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福建对外经贸在华东的定位与对策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研究福建省对外贸易在华东地区各省市中的定位问题,可以更好地厘清福建对外贸易的所处程度和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促进福建对外经贸关系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2.华东各省市对外贸易流量聚类分析
为了研究华东各个省市参与对外贸易的不同活跃程度,本文根据华东地区各省市历年(1978-2008)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利用SPSS12.0软件的系统聚类方法为华东六省一市的对外贸易流量进行聚类分。系统聚类分析就是一种运用一定的方法按相关程度的大小对数据或单位进行划类,划类时关系密切的聚合为一小类,关系疏远的聚合为一大类,直到把所有的数据或单位聚合为唯一的类别[1]。本文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利用组间最小欧氏距离连接法对华东六省一市历年的进出口情况进行Q型聚类分析。在聚类的第一个阶段Stage1中,安徽和江西在比较低的水平聚成第一类。由于本文在进行聚类分析的参数选择上是选用欧氏最短距离,因此,安徽和江西之间历的对外贸易数量是最为接近的,因此在低水平上归为一类。
接下来在阶段二Stage2,福建和山东先归于一小类,在阶段三Stage3福建和山东所在个小类又在稍高的水平与浙江归为一大类。在这个第二大类中,浙江的水平最高,福建次之,山东最低。在阶段四Stage4,由于比起与剩下的两个省市对外贸易量之间的距离,前两类的距离更小,因此,第一大类和第二大类可以合并为一大类。在阶段五Stage5,上海和江苏之间在对外贸易量上的距离要小于他们各自与前面五个省份组成的大类,因此上海和江苏先组成一类。最后的阶段六Stage6,七个省市合并成一个大类,在聚类分析基本思想的指导下华东各省市按对外贸易额完成了系统谱系聚类的过程。
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几年来,福建省的对外贸易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根据前文的分析,福建省的对外贸易在华东地区仍处于第二集团军,在不仅远不及上海和江苏,在第二集团军中与浙江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另外,福建在发展对外贸易过程中在还存在着外贸发展后劲不足、对外贸易的产品结构、市场结构和地区结构不合理、对外贸易市场主体普遍缺乏竞争力、对外贸易服务体系建设还不健全等问题。本文认为福建省要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尽快地缩小与华东先进省市的距离,最大限度地发挥对外贸易对区域经济差异的收敛作用,就要认清自身在华东地区中处于中流,外向型经济特征不够明显的定位,克服如上提到的福建省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扩大对外贸易的广度和深度。具体的举措有:
2.1整合区域资源推动对外贸易发展由于
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福建省的对外贸易包括整体经济发展都略显疲态,之前单纯依靠数量规模、价格优势和政策优惠的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弊端日显。因此,福建省要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就要整合周边地区资源优势来弥补福建本省的资源劣势,尽快完善福建省的产业链,完成与长三角和泛珠三角经济区的产业对接,特别注重与同处于华东地区的长三角经济区的联系和交流。
泛珠三角经济区和长三角经济区得改革开放之先,经济实力迅速上升,成为我国东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而夹在南北两个三角经济区内的以福建为龙头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就要注重加强自身的经济实力,避免出现“东南塌陷”的尴尬局面,就要注意承接两个三角经济区的产业转移。
2.2鼓励民营外贸企业的发展和出口行业协会的建立
鼓励民营外贸企业的发展能克服福建省进行对外交往时过于依赖和集中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问题,利用民营外贸企业灵活的经营方针来开拓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市场,能规避有着日益增加且隐蔽的非关税壁垒的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市场。
目前福建省出口产品结构仍以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产品为主,受到反侵销调查的案例屡见不鲜,贸易摩擦正在逐步升级。而在受到各种调查或者遭到起诉的时候,仅凭单个企业的力量来应对诉讼和调查,其经济成本往往超出了企业所能负荷的范围。因此,在大力鼓励民营外贸企业发展的同时,也要认识到民营外贸企业规模较小的性质,政府要注意促成行业协会的建立,以企业集团的力量来抗衡这些起诉,并为规避各种贸易壁垒寻求出路。
2.3建立健全对外贸易服务体系
建立和健全对外贸易的服务体系,政府应首当其冲、身先士卒。政府如果能更有效地提升自身的行政效率,创新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为对外贸易的系统流程提供更为简便快捷的行政服务,就能更有效地降低外贸企业的运营成本、提升运营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占领先机。在建立对外贸易的服务体系的建设时要特别注意将政府支持与市场化运营方式进行有机的结合。在对外贸易的服务体系中,政府的主要角色应侧重于政策的引导和服务提供的宏观管理、对外贸易服务体系的规划和资金扶持,具体的运营和操作则按照市场化的规则进行,并且要在整个运行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管理监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