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东北亚区域经贸发展策略范文

东北亚区域经贸发展策略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东北亚区域经贸发展策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东北亚区域经贸发展策略

一、东北日本大震灾的损失与产品供应链中断对世界的影响

此次震灾再次告诫我们:世界经济彼此依赖的程度之深超乎我们的想象。日本东北地区集中了很多零配件制造业工厂,其中有不少是其他国家产品无法替代、日本拥有独立技术的工厂。因此,震灾使日本向全球供货的零配件供应链中断,冲击了世界各地诸多行业。媒体也大张旗鼓地报道了尤为突出的半导体供应链中断的情况。作为半导体主要配件的硅板二氧化氢水以及电子学相关材料的一大生产基地,东北和关东地区集中了很多类似的工厂,由于受灾,生产一时处于停滞状态,导致微电脑、家电等各种电子产品和汽车、NC机床等的制造业受到冲击。液晶面板、水晶导电板及其他机械类配件、化学品等行业也受到同样影响。上述影响日益凸显了世界制造业中日本企业的重要作用、日本零配件供应链的世界化、对日本特殊企业特定零配件的依赖等。

受震灾影响,出现了希望日本灾区企业迁移至本国、外资企业加快收购日本企业的动向。日本国内为了弥补零配件供应链,建议整顿工业环境,厂家统一车用半导体规格、推出替代产品应急。但是,迁移多年形成的零配件供应链并非说说那么简单。我期待上述动向能够以对日本灾区经济恢复有利的方式展开,以强化投资的多样化和强化零配件供应链的形式发展。据日本政府调查,灾区的经济活动已经开始呈现急速恢复态势,电子等生产基地的六成已经恢复到震前水平,其他三成也有望在今年夏天完全恢复。此次震灾有利于强化零配件供应链,有利于以日本为中心的各种制造业的投资再分配,也将深化东北亚区域经贸关系,期待这种合作越来越稳固。

二、福岛核电站事故与今后的能源利用

此次震灾引发的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给我们带来很大教训。第一是核电站安全性问题,第二是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问题,第三是转换我们生活方式的问题。不久前,菅直人首相在经济合作组织(OECD)会议上,针对上述问题阐述了日本应迎接“四个挑战”的观点。所谓“四个挑战”,第一是以此次震灾核事故为教训,实现我国最高标准的核能安全。第二是利用最先进的技术,提高化石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极限目标。第三是打破技术和成本上的阻碍实用化的壁垒,使自然能源成为社会的基础能源。第四是使位于世界前沿的日本产业部门的节能效果扩展至家庭和社区,实现“维持舒适生活的节能”目标。

关于第一点的核电站安全问题。特别是福岛核电站的事故处理正在依靠世界各国专家配合进行,尽快实现稳定化和善后处理是当务之急。据此,还要从各个角度调查日本所有的核电站是否具有危险性。通过对此次事故进行详细分析和现场验证,获得确保今后安全性的重要指南。

关于第二点的化石能源问题。化石能源至今占世界能源消费的大半。日本是世界最大的煤炭进口国,作为国际社会中绿色环保技术的领跑者,日本正致力于人才培养和向新兴国家技术转移。哈尔滨也在利用日本技术从煤炭火力发电厂回收二氧化碳,将其再利用于大庆油田的石油采集,借此大幅增加了石油回收量,并将其作为示范项目推广。今后,日本将更加致力于技术革新与开发,为打造丰富的绿色社会做贡献。

关于第三点的自然能源问题。从以新兴国家为首的世界整体能源需求增加的趋势及随之导致的化石能源价格攀升来看,今后,太阳能、风力、水力、地热等自然能源的开发成本会相应降低,需求也会逐渐扩大。日本企业在太阳能、水力、地热开发等方面拥有很强的技术实力,与海外企业建立合资公司或联合开发潜力很大。

关于第四点的节能问题。节能是很重要的课题。日本和中国过去都有“知足”的精神,认为欲望是无边的,与其不断追求膨胀的欲望,不如将其限定在适当的水准。“MOTTAINAI”(不要浪费),这是肯尼亚的王佳丽·马泰女士倡导的来自日语的一个词汇,已经在世界广为传播。该词在3R(ReduceReuseRecycle)概念中加入Respect并形象地用一个词汇表达出来,对日本国民也是耳熟能详的词汇。今后,按据此形成体系且不失舒适水准的方向发展,将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三、与中国的战略互惠关系

日本早已开始应对上述“四个挑战”,此次震灾的体验使人们对此认识更加提高,富有成效地予以推进也成为可能。但应对这种挑战非日本一国之力可以实现,这是对全世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不言而喻,节能、能源的有效利用、构筑低碳社会,这是全球性的紧迫课题。对于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来说也是重要课题。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问题不可回避,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关键。另外,在核能安全上,日本的经验、教训和未来的建设性建议对于还要建造多座核电站的中国将是很好的借鉴。

日本国民具有维持经济增长的不屈精神,即使救援物资不足,也没有产生社会稳定问题,这种道德心和精神将使日本跨越逆境,积蓄增长动力。1995年阪神·淡路大地震时,日本最终克服困难,实现了重新构筑耐震、免震构造,制定应对强震的建筑技术标准,经济上恢复了增长。此次地震中展现出来的日本社会的韧性,并非仅仅是日本的技术能力之高,实则是一种包括文化背景在内的综合韧性。将这种韧性向世界推广,将昭示日本今后的发展方向。尽快消除震灾带来的不利影响,以日本的经验为世界发展做贡献,这是日本的责任。这也是充实与中国之间的战略互惠关系内涵的一个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