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体系建设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市场对经济管理类人才需求量持续增加,要求高校及时转变教学模式,培养市场所需的高素质人才。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时,要选择合适的模式,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文中以实践教学体系为切入点,分析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措施。
关键词:经济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一、前言
经济管理类专业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特点,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娴熟的专业技能,因此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具有现实意义。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建设实践教学体系时,要结合企业实际运行情况,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二、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重视度的问题中国高校都注重对于人才的培养,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对于非实践专业的学生来说,实践教育仅仅是一门选修课,他们认为实践教育对于学生来说不重要,所以在改革过程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无奈。实践课堂教学方法单一且兴趣不足,加上学校重视度不足,使得大部分学生缺少实践学习的兴趣,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传统教学中教师重视传授知识,并不重视培养学生能力,影响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师自身不重视实践课程,不重视培养学生实践技能,锻炼学生掌握实践技能的能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高校学生实践基础问题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实践,但这不能代表他们都喜欢上实践课。实践课教学任务一般都是根据实践教材进行的,而教材内容大部分理论性较强,导致学生学起来较为困难。长此以往,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实践课很难进行下去。由于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学校并没有重视到实践教育,导致大多数学生对于实践仅停留在初级阶段,很多学生甚至连设备组成都不认识,更不用说对实践有系统的认识。导致学生整体实践素质呈现较低的水平,而这种情况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状,导致高校实践教学活动难以开展。
(三)实践课程设施存在问题大多数高校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开展的实践教学形式都是课程教学,而课程教学的设置与教学安排一般来说是选修课的形式,大多数学生选课是自由选择课程,由此很容易产生实践课程没有人选或者选课之后也逃课不去上课,并且由于教学设备不足,缺少专门的实践教育场所,专业器材等,这些都导致教师只能采取课件演示以及多媒体播放这种教学方式,单一枯燥,导致不能吸引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参与度较低。
(四)师资力量建设问题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时,要求学校具有一支理论与实践具备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但在实际中师资力量建设不是很理想,表现为:教师整体学历水平偏低,缺少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团队,少数教师教学水平有限,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年龄结构出现老龄化情况,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使得学校教师队伍缺少新鲜血液注入,使得课堂教学时创新力量不足,无法满足市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使得培养出的学生不满足市场需求,出现就业难的问题。经济管理类专业考核时普遍采用卷面考试的形式,也就是期末利用闭卷考核的方式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辅以实验考核方式。使得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不重视实践能力培养,而且存在考前突击的情况,严重制约学生创造思维与探索能力的培养。此外,经济管理类专业考试过程中,考题设置相对单一,无法全面考核学生能力,加之缺少开放性试题,不利于提升学生综合思维,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三、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措施
(一)转变教学观念,丰富课堂教学方法高校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认识到实践教育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及积极作用,高校只有从思想上认识到这些,才可以更好地在教学过程中建立科学的实践教育体系,为实践教育开展打好基础。我国目前处于高校实践改革的探索阶段,实践教学的设置存在一定的弊端,阻碍了我国实践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为解决这个问题,高校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要根据我国现代教育发展趋势,学校实际情况,学生学习状况等制定专业的课程,将学生的学习性调动起来,从而将学生积极性挖掘出来。课堂教学过程中并不是单一死板的,单一死板的教学方法不能使学生领会到实践的真正内涵,因此教师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将多种方式结合起来。例如:运用多媒体教学、表演教学等。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可以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听到,使学生简单明了地了解实践,对实践加深印象。表演教学可以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开展表演,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实践的内涵。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展实践活动,教学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实践教育也不例外,学生学会理论知识之后必须通过实践与练习才能进一步掌握与理解。
(二)制定教学计划,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是最近以来出现的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新型教育模式。随着我国新时期教育改革的进行,课堂教学模式越来越多样化,现代教育的发展得到了极大的推动。在新时期,想要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就必须在“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对人才进行培养,让学生能够尽早地进入社会,适应以后的工作环境,为学生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在这个前提下,学校应该利用现有校企合作机会,根据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获利的原则,与企业对产学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探究。教学计划是学校对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所制定的,教师需要根据教学计划做出自己的教学安排。教学计划设计的合理性对教学效果的好坏有着很大的影响。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制定教学计划要对企业工作所需了解,同时将其融合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讲课的效果和学校能够提供的教学资源。要适用于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都要培养,还要以学生为主,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学生在出去实际的工作中能够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的所学。
(三)联系实际情况,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及时更新实践设备,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设备,明白经济管理类专业本身建立在各类软硬件设备上,及时更新设备才能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技术与方法,并在学校不断实践理论知识;持续更新本校机房,做好计算机设备更新换代工作,切实发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同时,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要依据市场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并考虑到企业实际需求,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经济管理类专业中财会专业较为常见,这里以其为例进行分析。近些年财会工作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经营流程产生影响,教师可以提出这方面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分析。企业经营流程主要包括业务、财务及管理三方面内容,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会产生大量信息,利用财务流程加工与处理这些生产信息,保证信息提取的真实性与有效性。将整理分析后的信息提供给企业管理层,管理层依据这些信息进行决策,决策正确与否将直接受到信息质量的影响。这就需要财会人员熟悉信息化软件的操作,依据原始凭证信息自动生成完整财务信息,财务会计流程顺序固定,不可以随意调整顺序。通过夯实财务会计核算基础与规范财务工作可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有必要做好研究分析工作。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流程的规范要满足信息化建设要求,要对财务信息口径进行统一,必须对原始数据加工整合,达到财务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这就需要企业在会计软件建立标准的数据接口,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凭证、账簿及报表数据,同时建立数据集中的核算管理平台,借助科学的数据标准和规范的会计流程,实现企业财务资源的真正共享。在实际工作中,财务部门可直接通过系统采集业务部门审核后的业务数据,改变原有只待业务行为结束后才能收集的模式,采集的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系统会直接将信息转化成记账凭证,形成企业内部各系统间的无缝连接,从而提升运营效率,进一步优化企业管理的价值链。
四、结语
总之,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已成为必然,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渠道。学校要根据市场需求、人才培养目标等,全面推进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同时,校方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适当增加经济投入额度,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俊.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角度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9(4):58-59.
[2]崔兴佳.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机制建设探析[J].纳税,2018(17):220.
[3]谭琳元.协同发展视角下的黑龙江省民办普通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训教学[J].现代经济信息,2016(18):412.
[4]万勇.工科特色与经济管理类专业深度融合的课程建设与改革研究——基于地方应用型工科高校背景的思考[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4):60-65.
作者:熊启皓 单位:江西财经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