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校生经济管理素质教育问题及策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初期,国家十分重视技术型人才和生产型人才。以理工科为主的大学,为了培养出国家建设所需要的高层次技术型人才,注重加强对理工科院系学生的专业技术教育。这一培养模式已成为我国理工科大学教育的传统,因而造就出了大量只懂技术、不懂经济、不善管理的理工科毕业生。他们走入社会、走上岗位后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对就业人员提出的适应多次择业、身兼数职和具备全面素质的要求,因此也就不能满足国家现代化建设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而随着人才竞争的加剧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凸现,我国理工科高校已经逐渐认识到了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经济管理素质的重要性,也已经开始采取一些措施,如通过设置经济管理类课程等来增加理工科大学生的经济管理知识,并在理工科大学生的培养目标中加入了经济管理方面的目标。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而且对高校发展和学生个人发展也意义重大。但是,理工科高校在对学生进行经济管理素质的教育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理工科高校在对学生进行经济管理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不够虽然理工科高校已经开始出台一些措施促进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但是对经济管理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有些理工科大学在经济管理素质教育方面仅仅做到开设几门与经济管理相关的选修课程,使学生的毕业成绩单中出现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名字而已。经济管理类课程的科目、学时相对较少,学分相对较低,且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根本就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理工科人才经济管理素质的要求。据笔者调查,我国理工科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普遍较低。比如,清华大学为3?3%,西安交大为1?8%,浙江大学为1?5%;有些学校的理工科专业课程中甚至没有经济管理类课程。
2.途径单一我国理工科高校加强经济管理素质教育的途径过于单一,主要采取课堂教学形式,即大多数理工科高校仅仅是为在校大学生开设几门经济管理类课程,而且这些课程基本上不是作为选修课就是限选课。课堂教学形式虽然是传授经济管理知识的最直接的途径,但是如果不配合实践报告、课题研究、案例分析等其他形式,其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3.师资匮乏为理工科高校生开设经济管理类课程,就需要增加一部分师资力量,但是我国理工科大学在这方面的师资力量还无法满足教育的需求。首先,理工科院系缺乏既懂专业知识又懂经济管理的综合型教师,因此许多教师无法从事经济管理类课程的教育;其次,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师对理工科专业知识了解不多,因此在对理工科大学生进行经济管理知识的传授中,很难将经济管理相关理论知识与理工科大学生所学专业紧密结合起来。
4.教材缺乏由于理工科专业众多,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特色和要求,因此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所需掌握的经济管理类知识也有差异,对经济管理类教材的需求也有不同,这就要求理工科高校要根据专业特色和需求编制适合的经济管理类教材。但是,我国理工科高校所选用的经济管理类教材基本上都没有体现出专业的特色和需求,所使用的教材也没有能够与理工科专业紧密结合起来。因此,很多理工科大学生虽然学习了经济管理方面的相关知识理论,但仍然不会使用经济管理理论分析专业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没有特色、不适合专业需求的教材自然不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解决理工科高校大学生经济管理素质教育问题的对策
1.转变观念,重视学生的经济管理素质教育首先,理工科高校的学校领导者需要重视理工科大学生的经济管理素质教育,要将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经济管理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将经济管理素质作为培养合格学生的重要标准之一(可以从大学生经济管理类课程的成绩、参与的经济管理类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参加或组织的经济管理课题报告等方面衡量理工科大学生的经济管理素质)。其次,理工院系的领导和教师要重视理工科大学生的经济管理素质教育。如可以开展专门的讲座,让学生了解经济管理素质对理工科大学生将来就业和发展的重要性;各院在期末考核中可以适当增加经济管理素质方面标准的权重;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最频繁,理工科院系教师在与各专业学生接触时可以有意识地向学生宣传经济管理素质的重要性等。再次,注重培养理工科大学生的经济管理意识。学生能够意识到经济管理素质的重要性,具备一定的经济管理意识,那么在学校开展经济管理素质教育时,学生必将会积极参与、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而不是对学校的举措产生反感。如何培养理工科大学生的经济管理意识呢?第一,通过讲座的形式在入学初就让理工科大学生认识到经济管理素质对个人就业及以后发展的重要性;第二,各理工科院系或专业负责人可以组织专门的经济管理素质类课题研究,并以报告的形式向全院或全系学生进行报告;第三,请已经毕业的大学生来校为在校生作报告,使在校大学生可以通过鲜活的实例感受到经济管理素质的重要性;第四,组织理工科大学生进行经济管理方面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经济管理意识。理工科大学生树立起了经济管理意识,才能有意识地学习经济管理类课程,参与经济管理类科研项目,才能配合学校加强经济管理素质教育的举措。
2.多途径、多角度加强经济管理素质教育加强经济管理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很多,理工科大学应当采取多样化的途径,从多元化的角度入手,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和资源加强经济管理素质教育。第一,开设经济管理类课程,书本知识的学习是理工科大学生掌握经济管理知识最基本、最直接、最经济的途径。开设经济管理类课程可以使理工科大学生系统地掌握经济管理相关理论知识,为以后的实践、研究等奠定基础。在必修课和选修课中都增加经济管理类课程,必修课环节主要学习经济管理的最基本的理论和知识,选修课环节则可以使学生根据自身需求对经济管理理论知识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学习。第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经济管理类的讲座,并且规定要达到一定的指标要求,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面向全校师生作经济管理类的报告。第三,利用假期组织在校生到企业或工厂进行实习或参观,让他们在实习或在现场中亲身感受经济管理素质的重要性,亲身体验经济管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积极作用,使他们在实践中发现自身在经济管理素质方面的欠缺,从而促进其加强对经济管理知识的学习,主动提高自身的经济管理素质。
3.加强师资培养,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经济管理教学质量的好坏、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等都与教师综合素质、尤其是教师自身的经济管理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理工科高校一方面要定期对授课教师进行评估,找出教师教学、科研、专业水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协助教师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其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授课教师的培训,利用假期组织部分或全部教师在本校或到其他高校接受专门系统的经济管理素质教育的培训。同时,理工科高校的教师也应不断学习最新的经济管理理论知识,更新和完善知识结构。理工科的教师如果懂得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那么在进行专业课讲授过程中就可以穿插经济管理知识,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经济管理知识对所学专业或学科从经济管理角度进行分析。最后,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引进经济管理教师。理工科高校还可以加强与经济管理类院校的合作,聘请经济管理院校的教授担任理工科专业的经济管理类课程的教师,以弥补本校师资力量不足的缺陷。
4.编制合适的教材,完善经济管理类课程设置我国理工科高校各专业普遍缺乏实用且合适的教材。为了适应日益更新的知识和不同理工科专业的特性,就需要针对不同的专业编制不同的经济管理类教材,如可以编制工程经济学、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等教材。教材的内容应该紧密结合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趋势,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与理工科大学生将来所从事工作有关的实践性的内容作为案例分析编制在教材内。除了编制合适的教材外,我国理工科高校还需要完善经济管理类课程体系,可以将经济管理类课程划分为几个层次:基本性课程(如宏(微)观经济学、管理学等),应用性课程(如技术经济学、产业经济学、项目管理等),实践性课程(课题研究、专题报告等形式)。基本性课程是应用性课程的基础,应用性课程是实践性课程的指导,实践性课程是基本性课程和应用性课程的检验。最后还需要将经济管理类课程系统化,避免经济管理类各课程之间过于分散化,要将所开设的经济管理课程组成一个整体、一个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