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融资审批程序不繁琐,资金流动速度快。
由于资金的约束,中小企业的资金链通常处于紧张状态。这就对其融资的速度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传统的贷款之所以不适用于中小型企业,就是因为它们要求银行对需要贷款的企业进行复杂的调查和审核,其中包括:财务指标、企业发展前景、信用情况、可抵押物等。如此繁杂冗长的审批流程,无法适合中小企业的资金链长期处在相对紧张的状态的情况。近年来,国内外的各大银行看到了问题,同时也看到了商机。他们纷纷开始将目光转向中小企业的贸易融资,整合简化贸易融资的流程。将审核程序减少到只考虑该公司的每一次贸易的情况,同时参照该企业的以往的审核结果记录,根据相关规定和要求,决定是否能够为其提供资金。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够有效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对于速度和质量的需求,又能够实现了更显的有效控制,形成双赢的局面。
2.贷款的风险大、成本收益比低。
对于贷款来说,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相关款项被挪作他用的风险如何控制的问题。但是融资方式则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只需要保证该交易背景准确以及过程连续,同时综合考虑企业的信用评价、违约金规模、所用的金融工具等。银行需要对贷款之后的相关管理和程序等事项进行审核,把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过程中的利润作为其交还贷款的来源。该利润的计算方式是企业的销售所得资金扣除企业自己的款项,核算周期与贸易相同。显然此资金不可能在贸易的过程中被挪用,因此,其过程中产生的风险是很小的。
3.贸易融资能够丰富银行收入方式、调整收入结构。
我国银行领域中,贸易融资业务等中介业务还刚刚起步,其未开发的市场很大。一者,银行可以直接从贸易融资的过程中获得大量中间业务的收入;再者,中小企业快速获的银行大量贷款的难度非常大,而其对贸易融资需求非常庞大,并且对于大多数中小型企业而言,银行是其唯一的资金供应来源。基于此,银行在中小企业的融资市场上的具有毫无争议的议价主导地位。因此,银行不需要为小企业提供免费的融资服务,而可以收取合理的手续费。
二、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面临的困难
1.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通常扮演弱势角色。
其特征主要体现为:(1)中小企业注册资金少,进出口规模不大,按照国家规定,中小型企业的营业额规模一般在几十万美元上下。(2)中小企业多为技术含量比较低的劳动密集的企业和公司,缺乏比较优势和主导品牌,其综合竞争力和稳定性不强。(3)中小企业的经营稳定性不强,因此很难获得银行等融资机构的支持,其业务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比较强烈,世界各国、地区轻微的利率、汇率的变化都能够造成相关交易的起伏。而另一方面,银行通常无法有效的识别和控制这些风险,因此会提高为中小企业开展融资业务的门槛。此外,大部分中小企业自身也缺乏先进和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一度出现由于资金无法及时有效的周转而无奈丢失很多海外的大额订单。中小企业由于还未能够积累较高的信用记录和评分,再加上自身对于国内外商品市场和融资市场的认识不够,造成其融资的速度和成功率较低,不可避免的成为弱势角色。一般而言,其融资能力的弱点使得其融资风险进一步放大,因为正常来讲,中小型企业的资金储备较为薄弱,预期能够获得巨大利润或形成较强竞争力的项目、工程等也偏少,自主研发、高科技领域等也有很大困难,这些最终导致的结果是,企业参与的工程项目主要是收益利润较少且科技含量不高的领域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其融资困难的现象。
2.中小型企业无法有效的控制国际贸易中存在的集资风险。
考虑到国际贸易自身的属性,即同时涉及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两端,同时涵盖银行和企业这两个信用问题,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风险形式。在这些风险形式中,最主要的形式是贸易自身所具有的风险、相关银行衍生的资产和信用风险和贸易两端企业衍生的资产和信用风险。以资产和信用风险为例来说,中国商务部进行的一个调查结果中显示,国内的对外企业中仅有百分之十设立了自己的企业信用监督管理机制。当今已存在的国际欠款中,已认定为恶意欺诈的是所有欠款的百分之七十。而且由于涉及的中小企业受困于信息不完善,无法及时有效的识别和防范各式各样的风险。由于企业自身规模、资金和职员专业能力等方面的限制,中小企业无法全面清晰的把握整个国际贸易融资领域中的业务类型、产品特点等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相关产品、业务推陈出新的速度不断价格快,而中小企业的从业人员对同银行的沟通不够重视,很难及时的获知负责其企业需求的国际贸易融资项目。
3.中小型企业出现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第一,银行提供贷款原因。多年来对于商业银行的国际贸易相关融资业务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传统、普遍、单一,而更加符合现状的众多新兴的融资集资模式却迟迟无法得到认可;但是,有效的风险防护系统有利于加强各方融资的安全稳定性。因此以风险评估为依据制定相关的风险预防系统非常重要。第二,企业自身存在的原因。中小型企业对一般的交易形式以及固定的业务等了解严重不足,风险意识更是薄弱;基于中小企业进入贸易融资市场时间比较短的特征,其对贸易和融资的基本了解和简单的风险评估都不具备;但是最主要影响因素还是其综合实力弱,信用评价不高,无法获得担保。
4.中小型企业的融资专业人才匮乏。
中小企业里,很少有能够掌握专业的金融知识和精通银行的各种金融业务的人员,技术本领不扎实,不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好的融资方法和条件。一方面,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过关,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只能机械的照搬其他企业的经验,不能很好的解决企业自身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企业对于这方面人才的培养不够到位,对于融资专业队伍的培养意识不够,中小企业在对人才的金融贸易知识、金融政策方面的要求过低,造成相关人员对于市场的洞擦力不足,创新能力低下,加大了企业融资的难度。
三、解决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问题的对策
1.选择适合的贸易集资方式。
作为资金融通的全新的集资方式,国际贸易集资具有低成本、高收益的优势。因此,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热衷于这种方式。在该方面需求持续增长的情况下,更多的金融单位设计、推出了形式丰富、侧重不同的融资服务。对于中小企业,尤其是那些对资金需求十分急迫然而缺乏相关经验的中小型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方式更适合其生存和发展。中小企业选择国际贸易融资方式时,一般考虑的是低成本、低风险原则,采取融资和贸易两种方式相结合并综合运用先进的国贸融资工具,发展国际间贸易融资、供应链融资产业。
2.完善出口风险控制机制。
中小企业首先应该形成清晰的风险思想,明确、全面的认识到国际贸易融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利用多种结算方式,更加科学地防控风险。中小型企业如果要将对出口存在的风险的防控纳入到日常的工作中,就势必要完善其企业的财务核算方式,将对风险成本的监管包括进来。此外,应该提高相关收款中存在的风险的识别和控制,完善银行与企业的沟通方式。及时的躲避国际贸易在融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风险,可以考虑使用某些政策性的金融手段,例如已经被诸多国家接受和使用的出口信用保险。考虑到中小企业自行调查的成本问题,出口信用保险便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由银行、客户资产和信用评级下降所带来的损失。此外,利用该保险,中小企业还能够有效的规避海外应收账款中蕴藏的风险。除了采用该保险,还有很多其他金融手段和产品可以有效的规避风险、降低损失。
3.树立良好的商业信誉。
中小企业要树立自己良好的商业信誉后,才能够让银行和政府来相信自己的实力和证明自己的价值。特别是一些想要继续扩大自己企业规模的企业,通过对自己内部管理的严格控制和制度的不断完善来满足不同地方的担保资格。中小企业所要面对的一个重大难题就是银行向中小企业放贷时疑虑不断,不敢相信中小企业的实力。这就是企业没有给自己树立好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商业信誉,银行在放贷时的风险难以预估。企业如果能够向银行提供自己还贷的能力,让银行接受企业,放心的提供企业所需的贷款,实现两者的双赢,这才是企业需要努力去做到的。要做到这一点,企业需要从自身的发展方向出发,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努力掌握相关的金融知识,完善内部管理,优化财务制度,最大限度的提高自身的承债能力。在现阶段,许多中小企业对于资金能够顺畅流动的渴望超过以往,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运作,就会出现各种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中小企业要摆正心态,不可四处举债,融资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从树立自己的商业信誉开始,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真枪实干,为自己以后的贷款和融资创造有利的条件。
4.加强融资专业队伍的建设。
在我国,现阶段来看,对于国际贸易融资这方面有所精通的人才并不是很多,在技术上很难与国外的企业相比。无论是干哪一行的,都需要不断创新,有些是要在技术上创新,有些是要在管理上创新,有些是要在学术上创新,没有创新是不能有所进步的。在这个竞争力极强的社会,掌握创新就是掌握了市场。国际贸易融资的操作步骤和方式比较复杂,所需要的人才综合素质要求高,一方面专业的业务技术要过关,另一方面所了解的知识深度和广度要足够。中小企业要想加强国际贸易融资专业队伍的建设,第一步要加强对于企业内从事国际贸易融资人才的培训,可以让相关技术人员接受并高度掌握国际贸易的国际条例和我国的相关法律知识,同时要加入对银行政策和业务知识的培训,让其充分的掌握银行的不同融资产品的运作模式和特点。第二步,在企业日常的工作中,让企业的国际贸易融资从事人员注意要在平时工作中注重对贸易融资实践的总结,不断积累经验,尤其要精通国际贸易知识和运输保险业务,密切关注国际贸易市场动态,了解掌握商品行情的变化,培养对国际贸易市场的洞察力,增强识别潜在风险的能力。
四、结语
本文从企业、银行、贸易本身等多个角度分析了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的现状和原因。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应该选择适合的贸易集资方、完善出口风险控制机制、加强融资专业队伍的建设,银行则要根据需求给予及时的知道、示警,并推出合适的金融产品。
作者:马雯慧单位:厦门信和达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