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国际化对国家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国家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及产品竞争力的提高,关键在于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政策,确立正确的发展方向,形成产业集群。根据产业关联分析理论,产业集群的形成,首先应寻找关联效应最大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利用其对上下游产业的拉动作用,和对其支持产业的需求,形成产业集聚。其次应依托本地的内生优势,形成地区比较优势,培育出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1产业集群的概念、类型及特征
1.1产业集群的概念
群本是一个生物学概念,产业集群是借用它来说明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它是指在特定的领域中,大量的且有相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商、相关产业的厂商,以及有关的机构(如大学、产业协会等),按照一定的经济联系,集中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形成类似生物有机体的产业群落。最早提出产业集群概念的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他认为,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要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其本质是一种有效的生产组织方式。
产业集群现象吸引了经济地理学、产业组织学、社会经济学、技术经济学和创新研究等多学科的关注,在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产业集群的概念虽然是国外在20世纪90年代才提出的,但是世界各地却早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如美国的钢铁产业带、德国的鲁尔工业区、中国景德镇的陶瓷业、印度的班加罗尔软件科技园,等等。我国对产业集群的认识是地理学界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
1.2产业集群的类型
按集群的成因,可将产业集群分为四种类型。一是自然资源型产业集群。区域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吸引了投资者、生产者利用该地区的特有生产要素,通过产业内部的分工演进而形成的,像中国景德镇的陶瓷业。二是市场创造型产业集群。区域经济范围内首先出现专业化的市场,为产业集聚的形成创造了重要的市场交易条件和信息条件,产业的生产过程也聚集在市场的附近,形成了具有完整产业链的产业集群,例如宁波、温州等地服装、领带、打火机等的产业集群。三是资本流动型产业集群。在有产业转移的背景下,当一个规模较大的资本出于开拓市场或节约经营成本的考虑,在生产区位上做出重新选择并投资于一个新的地区的时候,能引发同类企业和相关企业朝这个地区汇聚,外商直接投资的苏南昆山IT产业集群等就由台商投资而形成的。四是政府替代型产业集群。政府利用财税政策,提供市场替代行为,在全国和区域范围内进行产业分工和调整,确立主导产业,形成具有优势的产业集群,如苏州新加坡工业园。
按集群的产业性质,可将产业集群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传统产业集群。它以传统手工业或劳动密集型为特点,如温州的制鞋业、义乌的小商品业。二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利用区域的科研力量,是产、学、研相结合的产物,其代表是美国的硅谷,中国的中关村科技园。三是资本与技术相结合的产业集群。雄厚的资本与先进的技术,使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无人比肩,德国的巴登-伏腾堡就是例子。
当然,还可按产业集群的规模大小将产业集群分为大的像国家(瑞士金融)、大经济区域(珠江三角洲经济带)、城市(东莞家电)等大产业集群,小的如县、镇甚至某某一条街等小产业集群。等等。
1.3产业集群的特征
与其它的经济组织形式相比,产业集群具有如下鲜明的特征:(1)地域集聚性。产业集群的最重要特征就是它的地理集中性,即大量的相关产业集聚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各集群单元既相互独立又通过各种经济关系相互关联,利用群体优势形成外部规模经济。(2)互惠共生性。和生物体的共生现象一样,产业集群内的集群单元在集聚时,功能可以互补,资源相互利用形成互惠共生,使得各自都有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学、研单位的科研成果可以通过企业快速转化为生产力,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借助学、研单位的科研实力也得到加强,达到了双赢的目的。(3)合作竞争性。产业集群内集群单元的互惠共生是一种合作,但竞争在企业群落中是普遍存在的,集群单元之间的竞争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而是为达到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合作竞争。(4)资源共享性。产业集群内集群单元可以共同利用区域内的交通、金融等公共设施,利用共同的人才市场,共同的信息资源,以及知识溢出效应和区域品牌等资源,以实现自我发展。(5)灵活专业性。产业集群内,大量的中小企业相互集中在一起,企业间形成密切而灵活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在东莞IT产业集群,电脑装配所需零部件的95%以上可以在东莞配齐,大部分企业的分包都在集群内进行。
2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形成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我国加入WTO,市场范围已经扩大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国际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近两年外资在中国的分布,显示出在次国家一级,即地区一级的高度集中。而这种现象的背后隐藏着的更为深刻的理论命题是追求集群效应正在取代各种优惠政策而成为跨国公司对外投资中的主要考虑。可以说,当代的国际经济竞争就是产业集群的竞争,地方产业集群不仅构成当今世界经济的基本空间构架,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之所在。通过产业集群,可以产生如下的区域经济效应,进而形成产业竞争优势。
2.1规模经济效应
通过企业间的专业分工和共同使用外部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公共信息资源和市场网络,共同利用某些辅助企业,可以享受到规模经济。集群生产规模的扩张带来的单位固定成本的降低,地理位置的集中,减少能源和原料损耗,缩短原料和产品运输距离,从而节约生产和运输成本,提高了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2.2范围经济效应
围绕某一主导产业的多种产品的共同产出,厂商间分工密切,经常是每个厂商只负责一道工序,相互协作,这种灵活专业性分工提高了工作效率,可以带来范围经济,产品联合生产就比各自单独生产节约成本,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得到提升。
2.3合作-竞争效应
产业集群内集聚了原料供应商和产品经销的批发商,这种空间上的集聚方式有利于企业间实现纵向合作。建立在友谊、信息分享、管理人员之间更加频繁和非正式接触的基础上在合作,既可以像完全一体化那样降低交易成本,又避免了一体化的巨额资本投资与长期磨合。合作是建立在相互需要的基础上,没有固定的约束,随时可以由于业务需要更换合作伙伴;纵向合作介于纵向一体化和市场交易之间,不需要很多的资金投入,投资风险得到降低,可获得相对较稳定的资源和客户。企业间的合作增强了信息交流,有利于技术创新和扩散。合作产生集体效率,可以与强大的竞争对手抗衡,竞争又会促进企业的发展,扩大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2.4外部经济效应
外部经济是指整个行业的规模扩大而使个别厂商得到好处,如修理服务、运输、劳动力、科技情报,知识溢出等方面的方便条件,从而使厂商的成本降低,产业集群区域的品牌资源会使每个企业的产品或劳务的价值得到提高。集群内各种发达的市场,降低了采购成本,人才的聚集使搜寻和使用成本大大降低,产业集群竞争力明显。
此外,产业集群还可以使群内企业采用柔性化生产。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迅速地进行产品、产量、生产工艺、设备和人力调整。同一个企业品种多样化会带来成本提高(称为多样化成本),传统的以福特制为代表的流水线、大批量、标准化为特征的生产方式,难以适应市场变化。如果由集群内多家企业共同分担,不但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而且经济得多,价格、质量和服务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得以凸现。
3政府在产业集群形成中的作用
产业集群的形成,政府起到关键作用。在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政府要充分发挥其经济职能。发挥“看不见的手”的功能,在积极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的同时,扶持现有产业集群持续发展。根据地域的自然、人才、技术、资本、文化等资源,选择具有关联度大,发展前景广阔的行业作为主导产业,通过产业集聚,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政府在营造产业集群的环境时,应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3.1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还是市场力量,政府的替代应当顺应市场的力量,不能一厢情愿,不可违背市场规律自搞一套,重蹈计划经济的覆辙,更不可搞政绩工程。在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上,要慎之又慎,在选择主导产业培育产业集群过程中,政府决策要进行科学论证。政府的规划和推动要讲究阶段性和时效性,一旦产业集群形成了良性发展,政府就要坚决退出,放手让市场力量发挥作用,并将政府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更有效率的地方去。
3.2要打破本位主义,突破现行行政区划,形成经济共同体。区域间协同发展问题日趋重要,应避免区域间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工业园区遍地开花、地区产业选择雷同、市场分割造成恶性竞争等问题。力争实现“规划同筹、产业同布、市场同体、交通统管、电力同网、金融同城、信息同享、环保同制、旅游同线”,让行政区适应经济区变化的目标。
3.3要立足于本地区资源优势和人力优势,选择适当的工业园区,使关联度大的企业集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集中的人才、金融、原材料及交易市场,降低企业进入门槛,以良好的区域文化,周到热情的服务,鼓励国内外企业积极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