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经济全球化下服务业及服务贸易的关系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文章以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出发,基于实证研究的方式,探讨了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深入关系。结论表明,基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作为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条件,我国服务业的发展也同样需要服务贸易的推动作用。实证与理论分析我国服务业增加值与服务贸易的进出口关系,有助于辨认服务业增长对服务贸易出口增加的促进作用。建议在未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进程中,要注重服务业的基础作用,协调两者的关系,兼顾两者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服务贸易;服务业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推进了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发展进程。服务贸易与服务业的共性特点,包括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层次较多及消化就业力水平高等。后工业时代,全球经济的发展方向逐渐向服务贸易产业倾斜,使得服务贸易成为全球各国的新经济增长点。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增速放缓,服务贸易总额与服务业发展不仅低于国际平均水平,而且常年处于逆差状态,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
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服务业发展现状
我国服务业所占GDP比重历经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1990年前,我国服务业占GDP比重年均增长率为0.8%。在此期间,随着政府与市场逐步正确认知服务业,开放经济发展环境,释放了服务业的增长潜力。第二阶段为1990年至今,我国服务业占GDP比重进入缓速增长期,且存在一定振荡周期。与国际化发展相比,我国服务业发展存在一定滞后性。与高收入国家的服务业GDP贡献率相比,我国服务业占GDP比重在2014年为48.1%,远低于高收入国家的70%。我国依旧处于工业发展期,工业比重超过世界各类型国家的工业比重。在近年来,我国不断强调深化改革,希望通过产业的升级与转型,推动服务业的发展。而在此发展路径下,自2010年以来,我国第三产业的GDP贡献率也大幅提升,增幅比例高达10%左右(见图-1)。从产业结构来看,我国服务业的内部结构正在趋于完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比有所下降,金融业与房地产行业占比不断攀升。整体发展趋势与全球经济轨迹相同。但我国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服务贸易与全球服务贸易总体都在呈现上升发展趋势,并且取得了较快的增长速率。并且,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在全球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中的占比不断增加,虽然在近年来的增速逐渐放缓,但其比重不断增加。近几年来,我国服务贸易的增长波动较大,依旧延续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在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的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便超过1000亿美元大关,增值已超一百倍。但在此期间,我国服务贸易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状态。2008—2013年,仅短短五年的时间,贸易逆差达是之前的10倍之多,达到了1185亿美元。
二、基于实证角度研究我国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关系
(一)假设与变量、模型的确定
对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任何类型国家,在不同服务业发展水平和阶段,其与服务贸易的相互关系,也会呈现不同的状态。为了深入探讨我国服务业与服务贸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保持实证分析的完整性与逻辑性,通过部分变量的选取,本文将假设服务业发展对服务贸易增长和双方相互作用以外的所有因素固定不变。本文的六大变量选取,分别包括服务贸易进口(IM)、服务业增加值(SE)、服务贸易出口(EX)、服务业就业人员数量(L)、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R)和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F)。以上数据均来自我国国家数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及相关计量单位(见表-1)。
(二)模型选取
通过四个变量的传递途径,来验证服务业增长对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的作用力。首先,需要测算L/F/R/IM四个变量,验证服务业增长的作用力,具体模型如下。EX=F(L,F,R,IM)L=F(SE)F=F(SE)R=F(SE)IM=F(SE)其次,需要验证服务贸易出口增长对服务业增长的作用力,同样需要基于以上四个变量,具体模型如下。SE=F(L,F,R,IM)L=F(EX)F=F(EX)R=F(EX)IM=F(EX)
(三)实证分析
服务业增长对服务贸易出口增长作用结合式(1)~式(6),并由Eviews5.0软件完成数据处理,得出表-2结果。通过计算所得,我国服务业增长对服务贸易的出口增长存在正向推动作用。
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推动我国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协调发展的策略
(一)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理论关系
1.服务业基础决定服务贸易发展。
第一,服务业发展速度与规模,决定服务贸易发展速度与规模。我国服务业的发展规模不断增大,且增长速率惊人,带动了服务贸易的规模扩展。第二,服务业结构决定服务贸易结构。在不均衡的中国服务贸易结构中,就可以窥见我国服务业贸易结构受服务业结构所影响,两者发展趋势类似。第三,服务业发展决定服务贸易优势。对比中西方的服务贸易经济发展态势,可以看出西方发达国家的竞争优势更为明显,其主要服务业集中于知识密集型产业,而我国依旧处于劳动密集型传统服务行业当中。第四,服务业发展影响服务贸易政策。2011年我国颁布的《服务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清晰的指出,要不断提升运输、建筑与旅游行业的出口效益与附加值,加快推动金融、通讯、动漫及保险等行业的发展,在稳定服务贸易出口利益的同时,激发新的增长点。
2.服务贸易促进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
第一,服务贸易发展带动就业水平。作为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中国近年来人口红利有目共睹,集中反馈在劳动力密集型服务机构,表现出了较高的就业弹性,在劳动力资源承接转移的过程中,服务贸易往往还会带来一些外包业务,无形中增加了新的就业岗位。第二,服务贸易积累服务业资本。随着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成倍增长,服务贸易规模的不断增大,促进了资本流动与资本循环的情况,加速服务业的资本积累。第三,服务贸易刺激服务业升级。以世界五百强的华为公司为例,无论是研发费用的支出,还是科研费用的累积额度,华为始终处于行业前列。第四,服务贸易引导服务业未来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中,能否迎合国际市场需求的服务贸易价值,往往需要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这是很多国家都在关心的问题。目前,国际市场需求正在随着科技革命、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慢慢转向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为了迎合市场的发展,我国正在不断加快产业升级与转型,通过均衡服务贸易与服务业结构,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希望获取更多的贸易利益。
(二)推动我国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协调发展策略
1.打破国际贸易壁垒。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我国政府需要打破国际贸易壁垒,采用各种手段与方式,将服务贸易企业的资源合理整合,并“推向”世界。第一,基于“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加大投资周边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项目,发挥我国城市轨道与铁路的建设优势,将优势企业推向国外,与国外重点项目合作,拉动出口增长。第二,对服务贸易企业的欧美发展投资予以支持,并给予资本与政策上的扶持,打造核心竞争力。第三,积极推动企业在俄罗斯的贸易与投资发展,尤其是在天然气与石油等能源类重点项目领域,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可以确保国家能源的安全战略。第四,有效引导海外投资,合理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充分发挥国内的优势产业,为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体系的国际分工奠定良好基础。第五,作为世界贸易大国,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未来的服务贸易发展路径中,我国政府要尤其加大对技术与知识密集型产业的投入,强化自有品牌的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为企业适应全球化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
2.不断优化我国服务业产业结构,强化服务业承接国外直接投资的水平。
一方面,需要构建良好的吸引外资平台,营造良好环境;另一方面,要优化渠道,通过强化吸引外资能力,优化产业结构。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强化专业人才的培训与教育力度,以市场导向为发函理念,为现代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协调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
3.正确对待服务进口。
客观而言,在中国服务业的增长过程中,促进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出口。但我国现阶段的服务贸易发展,需要外来技术与设备的进入,优化行业内的结构,改善国内服务业的发展滞后状态,促进服务贸易的出口稳定增长。建议政府及时出台导向性的优惠政策,首先引导信息、金融、研发与供应链、专业咨询、营销等国内生产性服务业较为薄弱的项目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可以采取优化投资环境的方法,吸引国外的先进技术、优势经营理念和市场网络进入区域经济发展领域。当然,在此期间也不能忽略对国家安全与地方经济利益的保护。
[参考文献]
[1]戴翔.服务业“两化”趋势与我国服务出口复杂度的提升战略[J].国际贸易,2015,(5):60-66.
[2]胡飞.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基于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5,(6):71-75.
[3]黄鹤.新时期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环境约束及应对策略[J].商业经济研究,2015,(26):20-21.
[4]彭秋艳,卢灵娇.服务业FDI与服务贸易关系实证研究[J].对外经贸,2013,(7):45-47.
[5]孙文杰,沈坤荣.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行业间工资增长差异的演变及其原因[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4,(4):3-18+82.
[6]王云凤,黄玉佩,李慧.吸引外资、服务贸易出口与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J].财经科学,2013,(9):92-99.
[7]杨文红.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服务业发展前景前瞻[J].人民论坛,2014,(11):109-111.
[8]杨志远,裴长洪,吴婷.服务资本要素跨国流动与服务业增长模式:一个动态影响机制——基于扩展的Grossman-Helpman模型[J].经济学家,2014,(12):48-61.
作者:胡文俊 单位: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