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校生经济诚信缺失体现及策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诚信是市场经济对大学生提出的基本道德要求
诚信缺失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诚信是市场经济运行的道德基石,市场经济以等价交换为特征,是一种合同与契约的经济。交换的双方必须诚心诚意、恪守信用,结成相互信任的经济关系,交换才能完成。西方发达国家交易方式大都采用信用交易,没有信用,就没有交换;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经济活动也难以健康发展。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我国加入了WTO,大学生要想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取胜,必须具备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所以,无论是市场经济还是全球经济一体化都对大学生诚信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在经济生活领域的诚信教育是市场经济对高校提出的必然要求。从发放助学贷款、助学金,申请困难补助等涉及经济利益的事情入手,使大学生在经济生活中养成诚实守信意识,把大学生培养成未来经济建设的主力军。
经济诚信缺失是指大学生在处理与自身相关的经济问题时出现的不诚信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家助学贷款还款率低。据中国工商银行长沙市支行提供的资料表明:长沙市某大学2002年享受助学贷款的学生按期还贷率仅为25.4%。国家助学贷款是用来资助贫困家庭子女上大学的,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然而部分学生不讲信用的行为却使得这项政策难以为继。笔者的调查中,有31.5%的学生没有表明会“自觉遵守合同,按时还贷”。二是在申请国家助学金、困难补助时,许多学生为了得到国家助学金、困难补助蓄意夸大困难程度,甚至家庭富裕的学生谎称家庭经济拮据,有的学生找熟人打招呼,增加了国家助学金、困难补助发放工作的难度。得到国家助学金、困难补助的个别贫困学生,不知道珍惜用好这笔钱,很快挥霍一空,在师生中造成极坏的影响。三是恶意欠缴学费已经成为高等院校十分棘手的事情,个别学生将家长多方筹措的学费不按时交纳,大吃大喝,挥霍殆尽,既给家庭造成新的经济负担,又给学院解决特困生问题带来干扰和困难。个别学生的恶意欠费,导致一些学生心理不平衡,盲目效仿,将学费存入银行,迟迟不缴学费,以达到心理的平衡。四是表现在与父母、师生及社会的经济交往上。例如,个别学生向父母谎报消费需求;偷盗本校同学甚至本宿舍同学财物;在与外界经济活动中更是存在投机侥幸心理,人民日报2005年7月26日报道了大学生手机打爆就换卡的现象,手机欠费后就换卡,有的一年换五六次卡,严重的损坏了大学生自身的形象。
三、大学生经济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诚信问题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竞争为核心的经济,其本质追求资源的合理配置,所遵循的根本法则是诚信原则。它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各利益主体之间纵向的上下依关系,使得优胜劣汰、等价交换和关注自我成为社会生活基本准则,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双重效应。一方面,使人们的竞争意识增强,个人潜能得到开发,开拓进取、于创新的精神得到促进;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健全,诚信保障机制还未建立,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和效益原则导致了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思想的滋长,淡化了部分人胸怀大局的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导致了社会上诚信缺失行为的大量出现,从而也影响了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树立。
2.学校因素的影响。第一,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经济诚信教育缺乏正确地认识。许多院校把考试作弊、学术作假作为高校诚信教育的重点,认为大学生的经济活动较少,所以存在着忽视经济诚信教育的现象。例如在贫困学生的认定,奖助学金的评定等方面规章制度不规范,监管力度不到位,对学生的经济行为约束不力。第二,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存在不公正现象。一些学生工作干部和教师原则性不强,在评定奖学金、助学金,甚至发放困难补助款时照顾熟人关系,这些做法本身就违反了诚信原则。目前大学校园的不诚信现象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诚信品质的形成,恶意欠费、不遵守还贷合同、不遵守就业协议、考试作弊等现象屡见不鲜,就是因为高校的一些工作人员没有把诚信教育贯穿在自身教育管理工作的始终。
3.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大学生主观修养不够也是造成其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义利面前,部分大学生往往站在利的天平上,个别学生为了获得奖学金不惜考试作弊;有的学生为了获得助学金等困难补助,在申请书上作假;有的学生为了签到更好的单位很少考虑用人单位利益和学校声誉,从而任意毁约等,这些现象的发生,造成经济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在于部分学生自身思想道德修养不够和法律意识淡漠。
四、加强大学生经济诚信教育的对策
1.营造诚信氛围,强化诚信教育。解决大学生经济诚信缺失问题,需要良好的社会诚信大环境的支持。在全社会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树立“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良好风气,形成人人讲诚信的良好氛围。其次高校在诚信教育中要充分地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校报、宣传橱窗等宣传手段进行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要进行诚信理论宣传。大力宣传诚信的内涵,诚信在社会经济转型期对个人、社会、国家发展的价值以及当前信任危机的危险性等,加深大学生对诚信道德的认识与理解;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使恪守诚信者受到舆论的褒扬,让不守信用者受到舆论的谴责,从而使高校诚信教育有一个很好的氛围和导向。再次,高校要把诚信教育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广泛开展大学生法制教育,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加快高校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和测评体系,强化大学生诚信意识,特别要注意理解学生在银行信贷、就业竞争等社会生活中所面临的一些实际困难,帮助他们走出“两难选择”的困境。学校教育不仅要端正学生在诚信问题上的价值取向,而且要帮助他们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既符合诚信的道德要求,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合情合理的行为选择。
2.完善规章制度,强化监督力度。既要建立健全各种诚信制度和诚信教育制度,以强化诚信教育,还要建立大学生诚信的考评体系和大学生诚信档案。在全校营造出诚信的法制氛围,用校纪校规来规范学生的行为,警示学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关注自己的形象,切莫因小失大而断送自己终生的前程。第一,注意规章制度建设的整体性和教育的导向性,保证各项学生管理工作协调一致,形成管理工作的合力。如陕西省教育厅制定的《陕西省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暂行办法》及《陕西省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暂行实施办法》等就对切实做好困难学生的认定和资助功罪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第二,发挥管理人员的作用,在严格要求、执行纪律的过程中加强诚信教育。对在涉及学生切身经济利益的工作中违反工作纪律的教师和弄虚作假的学生严肃处理。
3.加强社会实践,增强诚信意识。“艰难知人生,实践长才干”。人只有在亲自从事社会实践的基础之上,才能不断深化对诚信的认识和把握。教育者在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完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去观察和认识社会,正确对待诚信的人和学会做诚信的人。诚信教育的关键在于实践,只有在实践交往、处事中养成诚信习惯,同时在实际生活中诚实守信地对人、对事。所以从教育的途径和手段上,诚信教育不能局限于学校的课堂和讲坛,要走向实际生活,走向社会实践。学校要在校内校外为学生创造参加实践活动的条件,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活动中锻炼和体验自己的诚信品质,调动自身内在的品质力量应对外在环境的诱惑和挑战,使大学生在实践中认识不讲诚信的危害性和诚实守信的必要性。
4.加强师德建设,树立诚信榜样。教师在诚信教育过程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一方面是诚信道德的宣讲者,另一方面是诚信道德的实践者。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所有的高校教职工,包括教师、行政人员、服务人员都应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做到诚信为人,诚信做事。尤其是学生工作者首先要以身作则,率先遵守诚信规范。围绕诚信指标,有步骤地实施集认知、情感、行为三位于一体的教育计划。只有高校的领导和教师特别是辅导员班主任首先做到诚信,才有达到言传与身教的完美统一,才能培养出诚实守信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