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国际贸易发展论文3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国际贸易生态化的发展趋势
世界贸易组织法与相关的法律法规都对贸易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进行了明确的规范,从不同的角度来对国际贸易进行制约,使其向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也通过协议的方式来对环境与资源的开发进行明确的要求,以此来保障国际贸易发展中环境保护的效果,从根本上促进生态化的发展。为了减少贸易对环境带来的影响,从根本上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相应的贸易措施也在逐渐地形成,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贸易法的生态化。由于环境与贸易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不断加剧,就应该通过相应的规范来对其进行约束,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国际贸易生态化与全球经济现实发展的矛盾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逐渐加快,资源、资金以及金融在国家与地区之间的贸易发展也在逐渐地加快,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人们的需求,由于世界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不断地提高了世界各国的发展。但国际贸易在发展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现阶段的市场经济前提下,全球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所带来的贸易增长效果与预期存在一定的差异,带来环境与资源的问题与大量消耗,这也就降低了地球的供养能力,对地球的承载极限不断地进行挑战,所以导致国际贸易与全球经济的发展难以保障生态化的效果。
(一)经济发展加速了资源的不平等性
虽然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全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效果,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是以牺牲资源作为代价的,没有对地方的差异进行正确的认识与考虑,这也就难以保障地区经济与环境的共同发展,更是难以有效地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国与国之间的资源平等性,例如发展中国家对能源消耗相对较大,拥有70%人口的发展国家只有30%的资源,而具有30%人口的发达国家却拥有70%的资源,这种不平等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生态化的进展。也正是由于这一状况,发展中国家难以对WTO所提出的国际经济贸易协调发展表示怀疑的态度,如果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不能为发展国家带来益处,只能带来负担的情况下,可持续发展也就成为了纸上谈兵,其存在也就不存在意义了。如果按照现在的资源消耗状况来看,地球上的资源只可以供给少数人使用,这也就难以落实可持续发展。
(二)经济发展带来的资本不公平分配
由于不同国家的国情以及经济的规模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人力、物力资源等诸多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与国之间的资源分配机制,例如发达国家的生产力水平相对较高,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的集约化生产,使其在贸易的发展中占据成本的优势。一般情况下来讲,生产力直接决定资本的走向,所以生产力相对较高,其自身的资本也就相对较为雄厚。所以,在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国与国之间的资本分配机制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公平性,资本的流向也是发达国家,这也就加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三)经济增长降低地球供养的能力
国际贸易的生态化发展,主要是要求经济活动开展应该在保护环境与能源承载力的基础上进行,也就是要将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进行有效的结合,以此来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例如各国在对经济进行发展的同时,应该重视自身有害气体的排放,以此来降低温室效应等不良的环境影响。现阶段,很多国家在对经济进行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达到对资源进行保护与缓解的效果,通过国际贸易进出口的方式来进行。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该国的内部压力,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贸易进出口的环境,对资源的服务具有一定的依赖性。每个国家都想对自身的经济进行不断地完善与发展,但又不想要承担环境与资源进行保护的义务。据相关调查表明,只有少数的国家内部环境承载力没有达到上限,所以现阶段的各国想要发展经济,就应该对进口的承受能力进行不断地提高,以此来对环境问题进行全面的处理与重视。
三、新形势下国际贸易生态化与全球经济难以协调发展的原因
(一)国际贸易生态化发展与全球经济发展的短期目标冲突
国际贸易的生态化发展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就是经济上的生态化发展,也就是物质财富的提高,对供需能力进行有效的提高;其次就是社会的生态发展与进步,其主要是对中国的人口问题进行解决,对社会的贫富分化进行缓解;最后就是环境与资源的生态发展方面,其主要是实现生态资源与经济的共同发展,以此来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国际贸易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主张达到人们的生活要求,还应该保证环境的使用,为后代的使用与发展提供基础。在国际贸易的生态发展环境下,经济、环境与社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人类应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进行重视。所以想要对短期内的经济增长效果进行提高,就应该明确其与贸易生态化之间的差异。
(二)WTO对国际贸易生态化与全球经济发展缺乏协调政策
从客观的角度来讲,WTO对国际贸易的生态化与全球经济的发展没有正确的认识,这也就导致其重视程度严重的不足,没有相应的政策来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协调。在WTO的环境下,经济的增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被弱化,没有重视生态化的引导效果与作用,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生态发展中所具有的经济与社会方面内容,推动了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同时,在这一观点下制定的WTO政策也就缺乏科学性与公正性,容易引发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生态化之间的问题。例如WTO的非歧视原则,其不仅实现全球经济发展,还对发展中的国家进行扶持与鼓励,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国际贸易。但由于这一政策是在国际贸易生态环境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既要对环境与资源的保护进行考虑,还应该对相应的环境税进行缴纳,这也就出现新的冲突。与此类似的策略还有很多,这样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国际贸易生态化与全球经济发展的冲突,不利于其向着协调的方向发展。
(三)发达国家在生态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的方面有着双重的标准
在出口贸易的方面,发达国家为了提高自身的经济发展,并有效地对经济危机、资源危机等问题进行规避,就通过出口的方式或者在其他国家设立厂房进行生产,将污染与危机转嫁到其他的国家,这种方式在发达国家相对较为常见,例如日本为了避免支付环保的资金,就将其国内的高污染行业进行转移,放到周边的发展中国家或者地区,以此来获得高额的利润。据相关的调查表明,人口相对较少的发达国家所造成的有害废弃物量相对较大,占世界总量的77%,他们通常在发展中国家作为有害废气物的堆积场,通过向境外输出的方式来对毒废料进行输出,中国有很多沿海的城市也在为一些发达国家进行有害垃圾的处理。在国际贸易的方面,发达国家为了对自身利益与经济发展状况的有效保护,就通过贸易壁垒的方式来进行。虽然有很多的绿色壁垒在保护环境、保护资源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很多的贸易壁垒只是通过生态化的借口,来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进行限制。
四、国际贸易生态化与全球经济协调发展的优化
(一)优化国际贸易生态化与全球经济的协调发展
国际贸易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更高的效益,所以具有一定程度的急功近利色彩,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想要保障利益的长久性,就应该保障社会、经济、环境三方面的和谐发展。在未来的发展时间过程中,环保与节能将成为时代的主题,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指导。这就要求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来对经济进行发展,积极对各国之间的交流状况进行推动。还应该加强对贸易政策的掌握与应用,不断地为构建国际贸易生态化与全球经济协调发展的状况进行研究,重视对贸易政策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以此来促进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二)遵循国际贸易生态化与全球经济协调发展的规则
在对国际的贸易生态化进行塑造的过程中,应该保障在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并需要完善的法律来对其进行约束与规范。做好规范的工作,制定相应的环境政策,对不同国家的生态化发展状况与经济水平,以此来达到公平与公正的效果;其次就是通过统一的国际标准来对,保障各个流程的利益要求。各国在国内进行立法的过程中,应该对本国的国情与经济贸易的状况进研究与分析治理资源保护的重要法则,并对其进行不断地发展与完善。
五、结语
在对经济进行追求的同时也应该明确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不能只是一味地追求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对生态化的方式进行研究与分析,并不断对其进行优化。不可以通过牺牲环境的方式来发展经济。
作者:孙泽红单位:山西管理职业学院
第二篇:汇率波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1汇率波动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同主要贸易伙伴国家之间的贸易量以及贸易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摩擦也不断增大。要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健康、有序地发展,保持与不断发展和主要贸易国家之间的友好贸易合作关系,就要进一步的探寻针对汇率的改变对我国对外贸易影响的应对策略及措施。自2005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幅度已超过30%,且升值压力不断增大,因此本文研究分析人民币预期升值情况。
1.1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贸的积极影响
①改善国际贸易条件。
我国虽然为贸易顺差,但是为了满足国内生产需求,需要出口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进而换回高科技产品或稀缺资源。如果人民币升值,就意味着可以用较少的出口产品换回本国所需要的各种产品,既是贸易条件的改善。
②扩大利用外资。
如果人民币升值,那么意味着进口商品的价格下降和对华外商投资企业盈利的增加,同时进一步刺激外国投资者追加投资或再投资。
③减轻偿债负担。
如果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外债变相收缩,同时减轻了政府和企业还债负担。
④增强国际社会对我国经济和货币的信心。
国际间资本流动的根本原因是追求利润和规避风险。树立人民币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良好形象,进而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便于我国对外再融资,同时降低了融资成本。
⑤加快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
目前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使得人民币成为了国际市场中的强势货币。同时人民币已经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大量流通,当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后,它就会逐渐成为各国的储备货币,那么我国就可以多一块铸币税收入。
⑥增加我国百姓的财富效应。
人民币升值,与以前相比,就意味着花同样的钱,在国外将能够办更多的事,这就是百姓的财富效应。
⑦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从长远意义来看,人民币升值促进我国转变外贸增长方式,逐渐由原来的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改善出口结构,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1.2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贸的消极影响
①抑制我国外贸出口的增长。
人民币升值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使得我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受到抑制。
②不利于我国吸引外资。
对于已在华投资或在华拥有资金的外国企业家来说,人民币升值有利,但却会使即将到我国投资的企业新增投资成本上升。
③使我国就业压力加大。
人民币升值会使得很多出口企业的产品转内销,进而打破市场供求平衡,造成通货紧缩,经济增长缓慢,失业压力增加。这样,将会直接影响我国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三个目标。
④对多个出口行业带来冲击。
例如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依存度较高,而且国际市场份额是建立在劳动力成本优势和价格优势之上的,人民币升值后,大大削弱了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同理家电行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也属于这类行业。
2削弱人民币升值消极影响的对策
2.1国际对策
①控制外汇储备的增长。
对于目前较高的外汇储备水平,我国可以通过适当增加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仪器或增加石油、矿产品等战略性资源进口来减少贸易顺差,调整外汇储备,同时也可以带动我国产业升级。
②适当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
我国现行汇率形成机制缺失,缺乏弹性,特别是加入WTO后,汇率市场化的压力增大,维持汇率制度的成本较大,通过采用对冲型汇率及其他经济手段对汇率水平进行适当的调整。
③审慎地对待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人民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是当前的最优汇率政策选择。央行应更多地考虑国内经济是不是有相应承受能力,并进行适当的管理,防范热钱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新的冲击。
2.2国内对策
①重视并循序渐进地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
首先可以通过转变增长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来缓解低效益出口过快增长的矛盾。其次增加我国稀缺的技术、设备和资源、能源产品等进口。接着调整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更多地对出口高新技术产品、高附加价值产品倾斜。最后加大鼓励政策力度,推动更多有优势的我国企业到境外去投资。
②保持合理的对外依存度。
经济要快速发展,就必须要发展国际贸易。然而,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单靠出口是非常危险的。
作者:吴俊莉单位:宁夏理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第三篇:国际贸易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一、国际贸易组织概念
国际贸易合作组织的理论框架及其效应分析笔者认为国际贸易组织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最终形态的中间产物,就目前而言无法真正实现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由此形成了以区域为核心的多边国际贸易合作组织。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固有的发展差距难以通过贸易组织的形式得到根本性的消除,因此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效应: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这种效应由组织内发达国家主导并随着其他成员间的经济实力增长产生多边博弈。就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而言,受到最为直接的冲击是消费市场的压缩和内外差异的贸易壁垒,主要原因归结于组织内成员之间农产品贸易产生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即因成员之间农产品贸易关税取消等优惠政策对非成员之间贸易的替代作用。
二、国际农产品贸易发展现状
近20年间,国际农产品贸易发展迅速,1990—2010年世界粮食作物出口量从26060.3万t增加至27554.5万t,增长幅度约为30%,年均增速1.32%;进口量从21183.8万t增加至26738.1万t,涨幅约为33.97%,年均增速为1.47%。种植业进出口占国际农产品贸易的绝大部分,贸易额一直保持在72%~73%,充分表明种植型农作物是国际农产品贸易的主要类型。
三、国际贸易组织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积极影响
国际贸易组织主导的国际农产品市场的趋势日渐成型,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贸易搭建了交流平台,经济体之间的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得到增强,被孤立在组织之外的国家难以获得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与发展机遇。
1.有助于成员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
2006年1月中国与东盟的早收协议正式实行,逐步取消农产品关税等限制性政策,为双方农产品贸易的深化合作提供支持,并以此为发展契机,实现双边贸易的快速增长,仅在2007年就实现双边农产品贸易100亿美元。虽然中国广东、海南等省份与东盟生产的农产品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但是事实证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仅没有阻碍双方水果产品贸易发展,反而在中国广阔的市场需求下实现了产业内贸易突破。2002年中国水果进出口额为3.67亿和1.98亿美元,对东盟进出口额为4.34亿和1.26亿美元。2011年中国共进出口水果323.5万和312.3万t,进出口额为30.4亿和31.9亿美元,其中从东盟进出口的水果为262.4万和175.7万t,进出口额为16.6亿和14.86亿美元,占总进出口额的81.1%和47.5%。这充分证明国际贸易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参与双方利用国际贸易组织平台促进经济贸易合作,进而在双边和多边领域实现共赢。
2.开辟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新通道
欧盟自成立以来多次进行东扩,实施拓展新成员国的发展政策,也为中国拓展农产品市场提供了发展契机。近年来,中国积极开展与中东欧国家的农业经贸合作论坛,如中国与保加利亚等国家在农业合作方面积极互动,深化双边和多边发展,高层频繁互访。依托保加利亚良好的投资环境,2011年中国天津农垦集团总公司在保加利亚设立分公司,投资1000万欧元(1欧元约合8.6元人民币,2014)用于发展种植业和饲料业,正式开启了农业企业海外投资的新篇章;高于欧盟的生产标准有利于提高中国在农产品加工方面的技术改进和应对欧盟农产品贸易壁垒的能力,为双方农产品贸易的深入合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开拓了合作前景。中国与保加利亚农业合作的不断深化可能成为欧盟与中国打开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战略新通道,其强烈的示范效应将带动更多的国家参与,进而在农产品贸易领域实现新突破。
3.有利于中国农业产业政策的调整
随着中国加入的国际贸易组织越来越多,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农产品竞争日益激烈。中国农业生产结构单一、资源配置效率低和农产品附加产值低等问题逐步显现,这些都将是中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发展与改革的重点。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能清晰地认识到与发达国家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上的差距,进而可以制定有针对性的发展政策,改善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农业生产现状。通过国际贸易组织的协议,中国逐步解除外资对中国农业生产项目投资的限制,能有效加速高新科技向中国的转移,实现农业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转变。
四、国际贸易组织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消极影响
1.削弱中国农产品在特定市场的竞争力
美国是全球最重要的农产品进口国,也是中国最主要的海外市场。2009年美国进口国中前3位的国家分别是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进口额分别为152.1亿、126.7亿和44.4亿美元,除地缘因素外,很大程度上源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协议规定美国与墨西哥取消所有农产品贸易关税与检疫检测标准,必须最大限度降低对农产品贸易的阻碍,加强了墨西哥农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力。从市场占有率角度出发,中国的农产品在美国市场仅有水产品具备一定的产业优势,2009年水产品市场占有率仅为15.3%。墨西哥的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均高于中国,从比较优势(RAC)角度分析,在水产品(HS01)、食糖类(HS07)、水果及坚果类(HS08)、编织用植物性材料(HS14)和烟草产品(HS22)等品类中,中国在与墨西哥农产品优势的比较中均处于劣势,表明以北美自由贸易区为依托的墨西哥特定种类农产品的竞争优势得以凸显。
2.影响中国的粮食安全
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主要大宗农产品的供给与需求相对集中,国际主要的贸易组织交易量占国际农产品交易总量的75%以上,其中美国、加拿大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共占世界小麦和玉米出口总量的80%、加工肉食的72%。这表明主要的农产品进出口国进行联合,就可以通过价格机制和贸易壁垒主导国际农产品贸易走向,然而国际贸易组织在一定程度上为农产品的垄断和集团化提供了便利。目前中国大豆对外依存度高达80%,2012年中国进口大豆5838万t,同比增长了11.2%,价格上涨5.8%。仅2004—2012年进口量增长189%,从长远看必将压缩国内大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严重影响中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
3.国际贸易组织内外差异的贸易壁垒
国际贸易组织不断增多,根据成员的发展情况制定不同的发展政策和产品检验标准,因此中国与不同的国际贸易组织进行贸易往来时,就需要制定不同的应对策略。就欧盟市场的禽类而言,《欧盟有关建立共同农业市场禽肉市场标准的第1047/2009号理事会规则》中明确规定,非欧盟成员国禽类产品必须要经过冷冻后才可以运抵欧盟市场进行销售,而欧盟成员国内部则没有相关限制,充分说明国际贸易组织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内外差异的贸易壁垒,阻碍了中国农产品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五、国际贸易组织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1.提升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以应对自由贸易的冲击
墨西哥在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后,农业发展遭受沉重打击,与美国、加拿大相比,其在农业科技、产业规模和农业补贴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2008年农产品关税取消后,墨西哥国内农业发展环境急剧恶化,如国内生产的玉米价格2010年为120美元/t,但从美国进口的价格仅为180美元/t。中国目前社会经济发展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墨西哥加入国际贸易组织后的经验教训表明,现代化的农业产业是保证中国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中国首先应“苦练内功”,加快现代化进程,加强在农业机械化、集约化和信息化等方面的建设,研究其他国家在发展道路中产生的问题与经验,切实提高中国农产品的核心价值和国际竞争力。
2.深化现有贸易平台的合作
最初的欧盟是由欧洲6国组成的单一经济合作组织,各国利用合作发展平台,深化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通过数次成员国范围的扩大,逐渐发展成为涵盖28个国家、5亿人口的经济综合体。这就表明,利用现有经济合作平台,有助于加强成员国的经济发展与贸易繁荣。目前中国已经加入WTO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国际贸易组织,但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时间较短,成员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往来和农业合作仍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因此中国应在现有平台的基础上,深化与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发展,扩大农产品贸易范围,实行更为优惠的合作政策,共同协商农产品认定和检疫机制,在保障成员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前提下,迅速实现平台内的农产品贸易自由化。
3.拓展思路,实现多平台发展
美国作为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的同时,也在积极加入和推动新型国际贸易组织建设。2008年美国正式加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邀请秘鲁和澳大利亚参与谈判,并在2009年推行贸易议题,谈判内容涵盖关税、贸易、电子商务和清洁能源等议题,意在加强太平洋地区没有签署贸易协议的国家的贸易发展,削弱多个国际贸易组织技术壁垒限制。近年来,中国某些特定农产品受到不同国际贸易组织技术壁垒限制,因此中国应该学习美国,积极拓展新型市场,与其他国家签署贸易协定,强化区域经济贸易合作,本着互惠共赢的合作理念,推行试点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合作方式,再进行拓展,进而突破现有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困境,促进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作者:邱伟茜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