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地方低碳经济与环保研讨范文

地方低碳经济与环保研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地方低碳经济与环保研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地方低碳经济与环保研讨

一、能源利用结构有待完善

各类能源消费量在能源总消费量中的比例称为能源消费结构。能源结构反映了能源总生产量或总消费量中各类一次能源、二次能源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宿迁市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煤、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为主,其中煤炭的年碳排放量居首位,商品能源和清洁能源在居民生活中的比重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1.低碳技术开发和应用面临瓶颈

宿迁市缺乏低碳技术高级人才,企业技术创新支撑不够。高层次、复合型的技术带头人和技能型人才严重不足,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和沟通协调机制,造成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不多。即使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吸引了一批科技人才,但部分企业由于缺乏良好的用人机制,造成了很难留住高级开发人才的局面;由于新兴产业投资风险大,回收期较长,银行惜贷,民间资本直接融资热情不高,融资渠道单一,导致资金较少投入到新兴产业中。同时企业之间项目、资金的有效对接缺少沟通平台和途径,导致双方信息沟通不畅,有项目的企业缺乏资金,有资金的企业找不到项目。导致宿迁市低碳新兴企业创业融资体系脆弱,加快发展后劲不足。在低碳技术应用方面,宿迁市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明显偏低,对结构优化、产业升级的带动作用不强,技术转化率低。现有的新兴产业规模偏小,对经济发展贡献份额不高。2009年,在宿迁市203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新兴产业工业企业仅126家,占比6.2%。

2.发展低碳经济意识有待加强

目前,宿迁市企业发展低碳经济虽然有了良好的起步,但政府推进机构尚未完全建设到位,低碳意识还未深入人心。个别县区(园区)企业尚未制定向低碳节能经济发展的规划,还停留在传统的生产消费理念上,甚至一些企业经营者认为搞经济低碳化建设是奢侈,他们认为没有技术,产品照样卖得出,企业照样朝前走。所以不愿承受较高风险的资金、技术投入,缺乏长远的战略性思考。还有一部分人把低碳观念空停在口号上,还认识不到宿迁市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目前,宿迁市居民日常生活能源还主要以煤电为主,农村还常发生焚烧秸秆等情况。宿迁市低碳经济城乡统筹措施尚不完善,政府政策引导投入不多。在环境支撑方面,政策、资金方面尚未形成合力,行业协会、中介和培训机构支撑不足。

3.节能减排难度大

宿迁的高能耗工业部门大都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依赖于这些基础性产业的支持。另外,宿迁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的阶段,工业化本身就意味着对能源的较高程度依赖,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仍然是宿迁工业发展的基础。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既要节能减排又要发展经济,还要实现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这些都是宿迁需要充分考虑的问题。

二、宿迁市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中的低碳化应用

随着宿迁经济开放的深入,利益分化的潜在发展,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利益格局逐渐演变为各级镇政府、企业等多方面利益主体和制衡的多维度多层次多边形的构架。

1.以低碳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宿迁应运用替代、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系统化等多种形式的低碳技术,重视资源生产率革命,一方面依托现有最佳实用技术,淘汰落后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产业升级,实现技术进步与效率改善:另一方面在循环经济、低碳经济领域寻求技术突破,以更大限度提高资源生产率。只有将资源生产率置于技术发展的中心地位,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才有可能实现节能减排与真正的环境保护,真正实现科学绿色发展,形成宿迁的生态文明。

2.多方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十一五”期间,宿迁市以能源消费年均13.1%的增速支撑了年均14.2%的GDP增速,能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仅以2010年为例,全市综合能源消费量达到588.19万吨标准煤,占全省比重约为2%,其中工业能源消费量400.56万吨标准煤,占全市总量的68.1%;全市单位GDP能耗0.765吨标准煤,比2005年累计下降5.56%;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0.781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39%,比2005年累计下降41.9%。

3.推进节能技术发展

“十一五”以来,宿迁市突出化工、建材、纺织等重点耗能行业,以窑炉锅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为重点,推动节能技术改造。累计实施国家和省级重点节能技改工程64项,项目总投资近25亿元,累计节能量55万吨标煤,淘汰印染落后产能300万米,淘汰落后高耗能设备2064台套。主要耗能行业的产品单耗水平明显下降,部分企业进入同行业节能先进行列。苏华达公司充分回收利用三条浮法玻璃生产线产生的烟气余热,建设6MW余热发电项目,每年节约标煤1.3254万吨,减少CO2排放量3.446万吨,收到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发展低碳经济切实提升宿迁市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的对策

1.建立低碳型能源体系

低碳能源是低碳经济的基本保证,全球气候变化正引发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其关键在于发展清洁、低碳能源技术,建立低碳经济增长模式和低碳社会消费模式,并将其作为协调经济发展和保护全球气候的根本途径。宿迁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中长期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推进品种多样化的能源供应体系。从当前宿迁低碳技术现状来看,宿迁应该有步骤地发展与引进节能与能效提高技术、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等,重点开发和利用太阳能、生物能、地热能等各种低碳或无碳的绿色能源。

2.加快发展产业低碳化

抓住全球产业调整的机遇,超前部署,确定低碳经济模式下不同产业的发展方向,有步骤、分层次地进行产业低碳化调整:一是重点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如太阳能、生物秸秆、沼气、农林废弃物气化碳化、压缩成型技术产业;二是鼓励发展生态农业、绿色林业、金融保险业、科学研究、卫生、体育、食品制造等低碳产业;三是合理发展建筑、交通运输、金属矿采选业等高耗能的行业;四是加快以低碳技术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从源头上减少碳排放,限制高碳产业的市场准入,加大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力度,淘汰高能耗的老旧设备和高污染项目建设,严格执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估审查和节能减排准入标准。通过产业低碳化和改变能源的利用方式,为低碳产业发展指明方向。

3.实行低碳产业发展规划

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问题,为避免经济建设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在其生命周期内的锁定效应,必须高度重视向低碳经济的转型。有必要制定宿迁低碳产业发展规划,从长远和全局的角度,明确低碳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和低碳产业的发展思路、主要目标和保障措施,在产业结构调整、区县产业布局、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为低碳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4.鼓励低碳技术产业化

从社会经济各方面鼓励和支持宿迁市低碳技术创新,促进低碳技术的重大突破。创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环境,除了将鼓励和支持低碳产业体现在法律制度体系中,还要通过政府对低碳产业的规划、财政和税收的扶持、金融融资的支持,运用市场机制与经济杠杆,引导企业从事低碳产业生产、经营和研发,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因此,应鼓励和支持企业对低碳技术进行产业化,进行战略性投资,规模化地应用低碳技术,创造保障低碳技术获得回报的政策和市场环境,这样企业才会把技术创新作为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主要途径,才有技术创新的持久动力。从长远来看,更要注重低碳技术的应用,整合现有的低碳技术,通过技术交易等手段,促进其迅速推广和应用,创造适合市情和低碳产业发展规律的商业模式,推动新产品和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推进整个国民经济的低碳产业化进程。

5.突出重点领域,加快节能步伐

一是在建筑节能方面。加强建筑全过程节能审查,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施工过程中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达到100%,推进太阳能光热、地源、水源热泵技术应用,新建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达到90%。以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为重点,稳步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二是在交通节能方面。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建成区域公共交通全覆盖,县城公交服务准点率得到提升。加快发展甩挂运输等先进运输方式。

优化道路运输组织管理,推进实施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准入制度,加快老旧汽车、船舶的报废更新。实施液化天然气替代油品工程。推进驾驶节能减排,实施驾驶节能技术应用推广工程。三是在公共机构节能方面。认真组织实施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制度,积极推进公共机构节能改造示范工程,建立健全公共机构节能考核制度,扎实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公共机构年均能耗下降5%以上。四是在社会节能方面。继续对空调温度、电梯、路灯、景观照明、公车等实行节能控制。酒店、超市等重点商业企业单位用电量每年降低4%以上。抓好“节能宣传月”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和报纸等媒体,深入宣传节能降耗、低碳减排、绿色产业等理念,进一步增强全民节能工作责任感和危机感,动员全市人民从自身做起,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等点滴事情做起,逐步形成崇尚节约、厉行节约的良好氛围,切实把节能变成公民的自觉行动。

作者:涂在友汪雪玲刘彬斌单位:宿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