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世界范围经济发展各种思路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世界经济发展问题的一个基本观点是,世界经济之所以出现不平衡发展,根本原因是资本扩张,正是由于资本扩张造成了一方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和另一方是不发达的经济落后国家的世界经济结构。而新古典理论则认为,竞争和资本运动是缩小企业间、区域间和国家间差别的均衡力量。当然,新古典理论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世界经济不平衡发展的事实,但该理论认为,这是由于世界上存在着妨碍竞争和资本运动的因素造成的,只要消除了这些妨碍的因素,世界就将走上平衡发展的坦途。毫无疑问,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抓住了问题的本质,而新古典理论观点则是非常浅薄的。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和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提供的文献,对两种理论关于世界经济发展问题的观点做一比较分析。
一、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关于世界经济发展趋同论
按照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的看法,世界范围资本主义发展水平的分布是一个简单现象,是从各国的内部性质、贸易和资本流动派生出来的现象。由于经济现象受普遍的个体经济活动者行为规律的支配,便没有理由预期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将快于另一些国家。外部因素,就性质而言将对各国发挥一视同仁的作用,趋向于消除全部的、然而是次要的发展水平的差别。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强调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同过程。他们认为,国家之间的交换,甚至在缺乏国家之间资本和劳动要素任何流动的情况下,将造成各国工资和利润均等化的趋势。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的这个结论主要基于这样一些假设:所有的国家都将采用同样的生产技术(意味着每个国家按照相同的成本生产同样的产品);由资本和劳动形成产出,在生产过程总资本和劳动可以相互替代;每个国家的需求结构是相同的;如果资本同劳动的比率(即马克总所说的资本有机构成)测量产品的要素密度尺度,而且所有产品都按照这个比率排序,这个顺序不受工资率和利润率变化的影响;每个国家内部分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
在这些假设前提下,令一个国家从封闭经济(自给自足)走向自由贸易,每个国家都将出口大量应用其丰富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进口稀缺的、瓶颈要素所能生产的商品。作为这种应用要素变动的结果,对丰富要素的需求将提高(从而提高其价格),对稀缺的要素需求下降(从而降低其价格)。当完成一切调整的时候,所有参与自由贸易国家的工资率和利润率便相同。
美国经济学家珀里切特在一篇论述经济增长的文章中按照新古典经济理论的思路把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的任务概括为:“任何寻求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统一的世界经验的理论,必须至少提出四个不同的问题:一是如何认识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和技术进步?二是如何认识少数能够走进和持续快速增长阶段的国家,在增长中它们富有意义地博得了大国的赞许?三是如何认识某些国家的衰败和失去快速增长的机遇?四是如何认识某些国家在很长的时期内维持低速增长?”
正如美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维克斯指出的那样,珀里切特提出这些问题时没有说明资本主义积累的性质。从分析的角度说,首先应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世界具有不平衡发展的性质?与此相联系,还有一个历史的问题:人们应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相对集中于西欧及西欧的早期殖民地开拓者?当然,作为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的珀里切特不可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因为作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根源的资本扩张和资本主义积累性质的问题,作为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她是讳莫如深的,只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才真正关注并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说新古典主义理论有其合理性的话,那么,这种合理性无非是在所有国家都采用相同的技术要素时,将不存在发展水平重大差别的基础。其完全竞争假设意味着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有效运作。为此,有必要按照资本主义关系组织生产。如果所有的国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了,应用同样的技术,要素价格就将趋向于均等化,虽然这个过程将是不平衡发展的。但由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排除了不平衡发展原因的分析,势必为经验事实所摒弃。
如果把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的上述趋同的分析加以引申,允许资本流动,那么,静态趋同论便变成动态趋同论了:按照比较优势的专业化组合,资本从劳动稀缺的国家(发达国家)向劳动丰富的国家(欠发达国家)流动,将产生铲除不平衡发展的效应。但像静态趋同理论为经验所摒弃一样,经验也不支持新古典的动态趋同理论。现实严酷地表明,无论是在资本和劳动不流动的静态条件下,还是在允许资本流动的动态条件下,都没有出现趋同的迹象。对此,新古典经济学家把罪责推到政府实行坏的政策上。这种看法是没有说服力的,因为它并没说明发达国家是如何走上发达地位的,为什么在如此长的时间里如此众多的欠发达国家政府竟如此的愚钝,以至不能制定好的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美国发展经济学家杰尔岑克兰提出一个落后国家可以赶超发达国家的论点,认为“落后”国家有从现今的发达国家的技术存量中抽取技术的优势,因此,落后国家的生产者可以超越无效的技术,应用最发达的技术。把这种技术同适当的制度安排结合起来,便可能使“后发者”产生显著高于发达国家的增长率。这个分析有某种见地,但不具有普遍性。经验证明,除极少数国家(和地区)外,大多数欠发达国家并没表现出后发趋势,它们并没拉近同发达国家的发展距离。杰尔岑克兰的分析可能对后发者确认了较快增长的可能性,但他的分析没有解释何以众多的欠发达国家没有出现这种“后发”优势的原因。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论世界范围的不平衡发展
(一)竞争和不平衡发展。按照美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维克斯的看法,可从两个方面来解释发展水平:一是积累过程,二是生产方式的联结和相互作用。维克斯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及商品生产中雇佣劳动的历史形成,产生了一级不平衡发展现象,这种不平衡发展把世界划分为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技术变化和竞争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二级不平衡发展,即资本主义国家的跨产业和跨区域的不平衡发展。维克斯从资本主义发展和资本积累过程的视角解释了他的论点。按照维克斯的分析,规定资本主义性质的商品一般生产是从剥夺直接生产者(通过雇佣劳动)派生出来的。雇佣劳动的发展造成了并继续造成劳动者同其生产资料的分离。这种分离的最明显形式是把农业生产者(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并迫使手工业者破产。由于被赶走或破产,这些生产者便经由资本的人重新同生产资料结合。实际上,他们变成了资本主义生产工具。这种社会关系的变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动态学的基础。由于劳动者被剥夺了生产资料,货币形式的资本便可以有弹性地安排资源。资本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时代是以资本流动为特征的,正如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资源在产业间和区域间流动一样。在18世纪晚期和19世纪,世界被划分为先进国家和落后国家,殖民主义者和殖民地,资本主义关系崛起了。这种划分代表了世界范围不平衡发展的首要(一级)方面:一方面是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另一方面是无数的殖民地(例如印度)和半殖民地(拉美国家)。
维克斯把马克思的方法与其同时代的激进经济学家的方法和观点做了比较。他指出,在进行深刻的理论分析时,马克思的理论创新使自己完全同其他资本主义的批判家区别开来。其他人,如普鲁东和西斯蒙第由于垄断权力引起生产过剩而批判资本主义。据称这些产生了不平等交换,资本家从中占有了小商品生产者和工人的价值。相反,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出现的过剩是竞争过程的系统结果。竞争是不稳定性、危机和不平衡发展的根源。维克斯认为,马克思的这种对竞争的分析也完全不同于新古典方法,因为按照新古典方法竞争是均衡和平衡发展的根源。维克斯批判了新古典竞争产生和谐的理论观点。他指出,在新古典世界,市场在短期可以使企业赚取额外利润。新企业的进入消除这些新古典经济学家有时称之为“租金”的额外利润。由于新企业的进入迫使价格下降,最终将实现利润的均等化。最终的价格是社会最优化的价格,它们反映每种产品的社会成本和收益。由于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竞争同资本主义性质无关,也由于他们忽略了生产领域中资本家间为降低成本而获得有利的竞争地位的关系,因此必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在资本主义社会,维克斯指出技术变化为部门内的单位成本变化创造潜力。无论如何,资本主义企业是靠机器和工厂运营的,而机器和工厂的总价值(资本价值)是通过生产和销售而重置的。当新技术最初出现的时候,如果资本家废弃现存的技术,并用更有效率的技术取代他们,大多数资本便遭受损失。处于某一产业中的资本家,如果可能的话,将推迟引进新技术。某些资本家延迟创新造成了产业内的生产力不平衡发展。如果存在系统的资本主义危机,成本较高的企业将变得缺乏竞争力,系统的危机可能激起各产业企业破产的浪潮。在缺乏总需求的系统危机情况下,一个产业可能由于新企业的进入而受到干扰。新资本进入一个产业不包含均衡过程,但却是对延迟技术变化的高成本生产者的惩罚杠杆。资本在产业间的流动具有一种矛盾的效果:一方面它带来一种利润平均化的趋势;另一方面它又造成不稳定性和其余企业的危机。因此,它有新古典经济学一般认定的祥和的一面,但竞争和创新也产生不平衡发展和危机。生产力(技术变化)和生产关系(竞争)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既暗中破坏积累过程的基础,同时又使积累过程焕发活力。这种矛盾显现了不平衡发展的次要(二级)方面。社会中的产业和区域的兴衰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支配。国内某些产业和区域,甚至各国,都可能衰落,遭受缓慢的增长和失业之苦。但这种衰落又为它们的逆转创造基础,因为它是同下降的工资成本和非工资成本相联系的。
(二)自由贸易、资本扩张和不平衡发展。按照美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塞克的分析,如果国家间具有相同的技术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其贸易将由诸如气候、收入分配、有效的资源、经验和资本家之间的竞争等因素决定。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预期将会形成一个或多或少平衡的贸易类型。
塞克以下面的言论为其一般贸易中的商品流动分析做了结论:“这个代表了不同发展水平的资本主义国家间自由的和无限制的自动的趋势。不平衡发展所依赖的并不是垄断或共谋,而是自由竞争本身。自由贸易作为一种机制对于国际资本的积聚和集中所起的作用,跟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之内资本的积聚和集中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换言之,不平衡发展在国际上所起的作用跟在一国之内所起的作用是相同,而且可以根据资本的自由竞争来预测。塞克认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优于不发达国家之处在于其较为发达的生产力。他指出,甚至在两个应用同一种技术的国家,发达国家的生产力也将高于不发达国家的生产力,因为两国都按照适合于自己的发展水平来应用生产资料。虽然落后国家可以采用发达国家先进的生产技术,但塞克认为,先进技术需要有较大的成本和规模,复杂的、相互联系的生产过程,这要求在各种不同的技术中间选择一种合适技术。而且,较大的社会化也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力,即能够适应现代技术的劳动力。因此,不能把现代化看作是对外贸易的结果。但与现代化相联系而起作用的因素,却有利于发达国家的资本家进行国外的直接投资。塞克认为,如果不考虑交易成本,各地将通行同一价格,建设或提供一个工厂将花费同一成本。因此,差别将是工资成本的差别,即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成本所引起的差别。塞克虽然认为其他因素对决定投资也是重要的,但他把便宜的雇佣劳动看作是在所有不发达国家中影响所有生产部门投资决策的普遍因素。
出口产品基本是外国投资者的目标,由于先进的技术,外国投资者可以在这些部门取得利润。只要先进的技术和较低的劳动成本(工资成本)可以使外国投资者取得高于其本国的利润,他们就会在这些部门投资。但落后国家现在所进行投资的部门,即使利润情况看好,也并不必然意味着对外国投资者有利,因为两国的技术存在重大差别。
塞克认为,外国资本间为获取超额利润而展开的竞争势将造成产品供给的增加和价格的下降,从而使利润减少。当外国资本在这些部门所赚取的利润同其在本国所赚取的利润相同时,这个过程就停止了。当竞争驱使生产价格下降到低于已存在的国内价格时,已处在这些部门的国内资本家便被排挤出这些部门。
在回答外国直接投资是克服了还是加剧了由于外国货品进口而引发的问题时,塞克指出,落后国家国内资本的境况是绝对恶化了。因为首先他们的产业由于便宜商品进口的冲击而受到破产,那些残存的产业则被外国资本接管了。塞克进一步指出,外国资本并不限于侵入落后国家的现有产业,而且还针对其国内的竞争者而到国外建厂,即建立出口基地,向国内出口较为便宜的商品。
外国的直接投资,一方面降低了出口价格,引起落后国家贸易条件的恶化;另一方面,则把一些产业从资本主义国家转移到落后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落后国家的出口条件,提高其出口能力。而这种出口能力的提高又使落后国家的国际收支趋于平衡(减少贸易逆差),为劳动力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出路。外国资本可以为落后国家的国际收支逆差提供一种抵消。“之所以如此,是以实际的资本流出(即以‘返回利润’的形式转运回国的剩余价值)的‘牺牲’为代价的。这降低了贸易条件,强化了外国资本的支配。因此,不是减缓了国际的不平等,外国投资者更牢固地掌握了以强凌弱的关键——不仅通过垄断和国家的强力,而且通过自由竞争本身。”
总之,塞克的分析深刻地说明了世界范围的不平衡发展和资本的积聚和集中。这本身说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与落后国家之间的差距,由于资本主义自由贸易的必要形式而在继续扩大。这个分析是同马克思基于资本主义国家间的自由竞争和平等交换的资本主义运动规律的推论一致的。
三、简要评论
(一)新古典经济学家关于世界范围经济发展趋同的理论观点,是从其基本理论体系派生出来的,或者说是其强调均衡、协调的理论体系向世界范围的经济问题的引申与拓展。其根本的弊端在于缺乏制度分析,漠视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与落后国家经济制度的根本差别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其特有的生产力优势对落后国家经济活动的支配(通过资本扩张和自由贸易),是造成两类国家之间的持久且不断扩大的差别的根本原因。新古典理论片面强调竞争是推动经济走向均衡与和谐的促进力量,而忽视竞争更是造成经济不均衡与不和谐的基本力量。因此,新古典经济学家关于经济发展的理论观点,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得到经验事实的支持,不具备对经济非均衡发展问题的解释力。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对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关于经济发展的理论观点的批判是中肯的和切中要害的。如,新古典经济学家有一个论点,认为国家间的自由贸易将改变要素的相对价格,最终将使各国的要素价格趋同,以至一切自由贸易国家的工资率和利润率都相同。针对这个论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维克斯指出,这个结论是荒谬的。由于新古典理论排除不平衡发展原因分析,使之得到一个荒谬的趋同结论,这势必为经验事实所摒弃。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针对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的一系列观点逐一做了深入的讨论和评述,一方面揭露新古典理论观点不能立足,另一方面也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对同一问题的科学认识。这说明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关于世界范围不平衡发展问题的分析具有马克思主义所固有的科学性。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提出的下列观点是值得注意的,并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一是资本主义社会通过商品生产和流通过程再生产其自身,规定资本主义性质的商品一般生产,是从剥削直接生产者衍生出来的。雇佣劳动的发展造成并继续造成工人同生产资料的分离。二是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并向全世界扩展,世界被划分为先进国家和落后国家,殖民主义者和殖民地。这种划分代表了世界范围不平衡发展的首要方面。三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技术的变化包含一个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技术的变化提供生产商品的更有效率的方法,但技术的采用又受资本家利润动机的驱使,出于采用新技术的成本与收益关系的考虑,私人盈利规律常常使资本家延迟采用新技术。而新进入的资本家又因采用新技术的优势而使原有的延迟使用新技术的资本家丧失竞争力,而最终走向破产。四是资本在产业间运动造成一种矛盾的效果:一方面它带来利润平均化趋势,另一方面它又造成不稳定性和其余企业的危机。五是外国资本间为获取额外利润而展开的竞争,造成产品供给的增加和额外利润的减少。当外国资本在有关部门所赚取的利润相同的时候,这个过程方才停止,而当竞争驱使生产价格下降到低于东道国业已存在的价格的时候,处于这些部门的国内企业便被排挤出去。六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落后国家之间所存在的差距由于资本主义和自由贸易的必要形式而在继续扩大新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