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策略探究范文

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策略探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策略探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策略探究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众创业”口号的提出,大学生创新创业日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以实证调查为基础,研究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发展策略,无论对大学生个人还是对教育制度改革和社会未来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能力培养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基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提升的教育,面向全体大学生,并融入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其核心是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1]。严险峻的就业形势之下,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盲目鼓励大学生一毕业就去创业或放弃学业去创业,而是培养所有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培养核心素质。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的创业与择业,分析现行有关教育存在的不足,有利于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实现我国教育理论的创新,为现实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

1山东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现况

1.1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参与和认识

本研究通过网络问卷和实地走访的形式调查了山东省大学生共263人,涉及23所本、专科院校,其中男生117人,女生146人。调查对象年龄集中在20~23岁,文理工医各类专业人数相当,其中大四有120人,占45.63%。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除去部分对未来没有打算的人,有109人选择毕业后直接就业,85人选择考研,14人选择出国留学,选择创业的人数只有25人。当询问大学生是否有过创业尝试时,仅有16人表示曾经有过。因此可以发现,被调查的在校大学生创业意识不强,创业行动力不高。在交流中,有大学生提到学校会给在校大学生组织开展有关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比如创新创业计划大赛、实际技能培训或者一些讲座,大学生参与最多的是在校内开展的有关创业的宣讲会和报告会。由此可见,大学生真正能够参与其中经历和体验的机会并不多,因此通过这种方式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作用并不显著。

1.2学校培养教育情况

1.2.1课程体系2012年8月教育部就已明确规定,将创业基础这一课程作为高校必修课。调查中23人(占8.75%)表示自己所在学校已开设创新创业的必需课程,115人(占43.73%)表示知道或听说学校开设了相关选修课程,部分学校的选修课人数不足则会取消开课,而且并没有专用教材;还有些学校会象征性地发相关资料却没有安排对应的课程,还有40.00%以上的大学生表示没听说过相关课程。

1.2.2师资力量除了课程设置之外,学校对创新创业课程教师投入也存在很大的缺口,很多学校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在接触过创新创业课程的大学生中,只有11.03%的大学生表示教师具有创业实践和经验,10.27%的大学生表示大部分教授此类课程的教师是校内的一般教师或临时安排。由于大多数教师的创新创业经验比较少,在课程讲授中注重知识和理念的传播,对解决大学生在未来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作用并不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60%以上大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效果一般,另有部分大学生认为课程内容过于单调和枯燥,与社会实践存在脱节。

1.2.3创业平台就创业平台而言,学校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的场所和机会相对有限。由调查结果看,有66.01%的人表示仅仅知道自己学校有创业平台或创业组织,但真正参与的却很少,另有15.76%的人表示不知道自己学校是否有创业平台,由此可以看出,部分高校的创业平台质量不高,发挥的作用较小,在大学生中的认可度较低。现阶段创业平台在高校有所普及,但数量和质量有待提高。

1.3外部环境

本次调查中,58.13%的人对大学生创业持支持态度,31.53%的人持观望态度。大学生对创新创业主流态度是支持和观望,明显缺乏的是外在的助推力,但就整体社会而言却是积极有利的。

1.3.1社会化教育在创业中最困扰您的因素这一问题的调查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对社会缺乏了解;在认为自己最欠缺的创新创业素质的调查中,排在第一位的也是缺乏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大学生一直处于校园的象牙塔中,缺乏社会经验与历练,对信息的捕捉能力以及预测能力比较弱,这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一大阻碍。

1.3.2政策扶持政策是行动的导师和先行者。关于对创业政策是否了解中,只有16人(占6.08%)表示对创业政策很了解并有自己的解读,82人(占31.18%)表示对政策了解一些,一半以上的大学生表示仅仅听说过。在交谈中有大学生表示,由于创业政策环境一般,对大多数创业意愿不强的大学生并没有很大的吸引力,加之大学生对创业政策解读有限,灵活运用相关政策提高自己创业项目成功的可能性就更低了。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大学生创业能够生存下来的概率较小,有学生表示身边有创业的大学生,做得好的很少。这个结果不仅与大学生自身的创业能力相关,更与激烈的社会环境有关。

1.3.3资金支持通过调查发现,在有限的有创业经历的大学生中,大部分大学生的创业资金主要来源于家长的资助,其次是贷款、同学朋友入股或资助,还有人会通过申请学校课题项目获得有限资金,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借助了政府财政上的支持。在政府创业资金获取方面,大学生表示难度大,有近一半的大学生表示没有考虑过获取政府资金。

2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问题探讨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有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但是大部分学生只接触过有限的理论性学习,实践参与较少。高校对于创业教育和创业能力的认识处于表层化、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方式单一,加之师资力量薄弱等特点,导致高校毕业生创业热情不足、创业能力不强[2]。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部分大学生选择的是考研和毕业后就业,缺少创新创业的冒险精神。部分大学生有创业想法而缺少行动,暴露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的不足,创新创业实际的难度较大。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一部分学校并未实质开设创新创业课程,还有部分学校为在校学生设置的创新创业课程只是流于形式。高校创新创业课程脱离实际地开展,甚至没有开展,不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增强,不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同时,资金和实践基地的缺乏造成大学生社会化教育的缺失,不利于大学生人际关系、团队意识的建立,间接影响着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及质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必须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充分利用学校优势,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策略有:强化创业创新目标引导,健全创业创新课程体系,培养创业技能,重视创业创新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技能,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有效开展教学[3]。关于创业理念的形成源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结果,社会化教育的缺失导致了大学生视域的有限性。创新创业社会环境的缺失,造成在校大学生的实践场地和工作机会少,使大学生很难发现创新创业的机会,大多数是复制性的创业,受传统思想影响的家长也会倾向于让孩子选择较为稳定的工作,从而降低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尝试率和成功率。

3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策略和建议

3.1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增强大学生的市场意识,另一方面要增强大学生的服务意识[4]。比如在校大学生的有偿送早餐、跳蚤市场等既体现了市场意识又体现了服务意识,是大学生创新创业不错的例子。当前普通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觉醒是外部主体发挥功效的前提。首先,应从政策上提倡和引导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传达国家对创新型人才迫切需求的信息,创造就业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其次,学校应通过设立创业课程和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向大学生传达创新创业的信息,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自主意识,从而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再次,家庭教育应转变观念,父母应鼓励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

3.2完善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是全方位的[5]。和传统的学校教育方式不同,创业教育更是一种对未来企业家的教育方式[6]。校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在教育教学改革中,高校还要转变有关创新创业的教育思想,培养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意识[7]。首先,学校应通过营造积极氛围,向大学生传递自主创新创业的思想,对相关课程进行改革,学校应优化课程体系,配备专业性强的教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进行指导。其次,应投入人力和财力为大学生搭建创业实践平台,增加大学生的创业经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通过聘请校外导师,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校应引进有成功创新创业经验者作为专、兼职创新创业导师。最后,学校还应建立与校外组织的积极联系,通过互联网建立广泛的校际联系,为学生提供发展机遇。

3.3加强外部环境的支持

首先,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政府应充分利发挥职能,制定有关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减少创业障碍和壁垒,优化创业环境,使大学生在一个合法的、公平的、健康的商业环境中创新创业。同时要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财政支持,完善小额贷款政策,调动社会资源进行融资,在财政上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进行大力支持,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其次,与科研机构相结合。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显示,大学生创办的企业科技含量低,成功率低[8]。大学生创新创业不是凭空想象,在理论成立的情况下应有技术实践的支撑。对于新产品的开发,大学生创业团队应与校内或校外的科研机构有所合作,从而获得技术支持和社会支持。最后,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企业家精神的培育是创业能力培养的核心,良好的创业外部环境是创业能力培养的保障[9]。高校和企业应加强联合,鼓励校企合作建立创业中心,对创业前景好的、优秀的大学生创业计划进行一定额度的风险投资,对创业大学生提供创业信息咨询和技术服务,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甚至就业的机会。

参考文献:

[1]阿依吐拉•买提肉孜.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6(29):137.

[2]徐光毅,欧晓明,何艳文.社会网络、创业学习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实证研究[J].青年探索,2017(5):70-77.

[3]余新.我国大学生创业能力分析与建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80-82.

[4]夏黎.关于创业能力培养中校企合作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2(18):226-267.

[5]杨晓慧.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瓶颈问题与策略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10(18):42-44.

[6]陈广正,陈钧.试论非正式学习视野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6(10):84-86.

[7]李世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9):119-121.

[8]李沛文.大学生创业能力现状及培养策略[J].福建质量管理,2016(2):69.

[9]高桂娟,苏洋.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构成:概念与实证[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3):27-35,123.

作者:刘堃 翟向明 杜清 单位: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