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校生经济社会化偏离与构建范文

高校生经济社会化偏离与构建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校生经济社会化偏离与构建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高校生经济社会化偏离与构建

大学生经济社会化,是指大学生在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通过一系列的认知学习和实践活动掌握一定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知识技能与活动规范,从而形成相应的经济态度、经济价值观、经济行为的过程。以经济理性主义为视角对大学生经济社会化进行理性思考,以此来帮助大学生形成科学的社会主导价值观,是当前高等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在经济理性主义视角中探析大学生经济社会化的必要性

根据阿尔佛莱德?马歇尔和亚当?斯密等经济学家对理性“经济人”的理论表述,经济理性是“经济人”对利益最大化追求的一种理性行为,而判断经济学理性和人类经济行为理性与否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有利于利益最大化,这种新古典主义的经济思潮称为经济理性主义。在信息全球化、市场经济化、价值多元化的今天,大学生通常能以校园亚文化群体的独特视角来关注社会改革、转型、发展时期所经历的巨大变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逐渐形成较为健全的经济人格。但与此同时,大学生在经济社会化过程中,其自身的经济文化、行为、技能、消费观念等逐步内化为个体的经济认知和经济行为,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大学生本身的经验、阅历、知识、能力的不足,难免会产生经济价值观淡薄、经济诚信意识缺失、择业利益化、消费盲目性、道德价值观模糊等现象。结合经济理性主义理论,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如果跨越经济理性,造成非理性的经济表现,则会影响人们正常的社会生活。由此,也可以这样说,经济理性跨越对国家的栋梁——大学生这个群体而言影响会更显著,不仅会影响他们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方式,还会影响他们的成长成才,继而影响大学生经济社会化的进程。因此,以经济理性主义的视角来探析大学生经济社会化,一方面是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高校教育与培养以及大学生成长的需要。

二、经济理性主义视角下大学生经济社会化的缺失与偏离

1.经济价值观薄弱。受市场经济利益观念、功利主义、竞争上岗就业机制的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滋生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其生活方式、消费理念、经济道德观等发生动摇,于是,许多大学生把富商和大款当成自己努力的方向和崇拜的对象,金钱和物质的追求则成了他们人生追求的目标。大学生择业选择观就是经济价值观薄弱的最好体现,有的大学生把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等作为职业选择的评价标准,过多地注重职业的经济价值而忽视职业对人精神、毅力、奉献意识及成才的培养。在面临职业选择时,要么高不成低不就,要么这山望着那山高,跳槽成了许多大学生工作转换的代名词,也是当下大学生认为最时髦和最有魅力的选择。

2.经济独立意识欠缺。大学生的生活来源主要还是家庭给予的生活费,而家庭是个人与社会接触的第一站,父母的经济观念、意识及家庭的物质水平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大学生的经济意识,父母对于金钱的观点对大学生的金钱观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一些家庭经济宽裕的大学生而言,由于父母平时给的生活费远远超出其基本的生活需求,他们习惯了大笔花钱、安于享受。可一旦家庭突然发生变故,便无所适从,不能面对困难和挫折,走出困境,取而代之的将是一种失落与自卑。有人曾针对“90后”新生做过经济依赖的调查:有51.4%的在校大学生表示若生活费透支将向家人索要,只有18.1%的学生打算通过打工赚钱、自力更生的方式来弥补。①这反映出大学生对家庭的严重依赖,也反映出他们经济独立意识的缺乏。当然,也有一些学生通过创业或投资的方式参与到经济生活中,但是由于市场情况不稳定、投资经营经验缺乏、社交关系网络狭窄等原因,增加了这种经济参与失败的可能性。大多数大学生心理素质偏弱、抗压能力不足,在遭遇挫折后,不仅自己心理会留下阴影,甚至会因此一蹶不振。

3.经济诚信品质缺失。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道德基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大学生提出的基本道德要求,是一种合同与契约。诚信缺失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也是大学生经济社会化过程的突出问题。大学生经济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有:一是国家助学贷款还款率低。据新华网提供的资料显示,长沙市某大学2002年享受助学贷款的学生按期还贷率仅为25.4%,有高达31.5%的学生没有表明会“自觉遵守合同、按时还贷”。②二是在申请国家助学金、困难补助时,部分学生为了得到国家助学金或困难补助而蓄意夸大困难程度,有的甚至采取开假证明的方法来获得补助,这一系列的行为都增加了国家助学金、困难补助发放工作的难度。三是恶意欠缴学费。个别学生并没有将家长多方筹措的学费按时交纳,而是用于上网、吃喝、玩乐,既给家庭造成新的经济负担,又给学院解决特困生问题带来干扰和困难。四是有的大学生在择业的时候先为了保底起见先签一个单位,等考上了研究生、公务员或找到了更好的单位便与先前的单位解约。这样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大学生的利益,但其经济诚信的缺失却不是值得推崇的。五是大学生在与外界的经济活动中存在投机侥幸心理,例如,大学生手机打爆就换卡,信用卡随意办、随意刷,甚至恶意透支,严重地损坏了大学生自身的形象。

4.经济消费具有盲目性。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不成熟指由于大学生缺乏消费知识和经验,或由于片面或错误的消费观,而使自己受到不良影响的消费。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大学生盲目性消费。大学生盲目消费是由自身需要自觉意识程度低、经验不足、消费目的不明、决策失误等原因引起的。大多数学生上大学第一次自己支配各种费用,开支无计划,理财能力弱,导致盲目消费和高消费。二是大学生攀比性消费。由于大学生自尊心、虚荣心较强,在消费行为上自然滋生攀比心理,甚至假扮阔气,以穿着讲究、出手大方来表现自己。三是大学生从众性消费。从众性消费是大学生的自主意识不足、缺乏判断力,看到其他同学拥有一些物品,在大众拥有的群体氛围影响下尽管不是很需要也去购买,导致无端浪费。四是大学生超前性消费。今天花明天的钱是对超前消费最贴切的描述。近年来,社会上流行借贷消费、超前消费,受这种社会导向的影响,许多大学生也追逐时尚借款消费、透支消费,给家庭增添负担。

三、经济理性主义视角大学生经济社会化重构的优化策略

1.切实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在经济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价值观偏离、思想道德模糊、心理不健康等问题,加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辅导的力度,帮助大学生科学认识复杂的社会意识现象,从精神文化的主旋律中吸取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价值观,自觉摒弃有害的、错误的价值观因素,确立一套符合时展与大学生成长需要的主导价值观,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此,高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建立长效的学习机制,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贯彻到课堂内外,通过课内老师的旁征博引和人文思想的剖析、校外生动且直观的实践活动的开展以及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的渗透与熏陶,促使大学生理性地分析经济社会化过程中社会主流价值趋向和变化,摒弃物化主义、拜金主义、个人极端主义,确立适应社会变化和发展需要的主导价值观。

2.建立以科学的经济价值观为导向的独立人格。独立人格是指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人的主体性是独立人格的直接体现。人只有具备了独立的人格才能成为真正的主体,才能在社会中表明“自我”的存在,而丧失了独立人格则失去了“自我”,则不能称其为主体。③武汉大学法学院院长肖永平在接受一位记者采访时曾说过:“现代的大学生个性独立,在独立思考与选择上有很强的自主性,加之大量的网络信息使他们的思想更为早熟,对经济现象与趋势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对个人未来的经济发展有着长远的打算。”但是,由于大学生的价值体系处于不稳定和不完整阶段,当社会与周边环境一旦发生变化,大学生价值认同特别是经济价值观也会受到影响。因此,要全力倡导自立自强的艰苦奋斗精神,痛斥依赖思想和依赖行为,培养大学生平等与竞争的意识,学会正确驾驭自己的经济行为,使大学生习惯用正确的经济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并迅速地融入社会,敢于承担责任,接受生活的挑战,关爱社会和他人,以独立的人格适应社会未来的需求。

3.培养大学生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诚信品质。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为人处世就具有的最重要的品德。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大学生要想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具备懂得自律、讲究信用、言行一致的道德品质。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建立一个专门的监督机构,逐步完善大学生经济诚信监督制度、诚信追踪评价制度、诚信奖惩制度,使在校大学生经济失信行为得以遏制的同时,解决毕业大学生拖欠助学贷款的经济失信问题,激励大学生践行经济诚信。另一方面,高校要营造诚实守信的校园氛围,要将诚信教育贯穿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以道德操守、养成教育为着力点,着重培养大学生适应市场经济的诚信品质。并科学地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将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表现、社会实践、政治理论学习、公益活动等录入大学生个人资信系统,为其就业和走入社会提供“入场券”。

4.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大学生健康消费。消费是确保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是伴随人一生的主题。④因此,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价值观念,使他们掌握一般的消费常识,并在此基础上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选择能力、评价能力、享受能力,从而克服消费中的盲目因素,并根据现代生活的要求和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消费习惯,对经济消费进行合理的规划,以正确的心态和适当的方式进行消费。与此同时,要在大学生当中大力加强国情教育,宣传节俭、朴素、艰苦奋斗的优良美德。并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辅导员细心的工作,架起一条学校与大学生家庭之间沟通与交流的桥梁,使学生家长及时了解他们的孩子在学校的真实情况,以便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教育。高校可以建立良好的消费机制,规范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还可以开展一些勤工助学活动,培养大学生自主、自强、自立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