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等教育扶持经济发展转型途径范文

高等教育扶持经济发展转型途径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等教育扶持经济发展转型途径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高等教育扶持经济发展转型途径

在2010年3月16日美国参议院多位议员联署发起“舒默议案”的前一天,提出该草案的几名主要议员联名向总统奥巴马写了一份名为《美国需要一个制造业政策对抗全球竞争》的信件,要求政府尽快出台一项政策,恢复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2010年3月18日工信部举行的《中国工业经济运行2010年春季报告》会暨转变发展方式研讨会上成为专家和记者们议论的重点。中国企业的确是遇到了新的挑战,这涉及到能否做全球创新领导者的地位问题。以全面创新为核心内涵的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发展发展服务型经济已经显得异常紧迫。工信部为此指出,要在巩固回升向好基础的同时,把大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放在2010年工业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工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教育因其全局性、先导性和基础性地位,必将要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而高等教育义不容辞地承担着深化自身改革,使人才培养、科技创新适应经济转型要求的任务。具体来讲,高等教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化改革,服务于当前经济发展转型任务。

1、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以适应经济转型

实际上,现代高等教育从起步开始,就以服务于工业化、现代化为自己的使命。例如,英国在17世纪兴起的现代大学制度帮助英国成为持续300年的世界强国;德国19世纪的“洪堡改革”所彰显的现代大学制度,开创了大学制度发展的新纪元:以知识、科研为中心的内统筹制度是现代大学的立身之本,以自由、自治为核心的外规划制度是现代大学的安身之道。正是由于“洪堡改革”所彰显的现代大学制度,不仅促进了德国的学术、文化、经济等繁荣,而且推动了全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改革,为德国以及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因此推动了德国的迅速崛起;20世纪美国东西部相继形成的两个世界一流大学群支撑了美国近百年世界超级强国地位。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不断发展的高等教育同样是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引领力量。我国高等教育要始终紧随国家战略、城市发展和时代要求。在全国率先进入大众化、普及化阶段,其鲜明特征之一是实施教育结构调整,在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同时,从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转向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转型的问题在全球化逆转之时更加凸显,积极深化全国高等教育的地域结构、专业结构、生源结构等全方位的调整,担负起变革时代构建中国内生增长动力的伟大职责是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总的来讲,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以全面创新为核心内涵,以发展服务型经济为重心,为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培养模式调整、人才能力结构调整带来了新机遇、新动力。面对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新要求,我们要本着着力提升劳动者素质,提高人力资本在收入分配上的内生谈判力为初衷,在高等教育的地域结构、专业结构、生源结构等调整方面有重大冲破。

1.1协调高等教育地域结构与区域经济结构重新布局和调整方向。重新认识“产业梯度转移论”,正确认识市场力量与经济组织在促进要素生产率上的不同效应,将研发中心、高科技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配置到中心部地区以发挥经济组织和政府在创造内生技术进步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的重要作用,东部沿海则积极利用市场力量,继续着力提升企业的规模效率、决策效率和外向型经济的竞争力,以实现市场力量所指引的帕累托效率。全国区域产业布局一盘棋,努力发挥市场、经济组织对生产率提升的双重作用,为内生发展方式的建立奠定基础。与此相适应,高等教育布局以及中西部高等学校之间的协作与帮扶方式就要面临类似的重大变革。国家重大的教育资源有意识的利用创新性的高校协作与帮扶政策来重新配置,其目的是技术创新基地要力争在西部落地,以此为产业的区域布局做支撑。

1.2高等学校专业结构调整要着力于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此引领新型产业、朝阳产业的发展。进来教育部关于新型本科专业的设置通知和申报就是有力的举措,但是,我们仍然在许多学科上面临着专业方向的调整和转型,教学计划、内容、教材的改革和创新,科研重点方向的延伸和转变,师资队伍知识和技能结构的优化和重组,产学研合作平台的构建和拓展,实验实训软硬件的改造和更新。这样的变革涉及理工类学科,也涉及经管文类学科。高校急需将适应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落实在学校规划纲要、建设计划等顶层设计中,落实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中。

1.3生源结构调整不仅是教育公平的保证,更是服务于发展方式转型的前提。积极将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逐步面向致力于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学生,扩大东部地区和教育部所属著名高校在西部地区的招生数量,为中西部地区发展高科技产业和逐步提升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价值链层次做人才准备。

2、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之道以服务经济转型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创新型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是生产率提升的重要保证,因而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定位之一,当是提升每一个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则应当是“为变革着的工作世界输送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显然,面对变革中的社会,通过培养使学生具有“善于调整、适应变化、超越现状的创造力”是最重要的,我国)现在的应试教育与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城市的要求严重不符。大众化的高等教育阶段意味着上大学和接受高等教育将成为人们必然要经历的“成长阶段”,甚至是一种必须的“生活方式”之一,对高等教育的评价也应逐渐从学术水平如何、能否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上升到对学生“个性创新发展程度”的考量。近来重庆市在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所实施的应用性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就是一个好的探索。在创新型人才的教育过程中,必须充满人文关怀,重视对话、理解、激励和共享,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学生对教师的敬爱,是推动教育创新和发展的原动力,有了情感交流和教学互动,才有创意融合和创新成果。创新人才的培养绝非狭隘的急功近利所能完成。

3、积极开放式办学以加快经济转型

开放式办学,要着力于对内和对外开放。对内开放要以形成支撑经济结构调整的科技和人才体系为目的,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和教育创新体系,促进创新因素向企业集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高产学研合作对人才培养的贡献度,需要协调各方目标价值的差异、利益的分歧,从现在松散、自愿的合作,走向“法律保障、政府推动、战略牵引、市场导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机制;在合作模式上,由单一技术、项目、课题攻关的短期合作,发展为共建开放型技术研发中心、实验实训室、双向人才联合培养基地等;要在可能的各个合作主体之间形成“共赢”的合作办学愿景,合作各方不简单地以单项成果转化、提供学生实习等为目的,而要形成能促进产业改造升级、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战略性、整体性、长期性的战略联盟。另外,我国高等教育还要加快发展国际交流合作,通过合作办学、合作项目等形式,创造机会让更多学生接触世界科技前沿和先进产业,培养师生的全球视野、世界眼光,拓展创新能力,这是提升人才国际竞争力进而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是一次全球的盛会,也是高校开放式办学的一次大好机会。我们要动员组织师生带着热情和智慧参与、服务世博,把世博会期间的各类论坛、活动当作课堂,把志愿者服务作为社会实践平台,在参与中开阔眼界,在服务中提高能力。也要充分发挥在海外合作办学过程中国家文化软实力对国外居民的辐射和渗透作用,利用孔子学院等形式积极传播中国文化,在不断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为产业升级、铸造世界品牌和提升经济竞争优势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