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产业集群的员工能力素质需求调研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产业集群与高职教育协同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的能力素质需求成为产业集群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重点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通过对产业集群内员工能力素质需求的调查研究,可以使相对应的高职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减少企业人力资源招聘成本。
关键词:
产业集群;能力素质需求;调查研究
1相关概念辨析
能力素质(competency)也叫素质能力,胜任力。国内外对能力素质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界定,但是总的来说,能力素质是指那些在工作岗位中能够对卓越工作绩效产生影响的个人特征。在对相关领域文献的梳理之后可以看出[1],学者们对能力素质概念基本都涉及到五个核心能力,即知识、技能、自我认知、特质和动机。虽然大多数学者对能力素质概念的界定都包含这五个关键能力,但是对于不同企业和岗位来说,对能力素质的需求又有所不同[1],能力素质的组合就呈现不同的特征。而能力素质的组合就是能力素质模型,即员工在某一工作岗位,为达成某一绩效目标应具有的不同能力素质的组合,每种职能和工作岗位的能力素质模型应该是有所区别的。[2]产业集群是在地理区域上相对交际中,具有竞争合作关系的,相互之间产生关系的生产经营群体,如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商等。产业集群是一种空间经济组织形式。产业集群内的相关企业等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都是具有同质性且具有规模性。专门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以地理空间相近性为基础,针对产业集群内经济实体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进行了解并有针对性地培养,不仅能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更能为产业集群内经济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高效率。
2调查的目的
对员工能力素质认知最为关键的就是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对求职者能力素质的需求不仅会决定企业未来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同时对于求职者培养单位,如高校来说,决定了人才输出的培养目标定位。因此对于员工能力素质需求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在产业聚集化发展的今天,在地理空间上呈规模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规模化且同质化的。因此在产业集群与高职教育协同发展的过程中,高职教育针对产业集群的人才需求专门培养相应的高技能型人才成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面的一个重要课题。
3调查对象
本研究选择辽宁省以沈阳为中心的机床及功能部件、汽车及零部件等先进制造业、电子、医药化工、现代建筑、新材料和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3]内的企业作为调查对象,对机床制造类、汽车零部件制造和销售类、电子医药化工类共19家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管理者和员工针对员工能力素质需求进行了问卷调查及行为访谈。此外,本研究还对辽宁省交通类、机械制造类、服务类共7家高职院校在校生进行了能力素质需求调查,以期通过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需求和求职者的能力认知进行对比,得到更加准确的数据。
4调查方法
4.1行为事件访谈法行为事件访谈法(BahavioralEventInterview,BEI)是通过访谈者对其职业生涯中的某些关键事件详细过程进行说明,包括起因、经过、结果以及相关人及感受等,通过访谈掌握相关信息。
4.2关键事件技术关键事件是通过观察、分析和判断被观察者在工作过程中处理关键事件的过程所具备的相关素质特征。一般被观察者选取工作绩效较为优秀的员工。
4.3专家小组讨论法组织相关领域专家,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确定相关研究价值的信息。专家以小组的形式利用头脑风暴的方法进行相关信息的获取。
4.4问卷法在文献综述和专家讨论的基础上,编制调查问卷,对相关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以获得相关信息,然后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并经过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相关结论。总的来说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课题组将以上方法结合使用,根据不同的调查阶段和研究的不同目的采取不同的调查方法。
5调查方案设计
5.1调查步骤本研究在对员工素质能力认知需求进行调查方案如图1所示。首先选取辽宁省19家企业、7所高职院校在校生进行以行为事件访谈法进行访谈及问卷开放式问答,对不同主体对“员工能够为企业取得更有绩效过程中应具备的最重要的五项能力素质”等相关问题的认知是否不同。第二步,对调研获得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和统计分析。分析不同主体(企业管理者、员工、在校学生)对营销岗位员工能力素质的需求和认知情况,确定辽宁省产业集群内员工能力素质的维度。
5.2访谈提纲和问卷设计对访谈提纲和调查问卷项目的产生是通过大量文献阅读和专家咨询的方式产生。课题组成员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后形成初步的访谈提纲和调查问卷题目。然后组织高校相关专业的专家和教师以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作为公司顾问①,对提纲和问卷项目进行修改。以“冰山模型”理论②为基础,邀请专家对访谈提纲和调查问卷项目的内容效度③进行检验。最后确定访谈提纲及调查问卷。
5.3访谈及问卷发放和数据收集在访谈提纲和调查问卷项目确定以后,本研究对辽宁省19家产业集群企业及7所高职院校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发放,并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进行访谈。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465份,其中有效问卷为419份,有效回收率达到83.8%。
6调查问卷样本的统计分析
6.1问卷调查样本的基本统计信息课题组对数据进行了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不同主体进行了基本统计信息的分析,如表1所示。在对调查问卷信息统计过程中课题组发现,被调查样本高中学历所占比重较大是因为在校大学生由于没有毕业,因此算作高中学历。另外,由于高职院校培养的技能型员工,因此在调查过程中,调查对象选择的都是针对基础技能型岗位进行调查。
6.2员工具备的十大关键能力素质在第一次调研中,课题组通过访谈及开放式问题的方式分别请管理者、员工和在校学生对“员工需具备的能力素质有哪些?”“、员工能够为企业取得更有绩效过程中应具备的最重要的五项能力素质”等问题进行了调查。对回收的数据进行整理得到企业管理者、员工、在校学生对“员工能够为企业取得更有绩效过程中应具备的最重要的五项能力素质”的词汇范围集中在责任感、敬业精神、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诚实正直、专业知识、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自信心、抗压力等词汇中。在419份问卷中,被调查者描绘做多的能力素质分别为责任感364次、团队合作356次、沟通协调能力289次、敬业精神251次、诚实正直243次、学习能力232次、专业知识230次、创新精神211次、文字表达能力209次和自信心193次。
6.3不同主体对“最重要的五项能力素质”的比较在419份问卷中,根据企业管理者、员工和在校学生三个主体,分别对“员工能够为企业取得更有绩效过程中应具备的最重要的五项能力素质”这个问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企业管理者、员工、在校学生对“最重要的五项能力要素”的重要程序排序是不同的。企业管理者认为员工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五项能力要素为:责任感、团队合作、敬业精神、学习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在职员工认为工作中应具备的最重要的五项能力为责任感、团队合作、沟通协调能力、敬业精神和诚实正直。在校学生认为员工应具备的最重要的五项能力为自信心、团队合作、责任感、抗压力和正直诚实。如图3、4、5,表2所示。在对不同主题进行“员工能力素质认知”调查时发现,企业管理者、在职员工和在校学生这三个不同主体对于员工胜任工作所应具备的关键能力素质的排序是不同的。如表2所示。
7策略建议
7.1企业人才录用及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应首先看重员工软技能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企业管理者、员工和在校学生对员工能力素质的认知集中在责任感、团队合作、沟通协调能力、敬业精神、诚实正直等能力素质,分析这些能力素质发现,三个不同主体对营销岗位员工能力素质的认知就偏重于“冰山模型”的潜在个性特征中。这些能力素质不一定能够通过短时间被观察和注意到,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分析才能发现的潜在特征。而浮于海平面以上的知识、技能等显性特征,在工作中反而对工作绩效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这些显性特征可以在企业入职后的专业培训或师徒制种得到专业的培养。软技能关键的特征就是职业素养,如责任感、团队合作、敬业精神、诚实正直等。
7.2由于不同主体对员工能力素质认知不同,应该协调职业院校与产业集群企业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案从表2可以看出企业管理者、在职员工和在校学生对员工能力素质的认知是有区别的。管理者和员工对能力素质的认知比较相近但重要程度排名不同,在校学生对能力素质的认知与企业和员工的认知差别较大。这说明在校学生缺乏工作经验,对自身及未来职场没有正确的认知。这就需要学校及教师及时根据社会工作的变化对学生进行岗位能力培养和明确的职业规划。
参考文献:
[1]见孙莹.国内外关于员工能力素质的概念界定[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5):46.
[2]Fogg,CD.Implementingyourstrategicplan:Howtoturnintentintoeffectiveactionforsustainablechange[J].NewYork.AmericanManagementAssociation,1994(10).
[3]孙莹,闫丹.辽宁省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现状分析与建议[J].职业技术教育,2014(8):6.
作者:孙莹 单位: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