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电力经济投入产出关系研究范文

电力经济投入产出关系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电力经济投入产出关系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电力经济投入产出关系研究

1增量投入产出分析模型

设投入产出表将国民经济分为n个部门,Yi为第i部门最终产品量;Vj为第j部门的最初投入;Xi为第i部门的总产量或总产值。增量投入产出表由基年和目标年2张可比投入产出表的各分量相减后得到。根据增量投入产出表可以得到如下分析系数:

(1)增量直接消耗系数。增量直接消耗系数即j部门增加单位产品时,i部门投入到j部门的产品增量,直接消耗系数增量为目标年和基年的直接消耗系数之差。

(2)完全需求系数与完全分配系数。完全需求系数(bij)为i部门增加单位最终产品时,对j部门产品的完全需要量;完全分配系数(dij)为i部门增加单位初始投入时,对j部门的完全供给量。

(3)增量最初投入系数。最初投入系数(vj)为每生产单位j产品的最初投入;增量最初投入系数为j部门增加单位产出时最初投入的增量,最初投入系数增量为目标年和基年的最初投入系数之差。

(4)部门增量中间投入系数与部门间中间投入弹性系数。部门增量中间投入系数为j部门增加单位数量产出时中间投入增量;部门间中间投入弹性系数为第i部门对第j部门投入价值量变化率与j部门产出价值量变化率之比。

(5)最初投入弹性系数与部门中间投入弹性系数。最初投入弹性系数为j部门最初投入变化率与j部门产出变化率之比;部门中间投入弹性系数为j部门中间投入变化率与j部门产出变化率之比。

(6)电力前向关系系数与后向关系系数。

电力与第j个部门的前向关系系数计算公式为:

(7)电力间接效益。设电力为第j部门,其对其他部门的完全需求体现其对经济的拉动效益为L,不考虑其对自身的影响。

设电力为第i部门,其对其他部门的完全供给体现其对经济的推动效益为P,不考虑其对自身的影响。

2基于增量投入产出的电力经济关系

根据1981—1995年的6张可比价表[7],得到5张增量投入产出表。从结果看出,煤炭及炼焦工业、化学、机械等部门的电力直接消耗系数增量均为负,说明这些部门的电力使用效率在提高;其他各部门对电力的中间投入弹性系数均为正值,且弹性系数很大,尤其是冶金业、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业、化学业等,说明其发展也大大带动了电力的发展。

根据式(1)、(2)计算电力与各部门的关系系数,如图1所示。得出电力工业主要拉动的部门有煤炭及炼焦工业、机械工业、石油与天然气工业、商业饮食业、运输邮电业、化学工业等。电力工业推动的主要耗电部门有化学工业、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工、冶金工业、机械工业和煤炭及炼焦工业等,其耗电系数变化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化学工业和机械工业的电力消耗系数呈稳定下降趋势,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工业、冶金工业和煤炭及炼焦工业对电力的消耗时高时低,但整体趋势是下降的。

电力工业在1981—1995年重要系数变化如图3所示。从增量中间投入系数看,上下波动较大,1992—1995年该系数高达6.71,与同期带来的经济负效益相吻合;从其他部门对电力的中间投入弹性系数看,呈现增长趋势,到1992—1995年达到最大,说明电力工业总产出的变化引起中间投入很大的同方向变化;最初投入系数增量小且正负相间,说明电力直接经济效益不大,是成本、电价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造成。

分析电力工业对其他产业拉动与推动作用得出,该作用显著,尤其是对第二产业的推动作用较大,如表1所示。电力工业拉动与推动产生增加值占GDP的比例为2%左右,该间接效益占GDP比例是其直接效益占GDP比例的1~2倍,且呈现增长趋势。

3结语

(1)电力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其拉动的主要部门有煤炭及炼焦工业、机械工业、石油与天然气工业、商业饮食业、运输邮电业、化学工业等;推动的主要部门有化学工业、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业、冶金工业、机械工业和煤炭及炼焦工业等。各部门耗电系数总体呈下降趋势,若继续进行结构调整与技术创新,将更有效地推动对电能的节约。(2)1981—1995年,电力中间投入弹性系数波动较大,中间投入增长较快,可能由生产效率不高或电气化程度提高等多因素造成;电力直接经济效益低,电力部门应进行结构调整,控制成本等;我国应进行电价机制改革,使其更好地反映电力的社会经济价值。(3)电力对其他部门经济效益有极大的拉动与推动作用,有的年份间接效益比直接效益还大,且呈现增长趋势,对电力工业经济效益的评价,应从完全经济效益的角度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