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经营非公有制经济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邓小平非公有制经济思想形成的条件
(一)邓小平非公有制经济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关于发展个体经济的思想和政策也在改革中不断的探索。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初期,主要是个体工商经济的发展。仅1980到1981年一年时间,我国个体工商户从4万增长到183万,从业人员从80.6万人增长到227万人。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以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都大大促进个体经济的发展。1987年党的十三大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应以公有制为主体,并把私营经济、中外合资经济、外商独资经济和个体经济一起作为公有制经济“必要和有益的补充”。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3]373他还明确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科学标准,这些思想和政策的变化都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空间。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也为我国国民经济的繁荣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这也为邓小平非公有制经济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实践基础。
(二)邓小平非公有制经济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20世纪下半叶,亚非拉美的上百个国家相继获得独立,这些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90年代随着苏联的解体,美苏争霸局面不复存在。虽然在局部范围内仍然存在着一些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但是由于世界和平力量的日益增长,远远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出现,新的科技革命飞速发展,加强了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面对国际局势的重大变化,邓小平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重要论断。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必须根据时代主题的变化,适时地进行战略性的调整,邓小平的非公有制经济思想也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二、邓小平非公有制经济思想的内容
(一)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由我国的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正确认识国情,科学分析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提供了思想基础。1979年3月,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中精辟地指出:底子薄、人口多、生产力落后,这是中国的现实国情。我们搞建设,必须适合中国国情,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1987年8月,邓小平在会见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约蒂和赞盖里时更明确地指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3]25在邓小平思想的指导下,党的十三大报告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和特征,科学概括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并且完整地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决不能超越商品经济发展的自然历史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说,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产物。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任何社会的生产关系都是由该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任何社会的社会形态和经济结构的现实基础,也是由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所提供的。在我们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情况下搞社会主义建设,要使社会的所有制形式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所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基本的国情和我国生产力发展状况都决定了必须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正如邓小平指出:“总起来说,第一,不要离开现实和超越阶段采取一些‘左’的办法,这样是搞不成社会主义的。我们过去就是吃‘左’的亏。第二,不管你搞什么,一定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力。”
(二)非公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1956年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非公有制经济处于一种被排挤和否定的地位。1958年,化运动,个体经济被认为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不能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和发展,大搞“割资本主义尾巴”的闹剧,违背经济规律。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之后,才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一定范围的劳动者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这时候,还只是“必要补充”。随着个体经济的发展,作用日益突出,邓小平对个体经济的地位给予了进一步的肯定。党的十二大指出,个体经济在规定许可范围内适当地发展,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这在“必须补充”下,新增了“有益的”作用。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利用外资,吸引外商来我国举办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和独资企业,也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5]581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个体经济是从属于社会主义经济的,更加突出了个体经济的地位,而且还把非公有制经济的范围覆盖到外资经济。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进一步指出,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地位越来越多的被认可。
(三)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逐渐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但是由于我国社会生产力比较落后,完全废除私有制的物质条件还没形成,所以需要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有着天然的联系,它的存在和发展不仅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有助于市场秩序和市场竞争体制的形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必要条件。正如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向世界说明,我们现在制定的这些方针、政策、战略,谁也变不了。为什么?因为实践证明现在的政策是正确的,是行之有效的。”[3]8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所有制方面,纠正了过去追求“一大二公三纯”的错误观念,鼓励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使各种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对增强经济活力,调动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指导下,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所以,必须坚持这个方针长期不变。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没有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就没有我国今天的国民经济的繁荣。所以,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
三、邓小平非公有制经济思想的现实意义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我们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也是我国制定一切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过去,由于对国情缺乏正确的认识,再加上“左”的思想的影响,我国在所有制结构上追求“一大二公”,对非公有制经济一概加以排斥和否定,这种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的做法,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制定和实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方针,逐步制定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的经济制度。目前我国经济迅速增长,人民的生活大大提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党根据国情制定经济政策。正是由于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有了科学的认识和把握,我国才得以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使社会主义中国显示了蓬勃生机和活力。
(二)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三个有利于”是衡量改革开放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判断标准。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的年均增长速度则超过20%,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着中国70%以上的GDP、60%的税收、80%的出口,非公有制经济在增强经济活力,调动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国家,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受国家的引导、监督和管理的,所以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非但不会冲击到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而且还会在与公有制经济的联系、竞争和合作中,促进公有制经济的改革与进步。所以,在新时期,我们必须要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三)完善法律保障制度,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多层次性和所有制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还要对它们进行积极的引导。要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未禁止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为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另一方面,也要依法加强监督管理,引导非公有制经企业依法经营、按章纳税、诚实守信、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管,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作者:余柳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