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企业创新型产业集群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机制分析
1、企业家主导创新集群的机制。企业家的经历和网络是创造新企业的关键因素。企业家作为经济变革的代表具有创造其个人更大利益的能力,常常以经营社会的方式去促成有利于当地新兴产业的制度环境,最大限度地利用政府的资源。企业家们通过积极的学习和实践、利润的积累和专长的投入、扩展与大学和政府研究机构的联系、组成新的创业团体,在长期努力中的形成并巩固新的集群。但是,企业家主导机制所催生的集群的需要较长的时间,集群的最终配置和可持续性取决于政策环境和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其他资源基础。
2、政府主导集群创新的机制。政府重视创新集群形成的外生机制和内生机制,根据体制和政策的差别,发展产业集群可选择偏重内生的策略和偏重外生的策略。外生的策略就是通过外部的路径利用外部网络、吸收外资企业和人才担当集群建立运行的主角,或进行集群招商,其可行的机制在于:政府不予所辖区域的企业和各社会层面竞争获利,并且有政治、立法等优势手段调动战略性资源,达到自身的目的。而内生的机制就是依靠本土中小企业群体发展地区性的新兴产业,通过免税和补贴对新兴的企业给予财政支持,对大学培养产业集群特殊人才给予经费支持,建立研发本地化人才库,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际企业和全球品牌。从国内外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发展经验来看,很多地方政府甚至是国家层面不仅参与其中,给予相关的政策扶持,他们更是成了集群的主导者。在这种实现路径中,政府的工作重点就是要帮助集群解决两大难题:一方面,集群需要龙头企业的带动。因此在集群形成的初期,政府应该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将行业中的领先企业吸引过来;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技术改造、提高设备利用率等方式降低生产成本,但比如在物流成本、税收成本方面企业是无能为力的,因而政府作为集群的主导者,必须制定政策帮助集群攻克成本难关。重庆笔电用了短短的四年时间,就形成了“5+6+700”的“品牌商+代工商+零部件配套企业”的产业集群,也成了政府主导的典型。
3、创业和创新文化激励机制。如何将潜在的创业需求转换成实际的主动创业者,有学者早就提出激励个人承担风险,面对经济危机和失业的威胁积极开展市场创新。产业弱化或大量失业的产生可能是外生因素所致,也可能是大型公司没有让具备企业家潜能的个人另起炉灶的机制。因此,需要创造条件发挥个人创业偏好,需要集群内外的体制政策去建立创业激励机制。在企业之间建立服务于人才流动的中间型组织如连接高层经理和技术骨干的社会网络和在产业园区内提供高起点的基础设施,为研发人员提供一流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等都将对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要的激励作用。同时,集群的创新必须有相应的创新文化来支撑。创新文化会渗透到集群的各种创新活动过程中,从而对集群的创新研发活动产生直接影响。硅谷作为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先驱和成功发展的典型,不仅向世界证明了集群的发展离不开高新技术、资金和政府的政策支持,更为重要的是深扎于区域社会体系中的个人创业精神和创新文化在此过程中的巨大推动力。也正是这点解释了为什么各地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始终无法复制出另一个硅谷。以敢于冒险、宽容失败、尊重人才的自由流动为主要内涵的创新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硅谷人自由创业。
4、不同生命周期产业集群创新机制。根据产业集群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创新活动和企业数量的地理集聚倾向性,可以看出集群创新机制具有阶段性。确切地讲,不同生命周期产业集群创新机制不能列入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机制,但由于在不同的生命周期,产业集群会表现出不同的创新性,也就会演化出不同创新型的企业,从而影响着整个产业集群。因此,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需要在不同阶段上各有侧重。在导入阶段重在激发研发机构知识溢出和企业自我创新的作用,形成和保护好企业家和其他个体自主创新、适应环境的能力;在成长阶段重视提高企业群体创新与合作共赢的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和中间组织的支持服务功能,增强抵御风险,在竞争中扩大规模效应的能力;在成熟阶段,强化产业集群持续创新体系,形成政府主导、金融支持、专业网络支撑、企业家成长和人才培训等综合服务体系。
二、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机制缺失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创新型集群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因素在起作用,形成机制的完备性在集群运行中是相对的、也是初步形成的,因此,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发展完善过程就是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目前,我国多数产业集群是由外资企业或大企业驱动的,本土中小企业很多都选择通过学习模仿新知识和技术来实现产品技术升级,使得企业在短期中便可分享到产品更新带来的利润。但从长期来看,这会使本土企业技术停滞、自主创新能力缺失。本土企业所能够利用的技术外溢效应就非常有限,加之自身又不能自主创新,其结果就只能被挤出集群网络。同时,本应成为自主创新主体的大型国有企业由于产权制度和技术创新利益分配不合理,外加企业对创新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研发人员做自主创新并不主动。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中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或本土企业还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其企业家没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文化程度不是很高。他们虽然有冒险精神,但缺乏科学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使得他们在管理企业时存在盲目性。他们不能为企业在集群中找准定位,致使企业处于市场被动的位置。这对于企业自身和集群的成长都非常不利。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我国很多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都伴随着产业链的整体转移。集群中的跨国企业或龙头企业的迁移带动为其供应配件的配套厂商到新址落户,实现了集群的整体打包式转移。此时,转移地的本土企业并不容易进入这个联系网络。同时,出于关键技术保护的考虑,有些集群甚至会出现排外的现象,使得集群对本土企业的带动作用更加有限。
而在产业转型提升过程中,受到市场竞争环境和信用环境较差的影响,地方和企业各自为政导致产业缺乏良好分工的问题突出。地区之间的协调难度较大,城市间缺乏合理的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集群布局重复、产业结构雷同等问题严重,大量引进企业与原有企业互相争夺形成资源瓶颈约束。集群各主体间缺乏互信,与大学或研发机构合作松散,企业孵化和技术扩散能力较弱,尚未形成集群内部有效的专业化分工合作机制,这就使得创新型产业集群在许多地区还不能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基于对创新型产业集群的问题分析,我们认为其对策建议应该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集群创新意识,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制定实施创新产业集群的战略规划。要充分认识创新集群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中的重大意义,立足于培植新的经济发展牵引力量,抢占经济科技发展的先机,站在后危机时代高端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全面规划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定位、目标和战略措施及组织机制。要统筹好产业规划与集群发展的关系,创新模式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集群主体创新与集群网络协调合作的关系,集群内合作企业之间的利益与地区经济繁荣的关系,形成创新型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群体、政策体制和当地资源支撑体系。
2、加大引进培育创新主体的力度,提升集群利用科技成果创新产品的能力。创新型企业、企业家和科技人才是创新型产业集群的主体,在产业集群形成创新能力的过程中,中小企业具有很强的扎根性,但引进创新型大企业和人才是第一位的,必要时主体引进会带动整个创新型集群的引进。
3、建立健全技术联盟等集群内专业性服务组织,提高集群合作创新能力。创新型产业集群是由在区域范围内主要围绕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市场进行产业合作的企业组成,建立产业技术联盟等专业性服务组织,对外可以协调政府产业政策,增强产业区间相互交流,提升集群整体形象,对内可以通过开展项目技术联合研发、产品技术市场联合开发等活动深化学习互助,增加创新机会,帮助实现集群创新和合作共赢。
4、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立相应的产权制度,提高集群自主创新的动力。在集群发展的初期,适当宽松的知识产权保护可以提高技术知识的溢出效应。随着集群的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必须以自主创新作为持续发展的动力。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产权制度,保障创新和知识所有者的公正收益和合理补偿,激发科研工作者自主创新的热情。
5、建立完善的社会服务机制,加强对企业家的专业培训,鼓励资源向中小企业流动。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企业家教育培训的力度,有计划地开展专业培训,涵盖专业技术、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以及国内外经济形势和理念的更新。同时,应该适当加强对中小企业资金、技术以及政策方面的扶持,努力减小市场壁垒,鼓励资源向集群中的中小企业流动。
6、培育激励创业和创新的园区文化。创新的园区文化能够在集群的发展过程中发挥出自发的效应,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集群内部的研发与创新,这对于创新型产业集群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为此地方政府应有大力支持大学研发和个人创业的补贴和奖励政策。同时,集群中的企业应大力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在产业集聚地抚育一代又一代的创新型人才。
作者:廖凌睿单位: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