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养蜂生产国民经济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蜜蜂与植物在外部形态方面的适应性
从蜜蜂外部形态结构看,蜜蜂是一个单元性的社会传粉昆虫,可进行人工大量繁育和随时转移,个体全身密被绒毛并分叉,便于粘附花粉,三对足有固定的花粉刷、花粉耙、花粉篮等,可收集绒毛粘附的花粉,并集中到花粉篮中形成粉团,带回蜂巢饲喂幼虫。世界上约有17万种显花植物,他们开着五颜六色的花朵,分泌着芳香蜜汁,吸引蜜蜂前来采集花粉觅食。蜜蜂群体通过采集花粉、花蜜为食不断发展壮大,若没有这些天然食物的提供,蜜蜂就不能繁衍和发展。在数千万年的历史进程中,植物通过蜜蜂采集花粉而完成了自身受精作用,这些植物的花朵通过大量蜜蜂传粉受精、提高了杂种优势的利用,增加了植物遗传基因物质的转移,提高了植物的生命活力和籽种数量,有利于植物的繁衍和生物多样性的产生,最终实现了植物、生态多样性的修复和产生。所以蜜蜂处于动植物生物链的重要环节,蜜蜂数量的减少会引发环境危机。爱因斯坦曾预言:“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人类仅能活四年,没有蜜蜂就没有植物,没有植物就没有动物,也就没有人类”[3]。这句话并不是危言耸听,确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从根本上揭示了蜜蜂传粉在生态系统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蜜蜂授粉在安全果品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1蜜蜂授粉可促进农作物的繁茂和生存蜜蜂采访植物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具有明显的专一性。蜜蜂每一次出巢只采访一种植物的花朵,这主要是蜜蜂的学习和记忆能力所致,每群蜜蜂每天可以采集成千上万的花朵,为同种植物不同植株进行传粉受精,而同种植物的不同植株之间的花粉传播会导致等位基因的相互交流和等位基因之间的多种遗传组合,产生更多的遗传多样性。蜜蜂采集的半径一般在3~5km,在具有一定遗传距离的植株之间进行花粉传播,可使子一代产生明显的杂种优势,提高植物后代的生产力和抗病能力,使其后代能吸收转化更多的营养物质,新陈代谢加快、种子粒数增多与饱满,果实更加硕大,促进了植物快速繁衍和发展,保持延长了生物多样性的产生。特别是蜜蜂在我国蔬菜育种和种子产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育种专家缩短育种时间、研究更多的新品种起到了主导作用,极大丰富了餐桌上蔬菜品种,从而提早告别了北方冬储大白菜的“悠久”历史,为当时实现菜篮子工程做出了贡献。植物更新繁衍,是自然生态系统维持良性循环的有力保障,蜜蜂授粉增加植物遗传基因多样性,提高植物的籽种数量和生命活力,对植物繁衍发展有着无可取代的作用。同样,在农作物生产中,蜜蜂授粉不仅能使农作物增产,还能使农作物增效提质,因此被形象地称为“农业之翼”。据美国农业部报道,蜜蜂授粉所带来的增产效益是蜂产品效益的143倍,而蜜蜂授粉带来的农业生态效益将是无可估量的。国内一些研究资料表明:蜜蜂授粉油菜可提高产量10%以上,水稻科增产2.44%,苹果产量提高2倍以上;另外,蜜蜂授粉还可以使果实中的某些营养成分增加。在我国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还草战略中,生物授粉媒介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不但可以提高牧草种子的产量,还可以提高种子生命力和抗逆性,蜜蜂可使农作物在最佳时间得到及时充分授粉,显著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促进了农作物的大量种植,有利于农作物物种的生存和繁衍。
2.2我国农业生产情况目前在农业生产中,依靠化肥、生长素、地膜、棚膜增加产量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全国化肥年生产4124万t,400kg/hm2,超出了国外225kg/hm2的安全上线。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08亿hm2,每公顷用农药32.85kg。兽药、饲料、添加剂、激素和抗生素等不断地长期使用,已对食品安全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农药残留超标而引起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所以寻求农业生产新的增产措施势在必行。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规模化、区域化种植单一作物品种以及反季节蔬菜的销售和设施作物的迅猛发展,对蜂授粉技术的需求显得极为迫切。农田长期应用化肥、农药造成野生传粉昆虫资源减少,人工授粉现象普遍存在;设施农业由于棚室结构的限制,阻碍了传粉昆虫的进入和空气的流通,在没有传粉昆虫的环境中,人工辅助授粉必不可少,否则开花不结果或千朵花一穗果的现象十分普遍,为保证产量的获得,所以多种人工授粉方式在全国农业生产中普遍兴起。目前,农业生产中人工授粉方式主要有人工兑花(如西瓜摘雄花对雌花)、果园中利用鼓风机授粉、设施番茄中的振动棒授粉、多种作物的激素蘸花等授粉方式。上述的人工授粉方式无论哪一种均存在以下弊端:(1)授粉不能及时有效;(2)不能准确掌握植物生理最佳授粉时间;(3)作物上、中、下坐果不均匀;(4)人工授粉劳动强度增大、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工作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还容易造成枝叶损伤增加感病机会;(5)激素蘸花对果品带来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开展蜂授粉工作是市场的需求,更是人类健康的需求,研究应用推广蜜蜂授粉技术可使上述问题得到解决。2.3蜜蜂授粉经济价值评估及增产优势蜂授粉技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1)李海燕博士研究表明,蜂授粉对我国36种作物生产贡献的经济价值高达3042.20亿元,占这些作物总产值的36.25%,相当于全国农业总产值的12.30%[4],是我国养蜂业总产值的76倍。(2)养蜂业对促进现代果业发展和维护粮食安全十分重要,在异花作物中,蜜蜂授粉对水果和坚果贡献率最大,达到1779亿元,占总价值的58.48%。蜜蜂授粉对于棉花、油菜籽、大豆生产也有巨大贡献,每年蜜蜂为棉花和油菜授粉后贡献价值分别为458.36亿元和164.82亿元,相当于两类作物产值的43%和76%。(3)蜜蜂授粉的替代价值大,山西省苹果和梨两种果品蜜蜂授粉的替代价值高达8.39亿元,相当于全省水果总产值的6.44%。(4)70%以上的异花作物在没有蜜蜂授粉的前提下,开花不结果或千花一果现象较为普遍,设施作物又因棚室结构的隔绝与阻碍空气的流通显得更为突出,所以蜜蜂授粉的出现弥补了棚室作物传粉昆虫的不足。研究表明:蜜蜂授粉还可以使果实中的某些营养成分增加,如100g黄瓜中VC的含量增加0.25mg,100g西红柿中果糖和葡萄糖的含量增加0.14%;蜜蜂授粉可使蔬菜籽种提高10%~120%,具有籽粒饱满、千粒重增加,发芽率整齐等特点。蜜蜂为棉花传粉,棉籽千粒重增加3%,发芽率提高29%;水稻千粒重增加2.6%~2.94%;油菜千粒重增加5.1%~28.1%。在我国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还草战略中,生物授粉媒介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如利用蜜蜂为三叶草授粉可增产4倍,切叶蜂为苜蓿授粉可增产2~4倍。
2.4国外蜂授粉技术应用蜂授粉技术是现代都市农业,尤其是设施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生物授粉技术,符合绿色安全农产品生产原则,与其他农业增产技术措施相比:具有低碳、安全、快速、省工、便捷、不占用耕地、不消耗能源,投资小见效快等优点。一些发达国家早已把蜂授粉技术作为一项农业专项投入,在政策上鼓励和支持农场使用蜜蜂授粉;法律上制定相应管理条例;在实际中根据作物品种、种植面积、授粉季节等,配备一定数量的蜜蜂完成授粉工作。在20世纪70年代,国外养蜂用户就已免费使用GPS通信系统,通往蜂场的公路可得到政府免费修补,在养蜂用具上也有相应的补贴政策。如美国400万群蜜蜂,有350万群用于作物传粉,日本的角额壁蜂、前苏联的红壁蜂大面积应用于早春果树传粉,加拿大切叶蜂为苜蓿传粉,每年度繁殖数亿只,欧盟共同体成员国每年利用熊蜂已达100多万群,除满足本国农作物需求以外,还向其他国家出口。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先后从加拿大、日本、以色列、荷兰引进过切叶蜂、角额壁蜂和熊蜂。目前,荷兰熊蜂每年以3万箱的速度进入国内授粉市场。
2.5国内蜂授粉研究进展我国从事蜜蜂授粉在研究时间、内容及水平、人员力量投入、领导重视程度与群众接受能力等方面与国外都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在推广蜜蜂授粉作物种类与应用面积方面差距明显。发达国家发展养蜂业主要以授粉为主,蜂产品大多依靠国外进口,而我国养蜂者均以生产蜂产品为主要收入,而授粉为辅助增收途径甚至不参加授粉工作,严重忽视了蜜蜂对人类最大的贡献价值。20世纪70年代中期,国内部分地区开始利用蜜蜂进行规模授粉,包括大连旅顺、山东烟台、栖霞果树等。真正从事蜜蜂授粉研究工作是从1986年开始,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养蜂研究室成立了蜜蜂授粉课题组,授粉研究首先从大白菜亲本繁育授粉开始,逐步过渡到甘蓝、萝卜、花椰菜、黄瓜、芦笋、韭菜等蔬菜育种,涉及多个省市多家育种单位,最终成为籽种育种必不可少的生物技术。1990年初,研究人员利用蜜蜂、壁蜂分别为西瓜、果树授粉,授粉面积从北京地区扩展到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区。直到1998年,河北满城、乐亭县的棚室草莓蜜蜂授粉工作得到全面的示范推广。1999年,茄果类作物利用熊蜂授粉研究应用工作起步,2003年,我国第一个熊蜂工厂化生产车间在北京顺义三高科技园区建成,通过技术攻关,这是一个拥有了一年四季均可供应授粉熊蜂的生产车间。国内蜂授粉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尤其在蔬菜育种、设施草莓、西瓜、番茄、彩椒、西葫芦、南瓜等品种,推广面积逐渐增加,通过蜜蜂、熊蜂授粉工作不但增加了产品的产量,更提高了果蔬的品质,保障了果蔬的安全。目前,北京蜂授粉工作在授粉蜂种(蜜蜂、壁蜂、熊蜂、中华蜜蜂、切叶蜂)的研究及配套应用方面已形成体系,从授粉蜂群的生产、销售、应用、回收以及配套的蜂具和操作规范都已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目前,由研究人员根据多年经验制定的设施草莓蜜蜂授粉技术、设施西瓜蜂授粉技术、设施番茄熊蜂授粉技术地方标准已开始实施,推广形势已形成区域化、规模化。授粉果品(包括蔬菜繁种、草莓、果树、西瓜、番茄等主流品种)的生产和销售方式已向市场化方向运作,打造绿色安全品牌。北京蜂授粉工作正以带动周边地区授粉产业的发展趋势在良性循环,目前,已在全国36个省市地区设立了授粉基地,年利用蜂授粉面积约数百万公顷,授粉面积正逐渐增加,蜂群数量与授粉需求关系接近吻合,且将呈现蜂群供不应求的现象,国内蜂授粉工作蓄势待发,前景广阔。
3我国养蜂生产现状
3.1中国蜂业生产现状2005年至今国内饲养的蜜蜂数量基本稳定在730万群,其中西方蜜蜂约占2/3,东方蜜蜂约占1/3。东方蜜蜂以生产蜂蜜为主,西方蜜蜂主要生产蜂蜜和蜂王浆。中国西南部、东北部地区以生产蜂蜜为主,养蜂发达地区的蜂农以生产蜂王浆为主,如江浙一带。2005年,中国蜂蜜产量为29.3万t、蜂王浆产量为3000t、蜂花粉产量为5000t、蜂胶产量为350t、蜂蜡产量为4000t。全国现有蜂农约30万人[5],分为专业养蜂者和业余养蜂者。目前中国蜂产品加工企业约2000家,蜂产品加工企业年产值约80亿元,但年销售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大型企业不超过100家,中型和小型的企业居多,另外还有零散的个体销售者。中国的蜂蜜有一半出口,主要出口到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50%~60%蜂王浆出口,其中90%出口到日本,全世界的蜂王浆90%以上产自中国,80%~90%蜂蜡出口到国外。
3.2中国养蜂生产模式根据我国养蜂生产现状,可将蜂场分为3种类型:(1)定地饲养:北方80%蜂场以定地饲养为主。(2)部分小转地养蜂:主要采集本地及周边地区1~2个蜜源为主。(3)周年转地蜂场(流动蜂场):以追花采蜜为主,以南方蜂场为主,常年在外属流动放蜂。这3种模式各不相同,定地饲养型:受家庭经济条件和本地蜜粉源植物种类所限,属于被动养蜂“靠天吃饭”,遇到风调雨顺、年景好的时候就大年丰收;遇到小年只可解决蜂群自身温饱,不需要花钱购买给蜂群越冬所需饲料;若遇到干旱少雨年份属于歉年,蜂群不但没有经济收入还要花钱购买饲料进行饲喂,则属亏本经营。小转地放蜂采蜜可根据天气变化、周边主要蜜源泌蜜状况提前踩点考察,主动出击,这些蜂场有较固定的放蜂路线,一般在100~200km范围内,由被动采蜜转为主动采蜜,效益稳定。周年转地放蜂采蜜属于大流动放蜂采蜜,养蜂员常年在外较为辛苦,蜂场开支较大,经济效益相对不太稳定,有风险。
3.3如何使蜂群效益最大化2011-2014年,我们分别对3种类型蜂场(定地、小转地、周年转地)进行运营模式研究,改变传统采蜜为主的经营方式,以授粉为主,兼顾采蜜的运营模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蜜蜂授粉收入占蜂场全年收入的40%以上,蜂场全年总收入增加了1倍左右,效果极为明显,实现了“蜜蜂授粉架金桥、养蜂农业双丰收”的双赢理念。有效引领并推动了各大蜂场进行农业授粉的积极性,使授粉市场逐步显现出用户认可接受、领导重视鼓励、蜂农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从中得出结论:要使蜂场获得较高效益、实现蜂群效益最大化,就要转变传统蜂场经营模式,转变思路、与时俱进,挖掘蜜蜂对社会的最大贡献价值,结合本地区作物授粉情况,主动出击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改生产蜂产品为主向结合授粉为辅的方向转变,最终实现以授粉为主,生产蜂产品为辅的良性蜂业发展模式。
4蜂产品与人类健康
蜂蜜、蜂王浆、蜂花粉、蜂胶等产品含有丰富的营养和生物活性物质,是纯天然的保健滋补品,也是医药、食品、纺织、烟草等工业的重要辅助原料,同时也是我国农产品出口所占比例较大的产品之一。21世纪初,国内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加,生活质量和保健意识显著提高,崇尚天然、追求绿色已成为现在生活中的时尚。绿色食品生产与消费也成世界的主流。养蜂业是我国农村传统的养殖业,发展养蜂为人类生产更多的蜂产品,为国民的健康贡献力量。长期服用蜂产品,可以增强人体免疫能力,延缓衰老,这些基本常识已被长期服用蜂产品人群所接受。国内能够生产商品蜂蜜的蜜粉源植物有50多种。东北地区的主要蜜粉源植物有椴树、油菜、胡枝子、向日葵,华北地区主要是荆条、枣树、刺槐,西北地区主要是枣树、刺槐、百里香、老瓜头、荞麦,华中地区主要有油菜、紫云英、乌桕、黄荆、棉花、柃,华南地区主要有荔枝、龙眼、山乌桕、蜡烛果、窿缘桉、鹅掌柴、米碎花,西南地区主要有油菜、白刺花、乌桕、黄荆、鹅掌柴、米碎花、野坝子、东紫苏。蜂产品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最大奉献,是天赐人类的天然绿色保健食品,这些蜂产品分别来自植物花朵中的精华,含有天然保健成分与生物活性,是天然的饮食、医疗、保健、美容之佳品,蜜蜂在自然界植物花朵与人类之间搭建起桥梁,将大自然的精华物质传递给人类,避免了自然资源流失和浪费,让人类能够享受这美好的大自然礼物,所以蜜蜂是人类最亲密的朋友,也是最具发展潜力的社会昆虫之一。
作者:王凤鹤徐希莲王欢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