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中药材价格波动的原因及策略范文

中药材价格波动的原因及策略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药材价格波动的原因及策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中药材价格波动的原因及策略

【摘要】

近年来我国中药材价格多次出现剧烈波动,对制药企业生产、民众用药以及用药安全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究其原因,既有中药材自身特点容易造成药材价格波动原因,也有生产成本、生产工艺、种植土地要求和气候等原因造成的供给不足,更有民众健康理念变化、多次疫情、国家政策变化以及游资炒作等产生的需求增加等原因。应从完善中药材市场体系、保障信息畅通,打造中药材电子商务平台、减少交易流通成本,建立优质种植基地、管控野生中药材采挖等方面入手,抑制中药材价格的非理性波动,保障中药材市场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中药材;价格波动;均衡价格变动近年来,我国中药材价格多次出现非理性波动,价格大起大落,不仅影响到中药制药企业利益和广大民众用药成本,也对中药材市场乃至整个中医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有必要对中药材价格波动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防止出现类似情况,稳定中药材市场价格。

一、我国中药材价格波动情况及影响分析

(一)近年来中药材价格波动的情况分析2009年以来,我国中药材价格出现较大波动,呈现出大起大落的行情。中药材价格上涨幅度大、涉及面广、上涨频率快,在2012年前后,66%的中药材品种先后出现大起大落,177个品种涨跌幅超过50%,31个品种涨跌幅超过100%。如图1所示,冬虫夏草的价格从1995年的7000元上涨到2015年的125000元(单位:2000条),上涨了近18倍。如图2所示,2015年11月6日普通中药材中木瓜、当归、党参等都出现剧烈的价格波动,其中木瓜涨幅超过45%。在2015年价格排名前十位的药材中,川贝母、水蛭、三七的价格一路上涨,玫瑰花涨幅超过22%。

(二)中药材价格波动影响分析中药材价格的非理性大起大落,对整个中药材种植与制药产业都造成了不利影响。一是增加了制药企业生产成本,影响市场中草药供给。如江中健胃消食片所用的太子参价格从2009年的不足30元/公斤涨到2011年的330元/公斤,迫使厂家不得不停产该产品。二是增加民众用药成本。在中药材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制药厂大多采取提高产品出厂价以转嫁成本,使民众用药成本大大增加。据有关部门统计,中药材价格上涨后,中医院单张中药处方价格平均上涨200%。三是增加了用药风险。在成本高企的情况下,一些中药材经销商为了保证利益,采取人为降低药材质量甚至掺假的做法,以次充好。比如,2012年前后,市场上要买到真的金银花和连翘都比较难。有些药企将使用过的药渣回流到市场,对民众的用药安全产生极大风险。

二、我国中药材价格波动原因分析

(一)中药材市场特点对中药材价格的影响无论是道地药材的种植还是野生药材的采挖,主要依靠分散农户,组织化、规模化程度相当低,种植、生产一端在市场价格上基本没有话语权,被动接受市场价格的趋势比较明显,大多数中药材农户一般都是根据上一期中药材价格来决定下一期的种植规模。同时,除去人为炒作、囤货等因素,一般情况下道地药材的需求弹性要小于供给弹性,这也成就了其价格呈现发散型蛛网状波动的特征(如图4所示)。当道地价格过低时(P1),中药材的生产者就会大大减少种植规模(Q2),接下来一年的药材供给就会出现供不应求,从而带动下一期价格的大幅上涨。而当药材价格较高时(P2),中药材种植户会大大增加种植面积,接下来一年的药材供给将大为增加(Q3),超过了市场的需求量,药材价格下跌也就在所难免(P3)。最具典型代表的是2010年前后的白芍价格,2009年随着全球性流感的出现,供需矛盾比较突出,白芍价格上涨较大,虽然不少种植户通过提前刨挖增加了供给量,但由于后市看好,不少商人进行了囤货,白芍价格一路上涨。在此情况下,种植白芍的农户明显增加,产量上升很快,至2011年,白芍价格开始波动下滑,影响了农户种植积极性,2012年白芍的种植面积与供给量都大幅下降,呈现明显的蛛网型特征。

(二)影响均衡价格变动的因素———中药材的供给市场供给水平是影响中药材价格的首要因素,而中药材市场的供给情况主要取决于几个方面:一是生产成本,主要包括种植成本与流通成本。对于众多中药材种植户而言,生产成本是其种植选择的重要原因,如果成本过高,获利的风险过高,农户自然就会减少某个品种的种植面积。比如,党参重要产地甘肃陇西县,党参种植效益从2009年的3300元/亩上升到2012年的5400元/亩,增加了60%。在流通成本上,支撑中药材流通的专业集贸市场+商贩的体系,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商贩层层加价的结果。如四川的川芎从药农到用户手中要经历6道环节,价格要翻上好几番。二是生产加工技术。中药材从种植到收获再到使用,中间要经历很多环节、很长时间,加上不同商家使用的不同技术,造成药材质量各不相同。而药材质量的好与差又决定了临床疗效,质量越好,疗效越好,价格自然也就越高。与工业化生产不同,中药材的种植过程因人而异,肥料使用不同,如何使用农药,都会影响到药材质量。加之我国还没有制定统一的中药材种植、栽培技术规范,也没有药材种子质量标准,在药材种植过程中,造成不同药农都会有自己的偏好、看家技术,甚至出现水与肥料的滥用影响药材产量与质量,造成药材价格波动。三是种植土地要求。绝大部分中药材都要从地里种出来,近年来农副产品和中药材种植抢土地的现象时有发生,加之有些道地药材的种植对土壤要求很高,甚至会伤害土地,只能几年种植一次,必然会影响到中药材的价格。如三七的种植对土壤要求很高,且同一块地收获后,必须要数年后才能再次种植,否则将严重影响药效,这无疑会造成种植成本的上升和供给量的不足,影响到药材价格。四是气候因素。中药材种植很大程度上靠天吃饭,如我国重要的中药材生产地云南自2009年起连续多年出现干旱,根茎类作物生长大受影响,其中以三七最为明显,2008年的三七仅60元/公斤,但经过几年干旱,2012年已达到600元/公斤,其主要原因就是三七产量只有平常年份的1/3。五是野生药材资源逐渐枯竭。人们都明白自然野生药材的药效是种植药材不可比拟的,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野生中药材需求也逐步上升。但与此同时,采挖过度、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加剧了资源的枯竭,使得野生中药材供给十分有限,其价格也水涨船高,一旦遇到游资炒作,其价格上涨更甚。

(三)影响均衡价格变动的因素———中药材的需求中药材的市场需求是影响其均衡价格变动的决定性因素,甚至有时在游资炒作中,也是因为有了某项需求,才会让游资看到机会。总的来说,中药材需求因素有以下几种:一是疫情爆发。不同中药材都有着不同疗效,有些中药材直接就是针对某种病情使用的,在此情况下,每次出现疫情,某类中药材的需求量就会大涨。最具代表性的是2003年非典爆发,清热解毒、提高免疫力和抗菌功效的道地药材需求量激增,直接导致当年板兰根、金银花的价格一路上涨10倍且供不应求。尤其是金银花,先后因为非典和禽流感,多次出现价格峰谷变化。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爆发后,金银花价格一度达到200元/公斤。由此不难看到,一旦出现疫情,道地药材的价格波动十分剧烈。二是国家相关政策的变化。国家政策会通过对中药材种植用地价格、居民消费价格等途径影响中药材价格。如近年来随着国家沙漠治理、西部大开发、退牧还草、珍稀植物保护等政策的出台,中药材种植特别是野生中药材采挖受到较大影响。物价上涨、货币贬值,也加剧了中药材价格的上涨。三是人们健康理念的变化。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提升,养生保健意识明显增强。与西药相比,中医养生理念更容易被老百姓接受,党参、人参等具有养生功能的中药材需求也持续增加。如中国党参的需求量已从2010年的16500吨上升到2014年的31500吨,几乎翻了一倍,其主要原因就是人们把党参作为滋补食品的主力。据统计,2014年全国中成药产量达186万吨,与5年前相比增幅超过130%,但同期的中成药需求超过了180%,其价格出现上涨也就在所难免。四是游资炒作。如2007年当归价格的猛涨、2003年金银花价格的非理性上涨,背后都有游资炒作的身影。游资主要利用中药材市场信息的不透明,囤积药材以减少市场的有效供给,从而导致民众因为市场供给的减少而提前购买或被动囤货,增加了市场需求,进而带动中药材价格严重偏离正常价值。

三、稳定中药材市场价格策略分析

(一)完善中药材市场体系,保障信息畅通市场体系的不完善是当前中药材市场乱象和价格不正常波动的重要因素,市场与中药材种植不匹配、不同步,一些经销商甚至操纵市场,严重损害市场健康发展。应抓紧建立完善的中药材市场监管协作机制,规范完善交易价格和质量标准,保障中药材价格稳定。一是要推进市场标准化。从中药材的质量标准入手,规范交易价格。通过更加透明的质量标准,让更多消费者对不同等级中药材的价格有所了解,减少市场价格欺骗。要明确同一标准下,不同等级的中药材收购价格,为众多从事中药材种植的农户提供准确信息,用市场的力量指导中药材种植生产。二是强化中药材市场监管。突出监管中药材的重要流通环节,比如将一些集中的中药材仓储商、采购大户等纳入到监管中来,建立严格的出入库台账制度,下大力气打击中药材流通环节的囤货、抬价等行为,维护中药材市场流通秩序。在生产与种植方面,采取积极的措施加大对全国常用大宗紧缺中药材生产的扶持与引导,提高种植户的积极性,以保证市场供给。在市场营销方面,坚持完善流通市场合理布局,完善配套服务体系,推进中药材产销的规模化与组织化,减少市场不稳定性因素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三是实施道地中药材的差别化定价。在规模化生产的今天,道地中药材的价值显得更加突出,应对道地药材实施差别定价,通过差异化体现道地药材的价值。如此一来,也可以避免人工种植药材价格波动对道地中药材价格的冲击,在保护道地药材价格稳定的同时,有利于稳定整个中药材市场价格。

(二)打造中药材电子商务平台,切实减少交易流通成本借助日益发达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加快建设中药材公共电商交易平台,可以有效解决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加强对全国主要中药材产地种植量和市场交易量的监控以及信息,真正实行产销对接,提高中药材种植与营销的针对性。通过鼓励中药材网上签约、网上交易,减少交易环节,降低交易成本,更好地控制中药材价格。可以借鉴其他领域的电子商务发展经验,加快中药材市场电子商务建设。一是要加快构建中药材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产销的无缝对接,推广中药材网上流通模式。重点鼓励行业内具有一定实力和基础的中药材电子商务企业建设电子交易平台,用网上交易逐步取代传统交易,减少交易环节与交易成本。二是要构建中药材仓储物流平台。通过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有实力的大型中药材制药和贸易企业在中药材集散地和主产地投资兴建现代仓储系统,根据往年的产销数据,合理规划、建设标准化的中药材仓储,结合当地铁路、公路网络,形成兼顾成本与时效的中药材货运线路网络。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有效解决中药材主产地运输不出来的问题,也可以大大减少中药材流通环节的损耗。三是要建立全国性的信息平台。要充分利用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建立起来的全国监测站,逐步扩建覆盖全国各地的中药材价格信息监控系统,经由国家中药材管理部门官网实时更新,各地中药材经销商、种植商实现共享,进而防止再次出现大规模游资炒作扰乱市场的现象发生,保持中药材价格稳定。

(三)建立优质种植基地,管控野生中药材采挖相对于其他农业种植项目,中药材种植对土壤、空气等外部环境的要求更加严格。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中药材种植受到的影响越来越大,无论是道地药材还是种植药草,其质量和产量都出现了较大的下降,也造成了我国中药材市场价格波动。应建立优质种植基地,管控野生中药材采挖,以维护中药材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一是要鼓励建立和完善中药材生产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大力推进中药材的集约化生产。这些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上游连着种植户、中药材人才,下游则连着中成药制药企业,通过三方长期稳定的合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中药材种植、生产的规模化与集约化。当这些用药大户的中药材对市场依赖度下降时,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与幅度自然也就会变得更小、更稳定。二是要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和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建设国家基本药物和创新中药材料的规模化、规范化基地。基本药物创新中药材的需求比较固定,但也是市场必须的,特别是前者,其每年市场需求都非常大,一旦出现短缺很容易导致价格大起大落。而中成药创新所需药材的价格往往比较敏感,容易被游资盯上。如在云南建立三七药材规范化基地,发挥好龙头企业的作用,由龙头企业加上农户和基地,形成非常稳定的中药材种植生产链条,可以大大减少市场波动。三是要加大对中药材产业化生产的支持力度。从财政、税收、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入手,为中药材生产企业提供帮扶,为中药材种植和生产专业合作社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其配备药材初加工设施,提高中药材供给质量,为药材种植户提供种植保险,保护其种植积极性,稳定中药材的市场供给量等。

【参考文献】

[1]陈达,王火旺.对中药材价格调控监管政策的思考[J].中国价格监督检查,2013(1):42-44.

[2]李强,杜思邈,张忠亮等.中药指纹图谱技术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展望[J].中草药,2013,44(22):3095-3104.

[3]赵欢,渠开跃,李优鑫等.基于“蛛网模型”的中药材市场风险评析及防控[J].中草药,2013(2):238-240.

[4]肖小河,王伽伯,鄢丹等.“道地综合指数”的构建及其应用价值[J].中国中药杂志,2012(11):1513-1516.

[5]任长秋.中药材价格变动成因及影响[J].人民论坛,2011(2):142-143.

[6]张文生,汪丽娅.道地药材与环境相关性研究[A].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全国中药关键技术研讨会”资料汇编,2003.

[7]赵永生,周亚兴等.怒江州稀缺濒危药材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5(6):350-354。

作者:张晋之 杨元娟 许燕 单位: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