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管理学专业的垂范式教育范文

管理学专业的垂范式教育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管理学专业的垂范式教育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管理学专业的垂范式教育

作者:高勇单位: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系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也是我国教育部认定的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管理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实践性,它所面临的问题和环境随时都在变化,没有可重复验证的、一成不变的规律可循[1,2]。要想深入透彻地学好管理学,必须对管理情境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无疑给毫无实际工作经验的在校生带来很大的挑战[3]。如何让学生学好管理学,使其在牢固掌握管理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能在实践中灵活应用,这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应紧密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不断研究管理学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4]。在实际教学中,管理学课程的发挥空间很大,教学效果因教学水平的差别而相差悬殊。为了提高管理学教学水平,有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式,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真正被学生认可的管理学教师比例并不高,这在我国高等院校的管理学教学中非常普遍。如何改变这一局面,成为高等院校管理学教学面临的重大问题,这一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将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一、管理学课程“垂范式教学”概念的提出

《庄子•天道》指出,“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身教的重要性。身教重于言教,这一理念用在管理学教学上也很有必要。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5]决定管理学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自觉运用管理技能进行教学的行为,其检验结果是学生是否认可。教师无论采用多么先进的教学工具、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如果得不到学生的认可,他的管理学教学就是不成功的。

很多专家学者对如何做好管理学教学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教学原则[6,7],对提高我国高等院校管理学教学效果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要从根本上解决管理学教学效果问题,教师应有改革意识和积极运用方法的意识。经过多年的管理学教学实践,笔者提出了管理学课程的垂范式教学模式。采用垂范式教学模式,能让学生看到管理知识在教师身上的体现,教师成为管理精髓、管理理念的化身,从而对学生产生一种主动学管理、用管理的感召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管理学课程的垂范式教学,简而言之,就是在管理学课堂上,教师在教学中以身作则,一言一行都要有意识地运用管理技巧、符合管理理论、体现管理理念,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组织、课后检查与评估等诸多环节体现管理的特色,展现自己的管理技能和作为管理者的素质,让管理知识内化为自身的一部分,教师通过率先垂范管理技巧,让学生从管理学教师身上体会到管理的作用,进而牢记其所传授的管理学知识。

二、管理学课程垂范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管理学课程的垂范式教学模式可分为三大教学环节。

(一)课前准备阶段

首先要做好计划,明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尽相同,对管理学知识的需求也不相同,教师要因材施教,明确课程及每一节课的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具体而言,教师要关注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揭开管理学的神秘面纱。学生由于缺少社会实践和工作经验,普遍认为管理学具有神秘感,这种感觉容易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其掌握管理学理论知识的精髓和内涵。管理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要通过对管理学学科和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的细致讲解,让学生理解管理来自于实践,并非深不可测。这部分知识的讲解应放慢节奏,多讲解管理学理论的产生背景及实践。

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学生没有工作经历,管理职能理论对他们来讲是高深的理论,一些实际知识的讲解(如管理者的职责即管理者应起的作用)对他们来讲反而更容易理解。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讲授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知识,通过实际知识的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管理能力,为其将来成就事业、做好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是在教学中要突出理念的重要性。知识、能力和理念三要素中,知识最容易被淘汰,能力次之,最后是理念。在教学中要突出理念的重要性,将最新管理理念融入课堂,从根本上启发学生形成管理思维习惯,养成科学管理的创新理念。

(二)课堂教学阶段

首先,营造气氛,创建和谐课堂。确定教学重点内容以后,课堂气氛和学生的感受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课堂管理和企业管理的价值取向不同,企业管理的目的是创造最大化利润,而管理学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并学会运用管理学知识。企业管理需要规范的制度约束,课堂教学则需要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上好第一节课对以后课堂气氛的影响意义深远。新学期伊始,学生对管理学教师充满期待,教师要注意讲课时的态度和语气,要体现出自身具备的管理素质与管理内涵,课堂要有目的性和包容性,课堂气氛要轻松愉快,教师应把学生视为成熟的、有独立判断能力的主体,尊重学生的需求。

其次,作好计划与分工,展现管理技巧,体现管理素养。教师在上课之前先就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提出为达到目的将采取的措施,在听取学生意见的基础上与学生达成一致,这样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

确定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后,教师和学生进行分工,每人都有各自要完成的任务,对于出现的状况随时沟通和交流。如果采用讲解的方式,讲解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提问,保持课堂的活力。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对问题的精准描述来体现管理者的概念技能,用不同风格的语言讲述不同的知识,进一步展现管理者的沟通技巧,用灵活处理问题的方式展现以目标为导向的管理精髓。管理者的领导品质、管理情商通过完善的教学计划、课堂教学的组织、学生积极性和学习热情的调动等日常教学行为体现出来,使学生看到教师就想起了其所讲的管理学知识。经过一个学期几十次的刺激,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再次,开放的课堂体现开放的胸怀。好的管理者必须要有宽广的胸怀,决策时抓大放小,获取信息时放眼全球。一是讲授方法的开放性。教师讲课时总会有自己的局限性,克服局限性的途径有很多。教师可以利用网络选取一些管理名家的视频,把他们“请”进课堂讲授管理学知识,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管理学理论的百家争鸣,进而深刻地理解管理的内涵。这样做,不仅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教师也可以从中受益,更好地向其他专家学习。二是课堂内容的开放性。管理学是一门渗透于生活方方面面的学科,管理学教学可采用“生活即教育”的理念,通过列举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掌握抽象的管理理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就社会热点问题如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瘦肉精事件、利比亚卡扎菲政权的垮台、欧债危机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住房改革、CPI与宏观调控政策、4万亿救市与经济增长保八、我国国内油价涨跌等,从管理学视角给予解读,学生可以从中得到对社会、政治、经济以及管理工作更加深刻的认识。三是交流方法的开放性。学生不必拘泥于教师课堂所讲内容,可以在课堂上自由发言,将自己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获得的信息资源带到课堂,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交流讨论,实现共同学习、共同探究,使教学气氛真正生动活泼起来。

最后,通过角色转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规定每个小组讲解一位管理人物。教师可以推荐国内外企业界成功人士名单,让学生进行研究,结合管理理论进行讲演,讲演过程中学生可随时自由提问,教师成为听众。通过角色转换,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讲演完成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讲演进行评价,以正面评价、积极鼓励为主,中肯地指出其可以改进之处。教师要保持客观的态度,对学生所讲的管理人物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种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更广阔的学习环境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控制评价阶段

管理中的控制贯穿于整个过程,评价是指事情完成效果的检查和总结。在教学过程中,控制主要是指课堂秩序和纪律的维持。学生缺勤是大学课堂常见的现象,有些学生自觉性不强,教师如果听之任之,会造成课堂上更多的学生流失;如果采用严格考勤的办法,将学生的考勤和成绩挂钩,学生出勤率得到了保证,但由于学生缺乏上课的热情,身在曹营心在汉,未必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笔者换了一种激励方式,首先声明不花时间点名考勤,因为这是低效率的表现,是违背管理理念的表现。取而代之的是课堂参与活动记录,包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记录和被动参与活动记录(比如随机点名提问),每次记录都有相应的激励,给出相应的积分,如果出现提问而没有到的现象,就要被扣去一个积分,这就保证了学生的出勤率和参与热情,这种方式很好地体现了管理激励理论。完成效果的检查和总结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每节课的效果检查。每次下课前三分钟,一起回顾、检查此次课堂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如果没有达到,是什么原因,该如何应对;如果达到了,是否按计划达到,能否做进一步改进。每次课堂教学都被当做一个管理事件来完成,久而久之,学生对管理的整个过程以及管理的职能等有了养成性的直观认识,将来步入社会对管理的整个过程就会了然于胸。另一个是学期结束时的效果检查,也就是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考核。传统评价方法(如闭卷考试的方式)常常会导致学生死记硬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成绩评定上,期末成绩由出勤、提问、平时测验、演讲、论文写作及期末考试各类分数共同组成,采取笔试、口试、实践等多种形式。通过开放性的考试方法,有效地把学生从死记硬背引导到灵活掌握知识和发挥能力上来,使之适应管理实践发展的要求。

三、结语

要想做好垂范式教学,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垂范式教学要求教师不再是为讲授知识而讲授知识,而是让学生体验管理学课堂的教学管理方法,感受教师的活学活用精神,使学生养成学管理、懂管理、用管理的好习惯。当管理理念、管理精神都内化成能力时,学生的素养也得到极大的提升,学生将会受益终生,这正是管理学教学所追求和应达到的最优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