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宏观经济管理思想与供给侧改革实践范文

宏观经济管理思想与供给侧改革实践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宏观经济管理思想与供给侧改革实践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宏观经济管理思想与供给侧改革实践

摘要:供给侧经济学思想在我国春秋时代就已经萌芽。在西方,从古典经济学到现代的凯恩斯经济学,供给侧经济理论日渐系统,比较完善。目前,世界经济出现增长乏力的现象,对于如何走出困境,经济学面临严峻挑战。我国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重大经济战略将进一步推动经济学的重大创新与发展。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更系统地定义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是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基础上,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制效率及发展水平,增强经济发展的持续力。

关键词:凯恩斯宏观经济管理;经济新常态;供给侧改革

一、凯恩斯宏观经济管理思想演变

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创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基础。《通论》一书就如何扩大国内有效总需求来缓解由于生产过剩导致的经济危机提出了相关的理论观点,提出用政府投资来填补总供需的缺口。凯恩斯的经济思想在宏观经济领域中集中表现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其实质是超经济发行货币来解决由于消费不足引发的经济萧条的问题。一方面,以赤字的财政政策为主来增加政府社会支出以降低失业率;另一方面,以货币政策为辅的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提倡通过增加货币发行量来拉动国家有效需求以减少国民失业率。在对外贸易的经济活动中,提倡增加对外投资量和出口量,创造就业机会并促进经济总量增加。凯恩斯比较倾向于政府采取财政货币政策来拓展国家对外贸易经济活动中的出口以及资本输出,其核心在于顺差可以扩大对外投资,而黄金流入也会降低利率,从而增加国内投资在短期内。凯恩斯宏观经济思想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缓解了经济大萧条的情况。但在长期内,赤字的财政政策引发了国内经济滞胀的情况,出现了经济发展停滞与高通货膨胀、高失业量并存现象;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造成了通货紧缩,引发了世界金融危机。新凯恩斯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依然主张坚持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在这个观点的基础上借鉴了理性预期学派的主张和供给学派的调节想法,新增加了两个假设条件,一是经济当事人最大化原则,就是厂家追求利益最大化,家庭追求效用最大化;二是理性限制性预期提高政府的政策效益,在市场调节失灵的情况下更加有效地政府宏观调控经济。此外,新凯恩斯主义还重视财政政策的运用,尽力减少财政赤字对经济的损害;在货币政策的方面,不仅仅需要考虑利息率的问题,更需要参考信贷配备机制的影响。既考虑了长期或短期供需的因素,又重视长期或者短期政府不同政策的效果。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的特征表现为不完全性和信息不对称性,所以,在新凯恩斯经济学家角度看来,实际的宏观调控领域有协调失效和宏观经济的外部影响的特性。

二、凯恩斯宏观经济思想对中国宏观调控的指导作用

改革开放后,经济飞速发展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出现了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等问题。1993年政府实行了经济紧缩政策,如减少基础建设项目费用支出、上调企业税率、缩小银行信贷规模,政府连续两次提高贷款利率,各项紧缩政策实施慢慢控制了经济过热等问题。这是凯恩斯宏观经济思想首次在中国起到指导作用。第二次大范围进行国家宏观调控是在2001年加入WTO之后,自此打开了国外市场,制造业、房地产业等行业的经济总量实现了迅速提高,一部分行业发展已经超出了预期的增长速度,仅仅依靠市场已经不能调控好经济发展速度与水平,因此政府采取了紧缩的政策,例如在某种程度上控制企业过剩产能,银行上调存贷款基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中国陷入了大范围的经济萧条之中,面对股市过热和通货膨胀的问题,政府需要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严格控制货币信贷的总量和投放节奏,防止经济不理性的增长。2008年金融危机中,秉持自由主义经济观念的发达国家经济损失严重,在后期的经济复苏阶段纷纷实行了政府干预政策,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相结合来刺激有效需求。我国政府采取了拨款4万亿的计划,是前所未有的资金支持量,达到了刺激经济发展,拉动了内需,实现充分就业,与此同时又配合宽松的货币政策,双管齐下[1]。我国在借鉴凯恩斯宏观经济思想的相关内容下度过了一次经济危机。但是,在借鉴凯恩斯宏观经济指导经验的同时,一定要立足于我国现阶段实际情况,从长远发展考虑,深化供给侧改革,根据国情制定相应的宏观经济调控管理政策。

三、经济新常态下中国供给侧改革实践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速度由高速转为低速,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变为集约型,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财政收入增长缓慢,地方融资平台转型问题亟待解决。为了有效缓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首先,要解决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资金问题,创新公共服务投入机制和模式势在必行[2]。要将财政政策的相机调控与区间调控相结合,在合理区间内扩大就业、稳定物价、调整经济发展结构、提高产业效益、防控金融风险,以保障经济平稳运行。其次,在选取财政政策工具时,应确定不同财政政策工具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及实施效果。应加强政府财政支出强刺激和税收优惠政策微刺激的协调配合,同时辅之消费政策、投资政策、价格政策等经济优惠政策来增强财政政策效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最后,合理利用财政政策,避免过度依赖。虽然财政政策能够有效避免经济增速与就业率的负面影响,但是财政政策对产出和就业的正向拉动作用在中远期有可能转化为反面抑制发展的作用。也就是说,财政政策具有短期效应,中长期作用有限,其原因在于劳动力市场与商品市场不健全所带来的工资与价格刚性,随着我国市场机制的完善,财政政策作用于产出与就业的着力点势必会削弱[3]。中国的供给侧改革要有效地发挥市场调节和国家调控双方的作用。供给侧改革要重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确立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提高相关企业标准,鼓励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优化供给结构。一方面,要着重突出政府作用,通过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和规章条文,改善经济调控、市场部门监管、社会管理等社会服务职能,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力的支撑;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拓展“三去一降一补”的广度和深度。一是要去过剩产能,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缓解产能过剩带来的损失,调节价格、企业整合、拓展外部市场是调整的主要方式,这表明企业整合将由上层到下层逐级推开,一带一路的建设进程将变得更快,是产业层面上供给的改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是要去杠杆,就要支持企业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同时要规范政府举债举措,补短板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还要降低成本,帮助企业保持价格上的竞争优势。这意味着企业将以价格机制引导企业进行良性竞争,以市场为竞争导向的投资,因为企业投资更符合市场经济的需求,这是在财税制度层面改善供给。中国现在实际上已经部分跌入流动性陷阱,即无论投入再多流动性,都不会进入实体经济,只会在金融系统和房地产业空转,无法达到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目标。所以,要有效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形成完备的融资功能、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4]。

参考文献:

[1]裴悦琪.凯恩斯经济思想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指导[J].商场现代化,2018,(2):177-178.

[2]尹彦辉.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选择的PPP模式效应———基于新凯恩斯DSGE模型的实证分析[C]//中国数量经济学会,江西财经大学.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8卷.2017:19.

[3]丁志帆.新常态下中国宏观经济稳定与财政政策取向———基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模型的理论释义[J].华东经济管理,2016,(5):44-51.

[4]中国经贸导刊评论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的新走向[J].福建理论学习,2016,(1):47.

作者:王瑞琪 单位:燕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