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韩国大德科技园
韩国大德科技园是典型的政府驱动的产业集群模式,是技术追赶者的发展模式,也处于国际产业转移的承接者位置。大德科技园是亚洲最大的产、学、研综合园区,是韩国成功由发展中国家转入新兴工业化国家的重要里程碑。大德科技园的成功经验可归纳为:第一,依托骨干产业,采取阶梯发展。大德科技园在技术引进上并不盲从,一开始就植根于韩国骨干产业,从重化工的技术开发,逐渐转向电子通信等高技术产业,带有明显的阶段性。第二,重视基础建设,不断吸纳人才。大德科技园始终把为研究人员创造优越的工作环境放在首位,并非常重视研发人才的继续培养,最终打造了完美的软硬件服务设施留住和吸引了更多的人才,这从根本上保证了高科技产业发展。第三,鼓励企业参与,实行产学研机制。为发展高科技事业,增强国际竞争力,韩国政府初期效仿日本筑波,由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引进先进技术,建设基础设施,后期逐渐强化与生产结合,注意吸收民间企业研究所的进入。同时为科研成果迅速转化,大德科技园建立了产学研机制,并加强与国外的高科技机构的协作,有效促进国内外各方的信息交流,使科研成果能迅速应用于企业生产,转化为经济效益。
二、世界主要国家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共同特征
1.政府宏观调控,企业主导发展。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投入、高收益和高风险的特点,各国政府都很重视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和长远规划,并给与大力的财政税收支持,从而引导高新技术产业的有序发展。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虽然政府的宏观调控至关重要,但市场才是真正的主体。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共同规律是由企业主导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即以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为载体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根据OECD统计数据显示,所有国家的R&D经费最重要来源部门是企业,企业R&D投入至少占到全国的一半以上,而像美、日、中、韩四国更是超过了70%,显然企业是推动社会技术进步发展的首要推动力。
2.官产学研结合,加快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包含若干的发展环节如规划、研发、生产、销售和再研发等,而官产学研模式是经过通盘考虑和计划的有机复杂系统,其联系不是单方向的矢量,而是有反馈回落的连环体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由大学和机构进行研发,把研发成果及时转化到生产力上去,通过生产和科研之间的互动式的促进,在政府、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之间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模式,发挥各自优势和资源集成,完善创新产业化链条,以最快速度形成技术突破和实现产业化。
3.研发投入稳增,集聚大量人才。R&D活动投入是推动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源泉,是保证科学技术得以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基础。根据历年中国科技统计数据所示,世界主要经济体的R&D投入基本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其中美国和日本R&D投入较稳定且投入强度居于领先地位,新兴工业国家韩国R&D投入快速上升,中国的相关投入虽增长很快,但投入强度仍远低于美日韩。显然要想保持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速发展,加大R&D投入是当务之急。人才作为知识、技术、创新能力的载体,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竞争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纵观世界主要经济体,无一例外将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作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必然选择。
三、启示
美国硅谷因其拥有鲜明的特色产业“优先发展集成电路设计,从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进而不断产生新产业、新机制”和持久的创新文化而称霸于世;日本筑波因其照搬照抄,脱离市场,没有因地制宜而沦为“现代科技的乌托邦”;韩国在其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后,进行创新式的园区建设,使得大德科技园成为韩国最优秀的研发、人才培养、产业化和培育新产业的基地,并成为推动韩国经济成长的加速器。鉴于此,对我国特别是次发达的中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启示主要有:
1.转变政府作用,促进官产学研结合。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首先要明确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政府职能的定位。根据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处的阶段,结合国际上政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经验,我国政府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将由行政职能转向服务职能。就我国目前而言,合理的战略规划、充分的制度供给和优惠的政策环境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最需要的服务。要提高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官产学研”合作机制和途径是我国应该借鉴的。要加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官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成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转化机构,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化投入结构与功能的系统化、社会化和市场化能力,从而全面提升我国高新技术的自主创新力,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持续吸纳力。
2.承接产业转移,注重特色打造。在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过程中,要立足区域优势和现实条件,着重打造专业化的产业园区,形成相关产业的集聚区,建设专业性强的开发区。要想从根本上树立开发区的专业性特质,政府就需要在开发区发展规划方面,将专业品牌构建理念与发展规划融为一体。打造开发区的“专业”品牌特色主要通过构建“专业”产业特色和“专业”功能特色。首先,开发区根据要素禀赋理论,依托本地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实施差别化发展,找准战略定位,争取形成各具特色的极具竞争力的专业化产业。然而“专业”产业特色要在国际产业转移和全国产业结构战略调整和升级的大背景下形成,同时也要遵循产业区域分工发展的一般规律。针对中西部地区的高新区,由于受到经济基础以及开放条件的限制,面临当下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若要培育园区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更应该将地方有限资源集中起来,根据自身条件选取并发展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对传统产业提升作用明显的产业,实行专业化发展。其次,要构建开发区“专业”功能特色。目前我国国内开发区有很多类型,各种类型的开发区承担着各自不同的功能,并且各自采取的发展模式以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方式均有较大区别。因此,开发区在形成各自的专业性特征之前,要定位好自身的发展目标以及未来前景。对开发区的总体功能进行合理布局和规划。应该鼓励那些符合要求的开发区建立科技园区、保税区、保税仓库以及出口监理仓库等功能区,并且在区域发展规划中融入功能布局以进行整体管理,以促进开发区中各种经济功能区的资源有效配置,从而推动功能区相互之间联合发展,使开发区对地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带动、辐射作用更加显著。如过去以传统产业为主的中西部地区经过这次世界金融危机,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开发区中已有的传统产业在其产业体系中的地位开始弱化,要保持开发区稳定快速发展,必须适应国际产业发展趋势,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开发一些具有发展前景能够提升传统产业的新兴战略产业,转变区域功能。而中西部地区承东启西、联南络北,资源丰富,劳动力相对廉价,具有很大的区位优势,特别适合和需要发展现代流通业,成为全国的信息交通枢纽,因为现代流通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更能够大力支撑整个区域的产业经济发展。
3.增大研发投入,完善人才机制。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R&D经费支出总量和R&D投入强度均在逐年提高,2011年R&D经费支出134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4%,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主体经济国家的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均超过2%,我国不管是总量还是强度上都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因此在财政投入方面仍需逐年加大研发投入比重,同时要调整科技投入结构。国家投入主要集中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对企业的投入应通过税收杠杆加以调整,鼓励企业投入开发研究与应用研究,逐步形成国家投入与企业投入并重向以企业投入为主,财政投入为辅的科研投入体系,从而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对人才培养、使用和引进方面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加大教育投入,重基础强素质。我国必须根据现实情况加大基础教育投入,使其制度化,成为硬约束的投入规范,同时采取教育投入多元化,建立中央与地方政府分级投入,社会各界资助投入,学校非义务教育发展积累投入相结合的教育投入制度。要重视基础教育,切实把目标转移到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全民教育质量上来,并要加大企业员工在职培训力度,加速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二是人才配置市场化。要继续完善人才市场运行机制,逐步由以政府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人才资源配置方式转向以市场为导向的高新技术产业人才资源配置方式,同时要积极引导和规范企业产权激励工作,在分配体制上贯彻知识参与分配的原则。
作者:马霞马燕平单位:山西大学商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