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非公有制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非公有制经济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显示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数据表明,截至2010年底,全国个体工商户户数达3452.89万户,登记从业人员7097.67万人。非公有制经济每年创造了数百万的就业机会,不但吸收了新增的就业人员,也吸收了从国有企业分流出来的人员。目前70%的城镇居民和85%以上的农民工都在民营中小企业就业。截至2010年,全国民营企业从业人员超过1.8亿人,仅“十一五”期间就累计吸纳6000多万人就业,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解决就业的重要渠道。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方面也发挥了巨大作用,我国居民家庭财产普遍大幅度增加,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到2006年,全国有2576万家个体工商户,户均资金近2.53万元,这些个体户涉及家庭人口达7500多万人,其中多数人基本过上了小康生活,为社会和谐提供了重要保证。可见,非公有制经济与民生息息相关,转变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已不单纯是非公有制经济自身的问题,也是社会稳定及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
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因素分析
1自主创新能力弱,竞争力不强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中,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数量不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占多数,这些企业在创业之初进入的行业往往是简单加工业或服务业。企业创新意识薄弱,多数中小企业缺少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企业技术水平不足,技术力量不高,没有核心技术,产品结构普遍存在着“三多三少”的问题:粗加工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低附加值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一般产品多,名优产品少,“专、精、特、新”不明显的状况在许多非公企业普遍存在,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的能力较弱、数量不多。由于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导致企业缺少核心竞争力,这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后劲,也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资料显示,发达国家的中小型企业每年用于产品、技术创新的费用占公司年销售额的比重大致在2%~3%之间,微软公司的研发占其销售收入的比重高达20%,而我国中小企业的研发费用仅占其销售收入的0.31%。创新投入不足使得一些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被淘汰。
2经营模式粗放,多数处于产业链的末端
目前,中小企业在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中占很大比重,多数中小企业属于外延粗放型经营模式,设备与技术落后,产品档次低、能耗高、效益差;一些中小企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企业规模偏小,很多地区非公有制经济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一”的分布格局,且处于产业链的末端,即非公经济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道路运输业、居民服务业等传统行业,在新兴的服务行业如金融、通讯、科技等行业较少;在技术含量低的采掘、加工业比较集中,在技术含量高的新兴技术型行业中比较少,大多数非公有制中小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企业生命周期短。非公有制经济中“家族式”企业占绝大多数,管理水平和手段均显粗放,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建设都十分薄弱。相当一部分个体工商户和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有限,企业规模不大,实力不强,产业链也不长,产品科技含量偏低。
3政策法律制度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制约
目前在思想观念、体制、政策法规、生产要素的获取、竞争环境等多方面还存在着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诸多问题。具体来说,有些地方对中小企业的重视不够,服务意识不强;“贷款难、融资渠道窄”仍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难题,数据显示,中国的中小型企业比率达到99.6%,但中小企业贷款额在国内商业银行全部贷款余额中的比重仅为22.5%,融资难直接影响了中小企业的长期发展并带来企业经济行为短期化;虽然国家制定了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但是在具体执行中,经常出现政策不明确、不清晰、不透明的现象,“明宽暗严”现象还比较严重。虽然有些行业没有规定限制民资进入,但无形壁垒依然存在,垄断行业、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金融服务业、国防科技工业,这些都是非公有制企业难以进入的领域。在法制环境方面,近几年国家建立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但执行中执法不公、执法不力的事情时有发生,有的法律法规甚至相互冲突,如公司法中规定公司可以减少注册资本,而《私营企业暂行条例》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则规定公司不能减少注册资本,这给实际操作带来很多不便。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建议
1以创新作为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切入点
创新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非公有制企业如果继续依靠廉价劳动力、依靠消耗能源资源来发展,代价就会越来越大,道路也会越走越艰难。只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更多地依靠资源节约、技术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才会充足。要创新经营观念,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素质,使他们掌握现代经营管理知识,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增强科学决策和市场应变能力。要加快非公有制企业技术创新,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培育更多的自主品牌,使企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技术支撑。要加快非公有制企业制度创新,非公企业或者大部分中小企业在创办的初期以家族企业为主,“家族企业管理模式”是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原因之一,通过制度创新,鼓励有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多元化的产权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逐步摆脱“家族式”管理的局限性,使企业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2推进非公有制经济走转型升级之路
长期以来,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外延粗放型增长方式特征明显,离集约型发展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必须推进非公有制经济走转型升级之路。第一,要淘汰落后技术,减少污染排放,实现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相结合,把绿色增长作为经济目标纳入中小企业发展规划,实现企业发展与保护资源环境相结合,促进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二,拓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领域,从传统的以流通服务为主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潜力大的行业发展,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个体私营企业参与法律法规未禁止的电力、电信、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垄断行业领域的投资与经营。第三,在产业布局上由小规模、分散化经营为主转向大规模、专业化经营为特征的产业集群转变,通过产业集群的联动效应,有效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第四,在结构规模上由劳动密集型企业向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大企业、大集团转变,通过企业之间的协同作用,降低企业各项成本,增强中小企业的竞争力。第五,在产业发展上要由以采掘和原材料工业为主向以资源深度加工及转换升值方向转变,提高非公有制经济产品附加值。
3营造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环境
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离不开和谐的发展氛围,离不开法律法规的保障,否则就会影响到整个非公有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转型。要努力营造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只有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社会资源的配置才会有效率,因此构建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非常重要。要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清理和修订那些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规政策,使非公有制经济在投资、财税、土地使用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与国企享有同等待遇;拓展融资渠道,破解融资瓶颈,积极探索和发展金融中介服务组织,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设立互助性担保机构,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及创业基金的作用,为非公有制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和持续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转变政府职能,简化办事程序,建设服务型政府,注重使用产业政策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投资及经营活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组织的自律和协调作用,为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服务。
作者:孙成彦单位: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