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低碳经济的产业升级影响及对策范文

低碳经济的产业升级影响及对策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低碳经济的产业升级影响及对策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低碳经济的产业升级影响及对策

一、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

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产业结构优化、高级化的内涵是能源和各产业的绿色化、低碳化,即按绿色发展要求,采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效率,按生态循环与平衡原理,优化产业布局,按照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方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发展中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由此可见,低碳经济需要绿色低碳产业作支撑。实现产业的低碳化、绿色化,是低碳经济发展中产业优化升级的题中之意。它主要包括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升级、提高能效、节能降耗、产品向价值链高端发展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两方面的内容。依据国务院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江西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在“十二五期间要求下降16%,加上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江西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形势都将日益严峻,这些都给江西产业带来低碳转型的压力和要求。江西要实现低碳经济下的绿色发展,提高经济的发展效能,有效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必须依据低碳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遵循低碳经济发展路径,推广低碳技术,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实现产业的低碳调整和升级。有鉴于此,本文基于低碳经济模式,梳理影响江西产业低碳升级的因素,探讨相应的解决之道,对于推动江西产业低碳升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江西产业低碳升级的主要有利因素

(一)能源结构优化为产业低碳升级提供了能源条件“十一五”以来,基于“缺油少煤乏气”、能源消费总量超50%外部调入、传统能源供给结构不适应经济平稳快速发展需求的现实困境,江西近些年着力于优化能源结构,在风能、生物质能和核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主要举措有:充分利用环鄱阳湖等地区的风力资源,大力发展风力发电,改善了电源结构;依靠铀矿资源和铀产品大省优势,将新能源振兴和清洁能源发展规划的重点放在核电,使江西成为国家能源规划中东中部核电站建设带的组成部分和优先发展核电的内陆省份;重视产学研机制建设,成立全国首家生物质转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技术促生产,建成日产60吨的生物柴油生产线,生产出我国第一桶车用生物柴油,实现了生物柴油和生物质能发电等项目的新突破。这些都为江西产业低碳升级提供了能源条件。

(二)创新能力增强为产业低碳升级提供了技术动力进入“十一五”以来,江西研发投入和技术中心数量一直保持着平稳增加态势,研发投入从2002年的10.7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87.15亿元。在10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中,有8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6家产学研合作示范培训基地。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有机硅、半导体照明材料、稀土、铜等有色和非金属材料以及太阳能多晶硅等先进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高新技术成果。“十一五”时期,共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23项,省级科学技术奖524项,分别比“十五”期间多11项和166项。其中,高强度船板开发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使新钢在高强度船板市场上的占有率连续两年居全国第一,成为世界一流造船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同时,伴随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加速推进。典型例子是晶能光电与南昌大学合作开展的一系列关键技术攻关,获得发明专利100多项,实现了LED原始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总之,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实现的产业化成果,使得江西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5年的45.6%提高到现在的50%以上。创新能力增强为产业低碳升级提供了技术动力。

(三)生态经济成效显著为产业低碳升级奠定了生态基础依据“生态立省、绿色发展”、“建设绿色生态江西”、“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等重大发展战略,江西省认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一方面,江西致力于直接减排,通过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落实,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大力改进生产工艺技术,减少主要污染物的排放,不断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效率,全面完成了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十一五”时期,取得了万元GDP能耗下降20.04%、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7%、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5%的成绩。在中部六省中,江西单位GDP能耗指标比较低,排名第一,2011年万元GDP能耗下降至0.651吨标准煤。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碳汇林业,致力间接减排,全面推进了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重点实施了天然阔叶林禁伐、生态公益林保护、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大力推进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森林覆盖率由2005年的60.05%提高到2010年的63.1%。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更重要的是,从2009年获批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至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推进加速,2012年实现生产总值7627亿元,占全省的58.9%。2012年全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增加值1932.38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为14.9%,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生态经济区主体地位初步显现,为江西产业低碳调整奠定了生态基础。

(四)产业结构优化为产业低碳升级提供了产业基础江西产业发展在“二三一”的产业格局巩固和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低碳调整和升级的端倪,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具体表现为: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增长,对工业乃至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日益显现。2011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9%,占GDP的比重达8.6%,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首次超过1/4,达25.4%。2012年1-11月首次突破千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027.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3.6%。二是高耗能行业增速逐步趋缓,低碳产业群成为经济助推器。以2011年1-7月为例,江西绿色食品制造业、文化及创意制造产业、生物产业实现收入分别为605.0亿元、508.69亿元、275.5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9%、60.4%、24.1%。江西实现了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的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产业的快速增长。三是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快速。“十一五”期间,江西省设施农业、生态养殖业、休闲农业等新兴农业得到快速发展,种养业发展向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推进,优势产业集聚明显加快。四是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现代服务业不断发展,比重从2005年的53.5%上升到2010年的63.9%。

三、江西产业低碳升级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经济总量偏小、粗放型增长是制约产业低碳升级的根本原因

首先,江西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总量依然偏小,经济欠发达的现状仍未改变,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在全国仍处于中下游水平。以2010年的数据为例,江西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总收入分别仅占全国的2.4%、3.2%、1.5%。其次,虽然江西在推动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和推行清洁生产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水泥、钢铁行业等高能耗、高污染、装备差的落后产能依然占到了总产能的30%左右,粗放型增长方式仍未根本转变。江西省低碳经济发展配套的污染治理、废物利用、清洁生产等低碳技术仍然处在较低水平。2004年,江西省工业废水重复利用率为45.69%,较1999年的全国水平低近8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为25.8%,与全国近60%的平均水平相比差距甚大。《中国科学发展报告2011》显示,江西国内生产总值(GDP)质量内涵与排序位列全国倒数第10位,表明江西经济发展距离理性高效、少用资源、少牺牲环境与综合降低自然成本、生产成本、社会成本和制度成本的“品质好的GDP”还有很大差距。因此,经济总量偏小、粗放型增长是制约产业低碳升级的根本因素。

(二)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是产业低碳升级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江西服务业发展虽有所加快,但受原有基础较为薄弱、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以及服务业外包较少等因素影响,增速滞后,服务业占全省GDP的比重从2010年的32.2%下降到2011年31.1%,下降了1.1个百分点,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8个百分点,低于中部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位居第25位,处于较落后水平。2012年虽然上升至34.5%,与2009年基本齐平(见表2),但产业结构总体偏重。同时,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够强。2011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28.3%。同时,耗能较低的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更为滞后,服务业内部构成仍然以传统服务业为主,信息、咨询、科技、金融、房地产等服务业发展不足。总之,耗能低的服务业发展滞后,能耗高的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过大,将直接制约江西经济绿色发展和产业低碳升级。

(三)能源利用率偏低,产品能耗高,低碳化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

一方面,江西无论整体技术水平还是低碳技术水平都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低于沿海发达省份。在这一现实背景下,江西企业整体技术水平不高,缺乏关键核心技术,主要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与国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部分高耗能产品单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2009年为例,在统计监测的55种产品单耗中,有26种产品单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占47%。其中,单位合成氨生产综合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2%,每吨纱(线)混合数综合能耗高13%,机制纸及纸板综合能耗高10%。另一方面,由于政策手段单一,江西尚未建立起系统的有效的低碳化激励约束机制,节能减排工作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制约,不能综合运用行政、税收、补贴、金融等手段解决外部性、垄断和市场失灵的问题。再加上政府投入机制不稳定,金融系统对低碳技术项目支持不够,“奖励少、惩罚多”,使得低碳技术的改造和应用成本较高,不少中小企业缺乏发展低碳经济的内在动力。大型企业尤其是垄断企业凭借其垄断地位就能获得超额利润,能源环境成本的约束作用弱化,发展低碳经济的外部压力不足,导致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现象大量存在。

四、江西产业实现低碳升级的应有之策

低碳产业发展受到外部环境、发展阶段、能源结构、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制约影响,基于江西产业低碳升级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江西产业实现低碳升级应将重点放在以下方面:

(一)加快产业低碳调整,构建低碳产业体系

基于江西经济总量偏小、粗放型增长的经济发展现实,江西必须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低碳化经济转型的战略重点。在建设以“六大发展区”和“八大工业基地”为核心的低碳工业产业群,在推进“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和“江西省十大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加快转型升级,努力构建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服务业协调发展的新型低碳产业体系。在推进产业低碳发展过程中,首先,应注重增加水、森林和绿地等资源,提高碳汇能力,形成生态农业。其次,需要进一步加快淘汰火力发电、钢铁、水泥等高能耗、高排放行业的落后产能和生产工艺,有效降低GDP中的碳强度,控制重化工业的比重,从而控制对能源消费总量的过度需求。同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行业,加快培植新能源、生物制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低碳工业。最后,充分利用投资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引导资金投向符合低碳经济要求的、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有较大带动作用的项目,引导资金往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新能源等低碳、高效产业的转移,通过设备的更新换代实现生产手段的升级,并且提高“高碳”产业准入门槛,严格控制“高碳”排放产业的引进和投资扩张。

(二)重视低碳技术创新和低碳技术激励

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产业低碳转型升级的核心和关键。目前,我国低碳技术的开发和储备滞后于发达国家,缺乏核心技术的前期积累,自主创新能力差,低碳技术水平不高制约产业低碳升级的步伐,而江西这一情况更甚。目前,江西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仅为1%左右,发明专利申请数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中部省份,科研投入和创新产出水平都处于较低层次。从企业创新能力看,江西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数仅占到全国的1%左右,新产品实现销售收入居中部最后一位。当前,应强调两个举措:一是重视低碳技术创新。政府应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管理咨询等方面构建有效的企业低碳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建立产学研联合机制,推动产、学、研联合科技攻关,搭建低碳技术创新平台。江西目前已经做了一些有效的安排和工作,例如,建立江西省低碳电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就是构建科技创新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为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科技支撑。二是加强低碳技术激励,鼓励企业开发低碳先进技术。政府要站在战略的高度,建立节能专项资金,对企业节能、低碳技术改造方面给予更有力的支持,鼓励节能技术、设备和工艺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同时,统筹技术研发和项目建设,在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组织实施低碳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示范工程,重点发展低碳建筑材料、低碳运输、绿色照明技术等经济适用的低碳技术。

(三)加快传统高碳产业的低碳化创新和改造

目前,江西高耗能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依然超过40%,传统高碳产业的低碳化升级改造与调整是当务之急。因此,必须依托现有低碳技术,加快传统高碳产业的低碳化创新和改造,把重点放在能源、钢铁、汽车、交通、冶金、化工、建材、机械制造等传统高碳产业的低碳创新和改造上,注重引入碳捕获、碳中和等先进低碳技术,积极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政府部门应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充分调动传统高碳企业低碳化创新和改造的积极性,鼓励企业在技术、流程、制度等方面作出低碳创新行为,以更好地提高资源生产率及能源利用率。政府应通过技术标准、产业优先发展政策、产品和流程标准等多种手段,鼓励企业把生态环境意识贯穿于产品和生产工艺设计中,调整产品结构,增加低碳产品的比重,引导与规范低碳产品的开发与认证,淘汰落后的高碳产品、实现技术进步与效率改善,进而推动产业升级。我国已经出台了低碳领域相关产品和技术的扶持政策,其中包括鼓励使用获得低碳认证的家用电冰箱、家用空气调节器、平板电视等六类产品,编制了“国家优先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并正在逐步建立低碳产品政府采购制度,将低碳认证产品列入政府采购清单,完善强制采购和优先采购制度,逐步提高低碳产品采购比重。因此,落实政府“低碳”采购政策,由政府购买和使用符合低碳认证标准的产品和服务,利用政府消费的推动作用,为江西传统高碳产业的低碳化创新和改造助力。

(四)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碳汇林业

充分利用江西生态优势,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发展,并使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互促进,形成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在农业生产与生态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发展种植、养殖及绿色农产品加工制造业,加大绿色农业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力度,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现代化。优先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都市农业、休闲农业等特色农业,通过特色农业的聚集,形成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低碳农业产业集群,提升农业的减排和碳汇能力,强化第一产业的低碳特征。同时,利用江西林业大省的优势和潜力,大力发展碳汇林业。多渠道增加造林和森林经营的投入,争取公共财政支持,加大植树造林的投入,进一步探索建立长期、稳定的碳汇造林资金投入机制,确保森林资源数量增长、质量提高、碳汇增加。确保森林抚育经营和可持续管理,强化现有森林资源保护,提高森林生长率和蓄积量。开展好绿色屏障建设,加强林、草业生态体系建设,保护好鄱阳湖流域及主要支流森林资源,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原则,积极建设沿湖、沿河、沿路生态保护带。

(五)积极发展服务业

服务业是低耗能、低排放的行业,具备低碳特征,要从根本上实现江西产业的低碳化升级,需要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一方面,必须注重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知识、技术等“软投入”为主,能源、资源消耗的“硬投入”少,对于降低工业交易成本和商务成本,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构建节约型产业模式和绿色增长方式具有重大作用。生产性服务业是江西省服务业发展中的软肋,应充分利用江西的资源、区位和人力资源等优势,将发展重点放在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保险、研发设计、商务服务等方面,促进资源集聚、产业集群、服务集成等。同时,大力发展旅游业、文化产业、科教服务业、中介服务业、社区服务业、公共服务业等具有发展潜力、符合发展趋势的新兴服务产业。另一方面,提升传统服务业低碳化水平。在传统服务业领域,应当通过改进管理理念和模式,加强节能、可再生能源等新技术和产品应用,加强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加快提升传统服务业低碳化发展水平,促进服务业全面向低碳化方向转变。

(六)用好用足国家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

当前为应对气候变化,全球主要经济体都选择了低碳经济转型,纷纷把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制药等绿色低碳产业作为新一轮发展的重点,在投资、科技开发、政策支持等方面,给予了极大的倾斜,形成了以新能源产业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我国也推出一系列规划和政策,从多方面力促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我国《“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5年,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的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发展目标。由发改委等部门研究提出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具体方案《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即将出台。该方案拟通过市场化机制和激励性政策来实现节能环保产业“十二五”规划目标。国家拟将通过一揽子财税政策扶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推动工业、建筑、交通和公共机构、城镇化等重点领域的节能,发展一系列低碳产业。此外,国家将进一步完善经济政策,研究扩大绿色产品消费的补贴政策,引导并促进绿色低碳消费。鉴于此,江西各级政府应用足用好国家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各项相关政策,加快制定与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相配套的政策,用政策来引导江西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助推经济发展模式向“低碳模式”转变,同时应配套出台鼓励低碳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法规,采取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措施,引领企业开发先进的低碳技术,研究和实施低碳生产模式。除了上述应有对策外,通过积极培育低碳消费市场,改变公众的消费选择来引导企业开发低碳技术和产品,也可以从消费需求层面推动江西产业的低碳发展。为此,江西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需要加强公众对健康、节能、环保、低碳的消费认知,培育良好的生态文明意识和行为方式,使低碳消费观念深入人心,引导市场对低碳产品的消费需求,倡导绿色消费,使公众自觉践行低碳消费,使有效需求与江西产业结构的低碳调整相契合,更好地促进江西产业的低碳发展。

五、总结

江西要实现低碳经济模式下的绿色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其中工业比重大且工业内部主导行业以高耗能行业为主是其突出问题。高耗能行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决定经济结构,江西发展低碳经济,必须以产业低碳升级为支撑和切入点,必须改善“高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的产业链条与产业结构,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作为欠发达的中部省份,江西工业化起步晚,经济模式和工业体系尚未定型和成熟,产业的低碳化调整和升级具有成本低、阻力小、动作快的后发优势,只要能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已有的产业基础等现有优势条件,采取有效举措解决存在的制约因素,就能实现江西产业的低碳升级。

作者:周裕全苏小玲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