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低碳经济下汽车营销风险分析范文

低碳经济下汽车营销风险分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低碳经济下汽车营销风险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低碳经济下汽车营销风险分析

摘要:

节能环保的低碳经济逐渐成为了如今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在一定程度上给汽车行业的营销工作带来了许多风险。本文主要研究了汽车营销的风险、车企业的营销风险规避途径。

关键词:

低碳经济;汽车营销;风险;规避对策

目前,人类面临着世界能源紧缺、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节能环保的低碳经济俨然成为了发展主流,尤其对于汽车行业而言,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存在着诸多的营销风险,需要制定出适宜的规避对策。

1.汽车营销风险的理性分析

1.1宏观层面上的风险

(一)处于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不发达国家设置贸易壁垒埋下的风险。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国家间的贸易合作也越来越频繁,一些发展中的国家出于保护本国经济的目的,设置了对外贸易壁垒。另一方面,当前的经济发展还是需要依靠高耗能产业,当做支柱而带来的风险。工业发展仍需要煤炭等能源的支持,再加之生产技术本身的落后性,鉴于此,要想达到汽车生产低碳化的目标,相关的汽车生产制造商还需要任重道远。

(二)气候变化埋下的风险。当今国际经济发展仍然处于一个高耗能经济发展模式之下,这种发展模式的特点就是将环境牺牲作为经济发展的条件,很大程度上会致使全球气候变暖。如果相关机构不及时对这种不良经济发展结构进行改变,最终会造成全球气温上升,从而制约着全球生产总值,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损失可以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0%左右。

(三)发达国家最先应用低碳核心技术埋下的风险。一些发达国家正在研发低碳发展的核心工艺,需要最先对低碳技术进行垄断,以便高价向不发达国家出售,在此基础上,给我国汽车的生产、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风险,阻碍着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

1.2微观层面潜在的风险

(一)汽车生产的风险,我国汽车生产工艺水平相对较为落后,再加之本身生产数量过多,严重背离了低碳经济的口号。

(二)相关市场销售的指导经验、体系不足,在我国实际的汽车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市场销售的实战经验、营销指导理念的不科学性成为了一大潜在的风险,最终致使企业难以切实满足市场动态的需求,难以真正的把握需求变化趋势。

(三)难以由降低价格来获取得到销售量的风险,产能的过剩现象在国内的汽车市场已成为较为常见的情况,为了更大地获得企业在汽车市场的优势,汽车厂商需要不断降低价格,价格战也就伴随而生,然而消费者在实际消费中会怀有买高不买低的心理特征,会出现即使降低了价格,可销售量仍未上涨的现象。

2.汽车企业的营销风险规避途径

2.1贸易风险、气候危机的规避规范

2.1.1鼓励创新

要想我国的汽车行业有效的实现新能源的汽车战略,就需要我国各级政府加强对该行业的创新鼓励力度,发挥好新型能源汽车在城市中的示范推广作用,切实投入资金,加强补贴资金的量,进一步促进电动汽车以及相关零部件的规模化、产业化。

2.1.2强化低碳经济的转型速度

要想尽快完成向低碳经济转型的目标,对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推广成为了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实际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技术发展的规律,在发展阶段需要政策的有效引导,切记不能过早地扩大规模。

2.2产业风险的防范

对国家相关相应的政策以及产业环境的具体变化进行切实的关注。由于我国低碳产业目前仍处在一个刚刚起步的时期,需要国家大力的扶持。然而如今大部分的汽车生产厂商均逐渐走上了一条全面推动低碳产品的道路,给产业竞争的状态带来了较大的转变。这就需要国家发挥好宏观调控的主导地位,对进行相应的调整,确保产业的有序性。在及时注意国家政策、产业环境变化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对风险进行感知,以此制定相关的规避对策。

2.3低碳核心技术风险的防范

众所周知,每一件事物均具有两面性,由于一些技术领先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以及越来越激烈的低碳核心技术竞争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推进我国自主技术的创新,以便与国际先进技术潮流相适应。

2.4树立绿色营销观

要想有效构建一个绿色营销观念,这就需要企业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好生态、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目标,帮助消费者、企业、生态环境、社会的和谐化。汽车企业加强对产品研究的全面性,最大化的满足消费者的要求,适时地引导需求,防止由于不合理需求而导致不合理生产、消费方式的出现。总结综上所述,汽车营销工作一门系统的科学,我们简析了汽车营销的风险、车企业的营销风险规避途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维护汽车营销工作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殷达方.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6,01(2):139-143.

[2]金磊,贺俊.机械自动化技术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探讨[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5,12(5):111-114.

[3]刘志文.自动化机械制造系统中的检测技术的应用探讨[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4,36:318.

作者:向绍卿 单位: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汽车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