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经济区产业集群联动发展范文

经济区产业集群联动发展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经济区产业集群联动发展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经济区产业集群联动发展

沈阳经济区作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是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换代,推进区域经济综合发展的系统工程中,沈阳经济区发挥了关键性作用,潜力巨大。伴随着新技术革命和新战略格局的深化,沈阳经济区打破各种壁垒,统筹规划整合区域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实施产业协调合作集群化联动发展就成为历史必然。为此,必须有效拓宽沈阳经济区相关产业发展空间,强劲推动产业有机融合,动态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发展,促进产业优势互补联动发展,为东北传统工业向新兴产业转变,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探寻新的路径,提供改革思路。

一、沈阳经济区产业集群联动发展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由之路产业集群是一种新型经济组织方式,它在特定的区域内,以一定的主导产业为核心,形成一个网络化的生产、销售、流通、管理、组织的空间聚合体。当前产业集群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它所拥有的经济竞争力、结构转化力、市场占有力以及技术创新力,都是传统工业无法比拟的。作为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模式,产业集群化发展业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主要载体和途径。2010年,在原有辽宁中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上,国家发改委设立了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沈阳经济区,目的在于努力解决老工业基地存在的体制和机制性矛盾,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率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将沈阳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近年来,在建设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体系过程中,形成并逐渐成熟了一批不同的产业集群,随着组织管理和技术市场的不断完善,产业集群的发展规模日趋壮大,为探索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沈阳经济区产业集群联动发展有利于提升区域经济结构转换和应变的能力。与传统产业发展模式不同,现代产业的壮大和进步更加趋向分工合作与区域经济优化整合,要求地区经济发展必须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产业一旦形成联动集群发展规模,就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区内产业之间结构体系的合理化与系统化,优化区域经济要素,充分发挥区域的各种资源优势,提高竞争力。不同的产业结构状况和演进程度都会使国民经济出现不同程度增长,沈阳经济区产业集群联动发展方式可以有效调节经济区内产业结构之间的关联度,突出重点主导产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合理建构关联产业配套衔接系统,协调平衡各产业部门的互补性,延伸产业链条,形成良性经济循环,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和产业发展的聚合力,促使经济平稳转型和持续增长,使区域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提高产业效益。沈阳经济区产业集群联动发展有利于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动力和保障。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在当前资源日益短缺、环境逐渐恶化、世界经济下滑的多重压力下,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发展必须实施的战略举措。沈阳经济区产业集群化发展能够建构区内各经济主体相互协同交流的技术平台和网络结点,形成学习借鉴效应,通过企业、政府、市场、人才之间的有效沟通和横向纵向联系,降低技术成本,促进知识、技术、生产、信息、资源之间的频繁转换和优化配置,形成稳定的产业技术创新环境,有力提供科技进步的智力、设备、人才、资金支持,实现新知识与新技术的创造创新和成果转化,激发企业不断致力于产业技术创新,以应对市场需要。

沈阳经济区产业集群联动发展有利于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新型工业化进程。东北地区是建国以来我国首批建造的重工业基地,它为中国工业化、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和社会基础。目前,我国依旧处于从二元经济向现代经济转轨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要完成发达国家早已实现的工业化、市场化,又要迎接信息化、全球化的历史考验,必须走一条不同于传统模式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的精髓在于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互动融合,产业集群联动发展模式可以聚合生产要素,保持空间交易低成本优势,吸引各种现代化元素的互相配合统筹,形成规模经济效应,扩大企业活力。同时,产业集群的分工专业化、资源节能化、管理组织化、竞争市场化、产品链条化等特质,也极大地提高了区域工业化、信息化水平,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二、沈阳经济区产业集群联动发展具备现实合作的优势条件

沈阳经济区作为东北最大的区域经济联合体,已经具备了进一步强化产业集群化联动发展趋势、引领区域经济参与国际竞争、赢得产业效能的基础条件和行为能力。

1.优越的区位资源条件沈阳经济区位于东北亚的中心地带,以沈阳为核心,包括鞍山、抚顺、本溪、辽阳、铁岭、营口、阜新等八个城市,区域面积和人口占全省的一半以上,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三分之二,城市化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地位,交通便利,拥有非常发达的综合交通枢纽网络,构成以沈阳为中心城市的“一小时交通圈”,基础设施完善,社会文化事业发展迅速,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经济核心。经济区内拥有丰富的动物、植物、矿物等各类自然资源,铁、煤、菱镁、石油、黏土、滑石等储量丰富,为经济区产业集群化发展提供了强劲的物质保障和动力支撑。

2.雄厚的工业基础条件沈阳经济区八城市工业基础实力雄厚,是我国规模最大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原材料工业基地,在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电子信息、新型建材、化工医药、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领域具备国内和国际竞争优势。目前,已经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化联动发展模态,以装备制造业为核心的十大产业集群体系正在逐步走向深化。各产业集群优势互补,联动合作,经济效益不断增高,在产业链条分工协作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3.完备的经济技术条件沈阳经济区科学技术力量雄厚,人才资源优势显著,各类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近百所,拥有各种专业技术人才近百万人,由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领域享有盛誉的专业人才贡献的丰富科研成果,为沈阳经济区产业经济集群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技术基础。同时,沈阳经济区作为老工业基地,还存在数量庞大的产业工人队伍,分布在各种产业领域,门类齐全,技术熟练,是科技迅速转换成现实生产力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力量。

4.良好的市场要素条件沈阳经济区经过几年的建设,初步完成了经济要素市场一体化构造,在户籍制度、人才市场、房地产交易、工商管理、电信运营、金融服务等方面,不断消解地区封锁、行政壁垒和行业垄断,加快一体化发展进程,逐步打破八城市各自为政的格局。在沈阳经济区基础上形成“一核、五带、十群”整体定位的战略框架,充分利用八城市的比较优势,大力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优势产业,联合组织构建特色产业集群,为经济区产业联动发展夯实了市场要素平台基础。

三、沈阳经济区走产业集群优势互补联动发展道路的路径选择

沈阳经济区产业集群联动发展的任务在于八城市根据自身特点,以区域经济为基础,利用产业之间的差异性、互补性、层次性,凸显地区经济增长特色,协调区域产业链条,实现产业集群化、规模化、一体化发展发展,形成产业间多赢格局,提高经济区的竞争能力。

1.联动发展的推进力和保障力政府是产业集群系统的支撑力量和引导主体,它为产业全面协同发展提供必备的制度体系和政策引领,必须充分运用政府宏观调控手段,制定科学有效的规划,规范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系统和经济杠杆,引导产业集群健康发展。沈阳经济区应该认真梳理各城市原有的地方性法规,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制定合理的产业联动发展计划,规划沈阳经济区产业集群中长期发展方略,建构产业集群项目合作平台,落实各项产业建设措施,对企业实行无差别的同等待遇,宏观统筹各产业集群的准入条件、空间布局和建制规模、考核指标,在资金、土地、人员、技术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充分利用沈阳经济区同城化发展趋势,提供优质的一体化公共服务。同时,采取一系列激励扶持措施,设立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和研发部门,对产业集群建设进行总体协调、监控,达到沈阳经济区各产业集群之间合作发展的专业化、常态化、深入化的目的,实现互利共赢。

2.联动发展的关联度和互补性沈阳经济区八城市各自拥有本地区的主打产业,引领行业错位发展,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是产业集群化联动发展的关键,要进一步整合强化各城市优势明显的骨干产业发展规模和速度,引导产业聚集,做大做强诸如装备制造业、钢铁加工业、电子信息业、石油化工业、化纤原料业、生物制药业等一些业绩突出的重点产业群,以其强劲的带动作用,形成上游、下游产业联合发展局面和生产体系,通过分工协作,互惠互利,拉伸相关产业链条,努力营造高效、协调、规范的产业布局环境,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

3.自主研发能力和科技转化水平创新是产业集群不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沈阳经济区是国家级新型工业化改革试验区,其技术要求和技术指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所以,要以高标准、高水平的技术指标来衡量和设定经济区的技术考核体系。为此,沈阳经济区要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强力推进科技创新,积极搭建技术改革改造平台,深入挖掘产业关键性核心技术开发潜能,全面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努力突破技术瓶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增加产品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一般来说,重大的战略性和持续性的技术创新,主要依靠大企业,要调动大中型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积极性,尝试研发新的产业技术,高效利用经济圈原有的技术基础,优化配置技术资源,支持大中型企业开发处于世界前列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先进技术。鼓励产、学、研一体化开发与合作,创建科研、技术、生产动态有机流动的机制和环境,实行支持和激励政策,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的技术创新联盟,促进科研成果快速向生产力转化,使各种技术元素在横向与纵向的链接中发挥出最大的能效。

4.市场机制与市场化程度沈阳经济区八城市需要破除地方保护主义障碍,优化产业集群发展空间布局,统一市场,精诚合作,制定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防止无序竞争,促进资本、劳动、土地、人力、商品等生产要素资源合理流动和公平交换,确保交通、金融、服务、教育、物流等实现一体化、网络化、交叉化发展格局,营造沈阳经济圈良好的市场氛围和竞争环境,加快形成沈阳经济圈整体的区域市场空间。依托便利的交通枢纽网络和发达的现代信息技术,以中心城市为节点,建立完备的专业化的市场物流服务平台,统筹规划城市之间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集约化发展,实现跨区域资源共享。大力提升市场服务质量,加快构建产业联动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引入现代管理制度,促进公共服务的专业化、技术化、现代化,增加财政投资,确保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5.同城化建造与基础设施建设沈阳经济区内各城市间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的禀赋差异,在建设力度和资金投入上有着不均衡、不持续的弱点,必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的交通、能源、通讯、网络设施与技术,从打造“一小时经济圈”交通网络和信息管理同城化方面入手,坚持平等互惠原则,充分发挥沈阳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的辐射作用,建立产业集群联动、协调、共赢的网格状格局。要建立畅通、便利、快捷的交通运输网络,打造环形放射状公路、铁路和海运、空运交通网,实现无缝对接,形成海陆空立体联动的综合运输系统。要以战略眼光,进一步完善数字化信息网络工程建设,搭建产业集群联动发展的“信息高速平台”,实现交通、金融、通讯、房地产、物流等的信息化、网络化,达到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的目的。

作者:张红 朱奕璇 单位:沈阳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北方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