手续,使海关和企业能够更加便捷的运行。因此,我们就需要和海关、税务、外汇管理等部门之间加强合作,建立良好的互动,建设各部门重复审批的现象,有效实现海关监管与企业货物快速流通间的协调。

作者:王香芬单位:郑州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