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低碳经济下经济发展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山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现状
我国并没有对碳排放的直接监测数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碳排放的增加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因此大部分测试研究都是基于对能源消费量的测算得来的。可再生能源基本不产生碳排放,因此本研究仅选取煤炭、石油和天然气3类一次能源消费量乘以各自的碳排放系数来测算山东省碳排放量。碳排放系数是指每一种能源燃烧或使用过程中单位能源所产生的碳排放数量。我国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国,但对山东省而言,能源消费结构更是严重失衡。2012年山东省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消费比重75.21%,煤炭消费导致的碳排放比重高达80.42%,因此山东省能源消费结构具有较大的优化空间。
2碳排放预测模型建立
2.1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费的驱动力。当经济发展方式从农业转向工业、从封闭走向开放时,能源消费大量增加,因此大量的碳被排放到的自然界中。②能源强度。能源强度是指能源利用与经济产出之比。同等经济产出下能源强度越低,碳排放量越少。③产业结构。以2012年数据为例,山东省第一产业的能源强度为0.1188t标煤/万元,第三产业的能源强度为0.3023t标煤/万元;而具有高耗能、高碳特征的第二产业的达到1.1306t标煤/万元,分别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9.52倍和3.7倍。因此,能源强度高的产业所占比例越高,碳排放就越多。④城市化水平。城市化的本质是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为现代化工业生产方式。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加能源消费中的生活消费部分,因此,作为人口、建筑、工业、交通、消费的集中地,城市一直是耗能、碳排放的“重灾区”。⑤人口。随着人口增长,为满足人们的电力、工业、交通、住房等方面的需要,更多化石能源将被开采和消耗,增加了碳排放。⑥对外贸易。随着碳密集排放行业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会加大后者的碳减排压力。另外,通过地区间产业的转移、环境保护开支的增加及技术的引入,可以减缓碳排放。因此,对外贸易对碳排放具有两面性。
2.2模型构建
人口增长不仅对碳排放有直接的影响关系,也会通过影响其他因素间接的影响碳排放。因此,为了避免经济社会指标选取的重复性,本文选取1980~2012年山东省人均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作为碳排放指标,人均GDP、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对外贸易开放度作为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的经济社会指标。所有数据均来源于山东统计信息网和《山东统计年鉴》。平稳性检验。协整分析要求建立在同阶单整的数据基础上。原始时间序列均存在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因此有必要对数据的平稳性进行检验,本文采用ADF检验法。在平稳性检验之前,为消除数据的异方差性,对数据分别取对数。,系统变量均为I(1)序列,满足协整分析的条件。协整分析及模型建立。采用Johansen极大似然法对变量系统进行协整检验。通过使赤池(AIC)和施瓦茨(SC)同时最小的原则确定最优滞后阶数为2,通过构建最大特征值(MaximumEigenvalue)检验统计进行检验。协整方程所有变量在5%的置信水平下均通过t统计量检验,且模型整体具有较高的拟合度。从协整分析来看,在长期内人均GDP、能源强度、产业结构(第二产业比重)和城市化水平同人均碳排放呈正相关关系,对外贸易开放度同人均碳排放呈负相关关系,这符合各影响因素对人均碳排放的现实经济意义。人均GDP、能源强度、产业结构(第二产业比重)和城市化水平每变动1个百分点,分别带动人均碳排放同向变动1.0167、1.0252、0.0886和0.0487个百分点;对外贸易开放度每变动1个百分点,带动人均碳排放反方向变动0.1147个百分点。其中,对人均碳排放影响最显著的因素为能源强度和人均GDP,这与山东省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密切相关,煤炭能源效率低且含碳量高;同时表明山东省经济发展严重依赖能源消费。对外贸易开放度的负效应说明尽管山东省对外贸易较粗放,资源密集型和低附加值出口品占较大比例,但随着技术研发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品比例的不断增加,长期来看对外贸易将会逐渐降低碳排放。
3山东省“十二五”碳排放情景分析
3.1影响因素未来值的设定
依据山东省经济社会主要规划和中长期目标以及关于未来经济趋势的分析,从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出发,为山东省设置了3种不同的发展情景:基准情景、强化低碳经济情景、粗放型经济情景。①人均GDP。《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山东省“十二五”规划)提出地区生产总值的发展目标为“年均增长9%”,因此设定基准情景下GDP总量的年均增长率为9%,并分别取8%和10%为其他两种情景的GDP总量年均增长率。同时,山东省“十二五”规划提出山东省人口年均增长率小于0.6%的约束性目标,进而计算得到基准情景的人均GDP年均增长率为8.35%,其他两种情景的人均GDP年均增长率分别为7.36%和9.34%。②能源强度。山东省“十二五”节能规划强调,到2015年,万元GDP能耗降低到0.85t标煤,比2010年的1.02t标煤降低17%(按2010年价格计算GDP)。因此设定-3.66%为基准情境的能源强度变化率,其他情景值的设定则依据林伯强等(2009)通过对不同经济增长背景下能源需求总量进行研究,得到的能源强度指标的变动幅度在0.3~0.5之间的结论,因此在基准情景基础上分别向下、向上调整0.5个百分点得到其他两种情景的能源强度变化率。③产业结构。山东省“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到2015年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7∶48∶45,2010年山东省三次产业比例为9.1∶54.3∶36.6。据此计算出“十二五”时期基准情景下第二产业GDP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年均变化率为-2.44%。根据何光一(2010)采用计量经济模型对山东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GDP每变动一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则同向变化0.5个百分点,对应其他两种情景GDP总量年均增长率为8%和10%,因此分别取-2.94%和-1.94%为另外两种情景下第二产业比重的年均变化率。④城市化。在山东省“十二五”规划关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发展目标描述中,全省城镇化水平要求达到55%以上,结合2010年末49%的城市化水平,可计算出基准情形下城市化水平的年均增长率为2.34%。参考林伯强等(2010)对城市化阶段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分析中城市化水平不同情景的设定,在基准情景基础上分别向上、向下调整0.4个百分点得到其他情景假设。⑤对外贸易开放度。对外贸易开放度增长率是由进出口总额和地区生产总值确定的。由于山东省“十二五”规划并未明确规定到2015年进出口总值的变化指标,因此本文根据“十一五”期间进出口总值19.6%的年均增长率,结合2011年和2012年山东省进出口情况,推算出“十二五”期间进出口总值18%的年均增长率;结合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8%、9%和10%的三种情景,则分别对应于对外开放度年均增长率为5.80%、5.02%和4.26%。
3.2碳排放预测
根据上一节对各影响因素指标值年均增长率的设定,利用协整方程,计算得到“十二五”期间山东省人均碳排放的年均增长率和2015年山东省碳排放总量。
3.3情境分析
综合分析各情景预测结果,“十二五”期间山东省碳排放总量的年均增长率变化范围是2.49%~4.66%,2015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取值区间约为31023.77×104~34461.88×104t。与2010年相比,经过5年发展,山东省2015年碳排放将在2010年24990.84×104t的基础上增加24.14%~37.90%,而碳排放强度(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碳排放量,地区生产总值按2010年价格计算)则将在2010年0.63t/万元的基础上降低9.98%~18.96%。山东省“十二五”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碳排放比2010年降低18%的目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2011)在对“十二五”时期各省分配的碳排放额度进行初步估算后,给出山东省“十二五”碳排放强度下降幅度估算值为19.1%。由此可见,本文的预测结果与国家和山东省规划目标相符。在基准情景下,本研究采用了山东省到2015年的经济增长目标(GDP年增长率为9%)、节能目标(万元GDP能耗比2010年降低17%)、产业结构调整目标(三大产业比例为7∶48∶45)和城乡发展目标(城市化水平在55%以上),并结合山东省实际推算出经济增长目标下的对外贸易开放度指标值,得出在2011~2015年间,山东碳排放总量仍将面临3.47%的年均增长,且碳排放总量将在2015年达到约3.25×108t。另外,基于碳排放与GDP增速,得出碳排放强度年均下降速度为3.20%,意味着2015年的单位GDP碳排放量将在2010年的基础上下降15%,略低于18%的减排目标。强化低碳经济情景为实现减排目标设定了一个较为乐观的前景。经济的较低速增长、能源强度的较快降低、城市化进程以及对外贸易扩张速度较慢、第二产业比重得到更大程度的优化,均放缓了碳排放量的增长。此情景下,山东碳排放总量的年均增长率降低到2.49%,同时2015年碳排放强度在将在2010年的基础上降低18.96%,能够超额完成减排目标。粗放型经济情景则为将来的碳减排设定了一个较为悲观的发展前景。此时山东碳排放总量的年均增长率接近5%,2015年碳排放强度在2010年基础上的降低幅度也相应降低到10%以下,与18%的减排目标值相比,效果十分不理想。
4相关对策
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对碳排放均有重要影响,但较高而稳定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障就业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因此,为保证碳排放目标的实现,在倡导节能生活方式、改变不合理消费行为的基础上,我们应把调整重点放到降低能源强度、优化产业结构和改善贸易结构上。
4.1优化能源结构,加大技术投入
煤炭利用效率低且含碳量高,因此山东省应依托胜利油田加大对石油天然气开采技术的研发投入,同时加快沿海城市LNG设施的建设,努力提升石油天然气的供给能力;另外还应加大对清洁能源建设工程的支持力度,如德州“太阳能城”等。此外,增加科技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可从根本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进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因此,山东省应注重国内外先进能源利用技术的引入和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能源开采、转换及利用环节的技术创新,尤其是与碳减排直接相关的燃料使用转换环节和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的开发应用,不仅从源头上控制碳排放,还能通过后续处理实现减排。
4.2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
加速产业结构升级,带动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是减排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表现:高能耗的原材料产业和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明显下降,低排放的金融、服务、信息等产业迅速发展;其次,各行业的技术含量显著提升,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进行资源整合,加快产品和服务升级步伐。另外,“黄蓝战略”的实施,立足于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与海洋资源优势,着力于建设国家级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加之10个重点产业的确立,将引领山东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高端高质高效产业的发展。
4.3完善政策机制,构建绿色贸易体系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普遍存在着政府干预过多、行业准入门槛过高、监管不到位等诸多问题,因此通过不断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打破行政垄断,立足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是山东省发展的必由之路。另外,政府要积极构建完善的绿色贸易体系,将环保、能耗、用工、设备水平等指标纳入审核范围,尝试综合运用碳税、气候变化协议、碳信托基金等经济政策,在减少碳密集型行业进入的同时,在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等领域实施产业招商,充分利用山东省乃至整个中国在全球化、制度安排、产业结构和技术革命上的后发优势,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并促进我省的中长期发展。(本文来自于《中外能源》杂志。《中外能源》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张传平高伟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