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信用社融资状况及改善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总资产、不良资产数量及结构
截止1999年底,该市联社资产总计96407万元,其中,逾期贷款余额为7494万元,占贷款总额的5.54%;呆帐贷款余额为7600万元,占贷款总额的14.9%.
在该联社所辖的12个综合营业机构中,有10个机构不良贷款占比达到30%以上,其中,有2个社分别为44.53%、47.05%;有3个社分别为55.94%、51.97%、53.95%;有1个社超过70%,为73.61%.
在17922万元的不良贷款余额中,农户贷款为2055万元,占比11.5%;农村经济组织贷款为5441万元,占比30.36%;乡镇企业贷款为10038万元,占比56%.
由于该联社信贷资产质量低,不良贷款占比高,严重影响了利息收入,致使应收利息、待收利息余额居高不下,到1999年底,应收利息余额为1355万元,待收利息余额为3763万元,营业收入3985万元,而支出高达5478万元,亏损1493万元,亏损面达33.3%.自1996年与农业银行分门办公以来,该联社已累计亏损8000余万元。
(二)不良资产成因
一是外部经济环境因素。首先是乡镇企业高负债经营而引起的经营效益低下,偿债能力日益减弱,使农村信用社贷款本息难以收回。由于计划经济的长期影响,乡镇企业自有资本积累过少,要运转,只好依赖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从目前该市的情况看,许多乡镇企业的负债率高达8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90%以上或者接近100%,特别是50%以上的乡镇企业基本上没有资本金投入,全是靠农村信用社贷款建成的。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许多乡镇企业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产品科技含量不高,没有市场,纷纷关停、倒闭、破产。乡镇企业的经营风险势必要转嫁到农村信用社身上而成为金融风险,降低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产质量。其次,行政干预使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受到损失。农村信用社虽然是法人单位,但在经营中自主性明显不够,在地方行政干预面前,贷款投向、投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地方政府的左右。有的项目在立项之初,用行政命令要求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严重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产质量。第三是农业银行点贷,使农村信用社雪上加霜。1996年以前,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没有脱离行政隶属关系,不过是农业银行的一个下属单位,虽然其性质是集体所有制企业,自负盈亏,但在资金使用上没有独立使用权。主管行在资金临时短缺时,一些具有潜在风险的贷款就强行压给农村信用社,使农村信用社在贷款收回上,没有充分的物质保证,形成贷款风险。即使有担保单位,也不过是一些盈利水平低、不具备偿还能力的集体或事业单位,而对于农村信用社形成的风险贷款,其主管行无人问津。第四是乡镇企业改制、破产不规范,千方百计逃避、转移、悬空农村信用社贷款,使农村信用社债权得不到落实,进一步加大了农村信用社的风险。近年来,该市乡镇企业不规范地破产、改制,使全市农村信用社损失近8000万元的贷款本息。第五是村集体贷款难以收回。从以上可以看出,该市农村经济组织不良贷款占到不良贷款总额的30.36%,这些贷款,主要来自村街集体贷款。由于村街两委成员变更频繁,新官不理旧帐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村街集体经济成为“空壳”,集体没有经济来源,或收入甚少,无法偿还债务,使信用社贷款难以收回。
二是农村信用社自身经营、管理不善。第一是由于前几年的粗放经营,超规模、超比例发放贷款的情况比较严重,造成短期贷款长期化、固定资产凝固化现象十分普遍。带来了资产、期限、结构的强烈反差,使信贷资金周转缓慢,潜伏了风险。第二是农村信用社不规范经营、违规违纪发放贷款现象时有发生。由于农村信用社进入渠道长年一惯制,狭窄而单一,整体素质明显低于国有商业专业银行。再加上责任心不强等原因的存在,不规范操作,不严格执行金融法律法规和内部各项规章制度,不按贷款程序、手续办理业务,违规违纪发放贷款的现象经常发生,屡禁不止,也造成了风险。在该市,不少农村信用社办理的担保、抵押贷款不规范,不符合法律规定和程序要求,无法依法收贷收息。第三是缺少必要、有效的内控机制。农村信用社成立半个世纪以来,体制几度变革,经历了管理、贫下中农管理、国有商业银行(农业银行)代管、人民银行管理等几个阶段,现仍然没有自上而下地成立自律组织,致使内控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即使有内控机制,也大多是照搬照抄的国有商业银行那一套,不符合农村信用社作为合作金融机构的实际。第四是盲目购建固定资产。自1996年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分门办公并组建联社后,不少农村信用社和联社为了争形象,争地位,争面子,不顾自身承受能力,盲目建设办公大楼,购置固定资产。有的甚至大量动用信贷资金。
二、提高农村信用社资产质量的对策措施
提高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产质量,必须防范与化解并举,而防范是关键,也就是要首先优化增量,其次才是盘活存量。只有把好贷款发放关,确保新增贷款最小风险,甚至是零风险。防范好信贷风险,才能在逐步清收盘活、消化原有不良贷款的基础上,稳步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否则,继续前清后增,甚至收的还不如增的快,信贷资产质量就会越来越低劣,农村信用社就会跌进无底的深渊。而要提高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产质量,也需要内外同抓,只有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才能达到目的。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定不移地坚持合作制原则和办社宗旨
要巩固和发展自己的传统阵地。对农村信用社来说,农村不仅是其传统阵地,还是大有潜力可挖的广阔市场,尤其是按国务院、人民银行总行和农业部的要求,清理整顿农村基金会后,农村信用社的支农作用就更加突出和重要,更会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厚爱和支持,农村信用社只有坚守和巩固好自己的传统阵地,扬长避短,抓住机遇,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才能稳中求进,逐步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实现稳健经营,稳步发展,要坚持合作制原则和办社宗旨,所谓合作制原则,就是“社员入股,实行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服务”;办社宗旨是“为社员,为农业,为农民,为农村经济服务”.农村信用社要牢固树立靠支农求生存、靠支农降风险、靠支农增效益、靠支农赢民心、靠支农保发展的思想,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贴近、贴紧社员和“三农”.否则,就背弃了合作制原则和办社宗旨。农村信用社到城区去另开辟根据地,没有实力,也没有能力,更没优势可言。
(二)以人为本,抓好队伍建设
农村信用社一定要建立一支思想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的信贷队伍,以人为本,抓好管理,要利用各种渠道和形式,提高信贷人员的整体素质。要进行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对素质低下、不适应信贷工作岗位的人员进行调离或淘汰。要对他们推行等级管理办法和代款风险管理。要用贷款五级分类方法,对贷款风险进行衡量和分类。作为每一个信贷人员,要牢固树立“以社为家”的思想和主人翁意识;要牢固树立廉洁自律意识;要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头脑,不断更新知识,适应当代金融业发展的需要,跟上知识经济时代前进的步伐;要学会用国际惯例和经验,用先进的技术处理业务。否则,集体和个人都会将在无情的同业竞争中落伍,甚至被淘汰。
(三)切实加强内控制度建设
要建立和落实第一责任人制度。即第一个同意发放贷款人为第一责任人,由他负责贷款本息的按时足额收回。贷款本息收回要与他的经济利益直接挂钩。如果谁对信用社的信贷资产造成损失,按金融法律法规和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对其进行经济、行政处罚,直至追究其法律责任。要加大审计稽核力度,保证审计稽核的独立性、权威性、超脱性,形成相对独立的稽核监督体系,加大稽核力度,做好各种常规审计、专项审计、延伸审计、离职审计,对问题和隐患及时查处、整改,对有关和相关责任人及时教育、处理,以确保信贷业务和其它各项业务的合规、合法。同时,要对稽核工作实行连带责任制,对工作“走过场”,工作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充当老好人的人和现象严肃处理。
(四)要大力推行小额农业贷款
小额农贷,大有可为,这是很多农村信用社用实践得来的经验。这也是农村信用社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小额农业贷款,风险低,周转快,可稳步提高农村信用社收入,还可从社会上广泛吸收社员,增加农村信用社资本金,提高农村信用社抗风险能力。这就要求信用社转变经营观念和工作作风,调整贷款投向,简化贷款手续,为广大社员和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脱贫致富及时、周到地提供金融服务,并努力扩大贷款品种,如开办婚嫁贷款、建房贷款、助学贷款等品种。现在,不少地方的农村信用社都实行了定点、定时服务,这个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
(五)全力清收盘活不良资产
在我们所调查的农村信用社、联社的决策者中,一提信贷资产质量,就头疼,显得畏难发愁。应当承认,有些贷款多年沉淀,有的连人都找不到,清收,的确有很大的难度,但畏难发愁不行,不收更不行。每一笔不良贷款,都有它具体的数额和形成的原因,要摸清底子,对数额、盘活清收难易程度分类排队,设立台帐,先易后难,一笔一策,分别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全力清收盘活。要落实好贷款第一责任人制度和“区别对待,划段考核”的奖惩措施;要力争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本着收一点是一点的原则,对没有资金来源,确实无法全额偿还贷款本息的贷户在利息上给予照顾甚至减免;要动员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力量,上下互动,内外齐动;对以资抵债资产,能变现的要变现,不能变现的,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租赁、转让等形式,最大限度地保全资产,争取效益。在清收盘活不良乡镇企业贷款工作中,我们认为应采取如下具体措施:1、对欠贷欠息大户采取围合分割各个突破策略,逐个落实债权债务,完善贷款物有效抵,避免企业逃债、废债、悬空农村信用社贷款;2、对那些办理抵押证而拿不出资金的,要适量投入少量资金,帮助企业补办贷款抵物登记手续,保全该贷款资产;3、对那些产品技术含量高、有市场,注入一点可盘活一块的企业,在落实还款保证措施的基础上,要积极推行“康复工程”,实施支、帮、促、挖、管的办法,适量“输血”,帮助企业恢复生机,走出困境,走上资金良性循环轨道;4、对于扭亏无望企业,要坚决停止支持,并促其被好的企业兼并,该企业原有债务由兼并企业承担;5、对于“钉子户”、“赖债户”,要借助于法律,依法清收,然后,借助于人民银行和新闻媒介,把将列入“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开。
(六)建立以利益为核心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和搞好其它工作的动力。经营机制活不活,主要在于激励机制灵不灵,一个好的激励机制,能够调动上下的工作积极性。具体来说包括四种激励:1、精神激励。教育大家明白一个道理,即“社兴我荣,社衰我耻;社兴我富,社衰我穷”,鼓励全体员工为了提高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产质量,加快扭亏增盈步伐,多做贡献。要设立多种荣誉并于员工的经济利益直接挂钩,如业务能手、清收状元、金融卫士等。2、岗位激励。实行全员聘用制,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劳动人事管理体制。在管理上形成纳优排劣的机制,信用社和联社中层干部采取自荐、推荐、内部招聘等方式,按规定和程序聘任。对员工,双向选择,择优录用。3、政策激励。坚持目标管理,要把任期目标完成的好坏作为干部能上能下的主要依据。目标考核实行打分办法,对低于一定分数的农村信用社和下属的信用分社、储蓄所,要解聘其主要负责人职务。4、物质激励。对信贷人员一律实行工效挂钩考核,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给予一定的经济、物质奖励,鼓励先进,刺激中游,鞭策下游。
(七)要为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发展提供宽松的外部环境
农村信用社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法人单位。由于分散经营,抗风险能力小,再加上由于信贷资产质量低劣暴露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要生存、发展,除了自身必须不懈努力外,政府和人民银行还应当积极为其提供优惠政策,为其经营管理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要制定一些优患政策,如在利率、准备金比率、税收减免、亏损挂帐上(如原来的保值补贴、购买的债券等)以及其它不利于农村信用社发展的事情上,给予优惠政策或财政补贴,使农村信用社能够轻装上阵,更好地为社员和“三农”服务。要给予农村信用社舆论和实际行动上的支持,甚至采取行政干预的方式帮助农村信用社清收盘活不良贷款。在现行体制下,银行县级人民银行应帮助农村信用社、联社强化内控制度建设,化解风险。应针对农村信用社在内部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健全贷款风险防范机制,化解信贷资产风险,从完善各级领导对资产质量负责制和风险管理责任制入手,把清收贷款措施和责任落实到人,与工效挂钩。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少贷多收、只收不贷、依法追收等手段,进一步优化增量,盘活存量。要积极帮助农村信用社强化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内控机制,对其做到“查思想、查违章、查漏洞、查风险、查落实”.这样,有助于防范和化解农村信用社风险。
(八)应建立农业保险、保障制度
农业和农村经济要发展,地方经济要振兴,离不开农村信用社的大力支持,但农业和农村经济获得了农村信用社的支持后,如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便成一个重要问题。我们认为,要通过建立农业保险机构和开办农业保险业务,使借款人在遭受自然灾害时,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得到一定补偿,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