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非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计量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虽然公允价值会计可以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但由于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很弱,如果运用不慎可能会丧失相关性。尤其是在不活跃市场,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评估冲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本文通过对公允价值缺陷以及评估分析、探讨应对和规范不活跃市场下公允价值的评估计量。
【关键词】
公允价值;非活跃市场;估值技术
一、公允价值计量层次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规范企业公允价值的披露,财政部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并于2014年7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施行。本次新修订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修改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定义。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应当假定出售资产或者转移负债的有序交易在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主要市场进行。不存在主要市场的,企业应当假定该交易在相关资产或负债的最有利市场进行。而本文在这里所谈论的非活跃市场,主要是指新准则中除了主要市场以外的市场。准则第二十四条中表示,企业应当将公允价值计量所使用的输入值划分为三个层次,并首先使用第一层次输入值,其次使用第二层次输入值,最后使用第三层次输入值。输入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给相关资产或负债定价时所使用的假设,包括可观察输入值和不可观察输入值。第一层次输入值是在计量日能够取得的相同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上未经调整的报价。第二层次输入值是除第一层次输入值外相关资产或负债直接或间接可观察的输入值。第三层次输入值是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不可观察输入值。
二、非活跃市场上公允价值的定义
非活跃市场上的公允价值,在新准则的定义下,本文理解为资产或负债在除了主要市场以外的市场上的价值。从相对概念来理解,非活跃市场的公允价值指在不存在相同资产或负债,或者活跃程度不高的市场上,或者甚至没有相关市场的情况下,相关人员参考非活跃市场,运用估值技术、职业判断等方法确定的资产或负债的价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问题一直以来是大家不愿接受公允价值的主要原因,这是由于公允价值计量难引起的。由于我国部分活跃市场的缺乏和不存在,这使得我们无法直接得到来自于市场上的公开市价,估值技术就成了获得公允价值的主要手段和途径,但是采用估值技术进行计量的过程中充满了人为的估计与判断,掺杂了一定的不可靠因素。
三、非活跃市场上公允价值计量困境
如果存在主要市场,如证券交易所,拍卖等,那么公允价值就很好确定了。如果不存在,则无可避免的要使用第二第三层次的输入值。下面总结了几个造成非活跃市场条件下公允价值计量的原因。
(一)活跃市场的局限公允价值本身需要的是一个公开、活跃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上交易是公开的而且交易双方的信息是对称的、自愿的。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处于初级阶段,经济环境还不太健全,部分市场还不成熟,缺乏活跃的市场交易,尤其大部分衍生金融工具、无形资产等。这些都导致我们无法获得公平交易的市场价格,也就是不能获得公允价值计量的第一层输入值,由此计量出来的公允价值可靠性就差。而且,由于缺乏活跃市场,人为影响因素便大大增加,在选择市场、确定价格、判断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等方面都要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管理者可以在估计、判断的环节上自我发挥,按他们的主观意志办事,在此环节,他们有着很大的选择权利,比如,通过选择有利于自己公司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变更会计估计等,来进行盈余管理、粉饰财务报表等。
(二)评估方法的局限评估方法本身都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市场法要确定参照物,调整差异和确定价值;用成本法不仅要确定被估对象的重置成本,还要对被估对象的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等贬值因素进行分析;采用收益法要求对未来现金流量和时间、风险与时间、风险等相匹配的折现率及所用现值计算公式等进行合理预测。选用不同的方法所得到的评估结果差异可能很大,无法判断哪种方法更加合理。而且评估人员很难将所有情况都考虑进去,得到一个最合理的结果。种种原因为都为非活跃市场条件下的公允价值评估增加了难度。
(三)公司管理的局限正是因为非活跃市场条件下公允价值的判断人为影响较大,在公司政策、盈利情况、盈余管理等公司影响下,加之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执业水平的局限和职业道德的缺乏都会对公允价值的判断产生巨大甚至决定性的影响。
四、非活跃市场下公允价值计量改进对策
(一)改善市场环境市场的发展完善是解决非活跃市场上公允价值计量困境的关键,采用估值技术计量非活跃市场上的公允价值时,准确无误的市场信息能保证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的精准度,使公允价值的估值最终落在合理的误差范围内,因此我国应加快完善市场环境。要加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高度发达的商品交易体系和容量大、时效性强的信息平台,持续推进信息资源公开化,降低公允价值信息收集和管理成本,提高获取公允价值信息的效率,缓解信息不对称现象,使公允价值低层级所用输入值具有可验证性,减少会计人员的主观臆断,提高市场的灵活性和有效性,为非活跃市场上公允价值计量的全面推广应用提供空间保证
(二)完善评估体系我们应为非活跃市场上公允价值计量提供额外的应用指南。首先,指南应提供有关市场活跃程度的判断依据,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估值模型和参数选择问题。其次,指南应规定不同估值模型的使用条件和示例,帮助会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合理使用各模型,减少模型选择的随意性。同时加强对参数和模型选择及核实验证的培训,确保计量结果的可靠性。再次,由于估值模型自身的局限性,并未使所有的估值因素都在模型中得到反映,因此需要对直接采用模型计量的结果进行估值调整,以精准掌握计量对象现金流量的数额和时间序列、选择权的条件及其保护等因素。最后,加快独立专业第三方估值平台的建设和完善,完善的资产评估方法是公允价值在非活跃市场上推广应用的基石。
(三)加强公司治理及外部监督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抵御公允价值在非活跃市场上计量风险的重要屏障,同时可以缓解各利益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一方面,公司治理的关键在于形成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之间高效的权力制衡机制,保证各部门各司其职,相互监督和制约。同时允许具有专业知识的专家、咨询顾问和评估师进入董事会,增强董事会的专业化和多样性及履行职责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市场监督体系,建立监管部门之间的互动机制,增强监管效能;建立以政府监管为主、行业自律为辅,金融机构内控和社会监管相协调的立体化、多层次的监管系统,对市场的准入、运营和退出实施全方位可持续监控,以严格的制度为非活跃市场上公允价值计量保驾护航。
五、结论与启示
公允价值是依照公平程序得出的价值,公允价值服务于市场机制对企业、资产或负债的定价,公允价值应该最大可能地借助市场定价,没有市场定价结果的情况下,公允价值计量要求模拟市场定价,市场未必正确,但最难操纵。要想让公允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达到预计的效果,就要求其准确性,就要求我国市场能够快速发展,达到一个活跃的主要市场的水平,快速实质的发展经济是我国能在公允价值计量上迈出一大步的必要前提。
【参考文献】
[1]王守海、吴双双、张盼盼,“非活跃市场条件下公允价值审计研究”,《审计研究》,2014年第2期.
[2]王守海、孙文刚、李云山,“非活跃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计量的国际经验与研究启示”,《会计研究》,2012年第12期.
[3]胡庭清、谢诗芬,“非活跃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计量相关问题研究”,《当代财经》,2011年第11期.
[4]张杰、陈昌明,“公允价值层级划分问题探究”,《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年第7期.
[5“]采用公允价值时提高可靠性、稳健性之我见———兼与葛家澍教授商榷”,《审计与理论研究》,2013年第1期.
[6]黄志忠,“公允价值会计:面向21世纪的计量模式”,《会计研究》,1997年第12期.
[7]于永生“,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公允价值会计问题研究”,《会计研究》,2009年第9期.
作者:郑梦茹 单位:东北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