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协调发展方式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人口众多所造成的影响。我国虽地大物博,但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这情况导致了我国人民在食物、衣物、交通、住房等基础设施方面所消耗的资源远超他国。这就对环境资源的要求造成了较大的压力,我们获取自然资源的来保证生存远高于其他国家。但如果在获取资源过程中我们采用了极端的方式或获取方式不合理,这就为环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因此,对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与自然资源不足便成为了经济发展矛盾的突出问题之一。生产力水平较低。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我国的中心经济目标目前是以实2)现经济建设为基础。这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存在一定的冲突。我国要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因此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目前的第一要义。而生产力的发展就需要耗费大量的自然资源,这就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与破坏。3)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的意识淡薄。循环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生产力的转型,也需要消费者的配合。如果在消费中偏向于节能环保,那么在生产过程中便自然形成发展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产业。但由于我国处于生产力初级阶段,对于低碳环保意识较为淡薄,因此在发展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过程中较为困难。
2促进我国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协调发展方式
2.1企业的配件
对于企业要树立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的理念。企业作为经济的微观主体,在经济链条中扮演着巨大的角色。企业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要注重自身在社会效益中的作用,这有助于制定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中“减量化、再利用、循环利用”和“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原则。对于生产产品的后续问题中,对于过度包装问题应加以注意。如:在德国饮料在售卖过程中,饮料瓶是需要押金的,当喝完的饮料瓶拿回超市回收时可得到相应的返回押金措施,这就大大节省了垃圾的产生,同时也使资源再利用得到了有效的解决。这种方式可以同时可采用在我国的某些产品生产中,过度包装中产生的“垃圾”完全可使其再次利用。因此,企业要配合政府,积极推进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转型。
2.2个人消费观念的转变
消费着作为产品的终端环节,在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发展中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因此,在消费者是否支持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于从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型是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公众有保护环境的责任与义务。其次,公众的参与有利于提升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营造社会氛围。就目前而言,市场中的各种行为都与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相悖,所以,改变消费观念,提升消费者绿色消费素质。鼓励消费者使用环保低碳产品,使其成为一种消费习惯。但这种转变是需要时间、过程的,因此,这就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配合,例如,媒体等宣传渠道,教育渠道等各方面的引导,使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成为发展理念,节约资源,绿色消费以及将废弃包装材料得到重用。努力营造良好的低碳,循环消费氛围,营造良好的群众基础。
2.3积极发展新技术
科学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的技术基础。只有不断创新科学技术,并应用于生产创造中去,才能够大幅度提升生产技术,最终达到节能减排,促进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发展。但就目前而言,对于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发展中的技术能力还有所不足,这点就阻碍了其发展,因此需要我们务必加强此类技术的发展,加大对创新技术的投入。
2.4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目前我国属于第一二产业稳步发展,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的阶段。目前我国产业结构组合为第一产业占百分之10,第二产业为百分之50,第三产业占40,较传统产业结构而言,我国产业结构有了较大的改变,但与其他国家相比,产业结构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的百分之70以上,这就需要我国必须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使我国成为服务密集型,知识密集型,技术管理密集型国家,使服务业成为推动GDP的主要产业,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高能耗产业较多,所以,我们必须转型发展,提高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浪费,鼓励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出台有助于新能源产业及第三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大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投资力度。
3结语
综上所述,建设和谐社会是每一位公民的愿望,但和谐的社会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更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系。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离不开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发展。这需要政府、个人、企业等共同努力,在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低碳化规范,低碳化也是实现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加强新能源开发利用,推动现有能源产业技术改造,建立全民共识,是促进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美多,陈伟.绿色经济视野下的低碳经济发展新论[J].现代经济信息,2018(17):21-22.
[2]龚苗苗.我国绿色包装产业发展路径研究——基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协调发展的视角[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8(4):13-16.
[3]刘爽,苗成立.基于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1):89.
[4]陈茹.绿色经济理论下的我国低碳经济创新发展途径[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3):101.
作者:杨怡 单位:海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