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新技术产业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新常态下我国产业发展面临瓶颈,过去那些经济增长的比较优势,如劳动成本低、依靠出口的经济增长率高等,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制约性因素,一方面国际市场骤然收缩,另一方面经济增长方式落后,传统产业生存压力加大,产业结构升级缓慢。产业结构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性因素,既是以往经济增长的结果又是未来经济增长的基础。当前,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而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优化产业结构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因而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之举。当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应成为实践探索的主要方向。“科技进步尤其是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通过产业技术和市场需求变化不仅使第一产业发生革命性变革,使第三产业的发展成为可能,而且使第二产业本身发生结构性变化。”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竞争的焦点和制高点。实施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化战略,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竞争力,“高技术产业向主导产业部门的演变促使主导产业出现更替现象,推动产业结构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转换。”以高新技术产业引领产业结构转型是支撑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永久动力所在。
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国“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手段
高新技术产业是由高新技术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等所形成的企业群或企业集团的总称,它把生产过程和最终产品建立在坚实的高新技术基础之上的产业,是知识密集型、R&D投入高、附加值高、增长速度快、技术进步快的先导型产业。按照国际通行惯例,判定高新技术产业的标准有两个:一是研究与开发强度,即研究与开发费用在销售收入中所占比重;二是研发人员占总员工人数的比重。OECD在20世纪80年代将R&D经费占总产值的4%作为划分高新技术产业的的标准,90年代后这一标准提高到8%。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技术集约程度明显偏低,因此在确定高新技术产业标准时,采用的是低于国际水平建立起相应的评价指标:以R&D支出占总产值比重和R&D人员占职工人数比重都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的50%作为衡量标准。高新技术产业是新技术时代的先行产业部门,它主导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方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的科技成果在生产建设方面的推广和应用,许多高新技术产业部门不断涌现出来。这些新的产业部门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将被更新的产业部门所取代,它又变成传统产业部门的一部分。从时间上看,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总的来说,高新技术产业具有技术密集、智力密集、资金密集的特点,对信息资源要求高、依赖大,对资源和能源消耗少;传统产业的劳动力密集程度高、资金和技术密集程度小,对资源和能源消耗大。高新技术产业产出经济效益高,其产品的附加值高、竞争力强;而传统产业相对而言经济效益低,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弱。就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而言,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并存发展,各自所占比重和所具有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战略。大多数国家成立了高层次的科技发展领导机构,制定了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科技政策,选择对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有重大作用的关键技术领域进行重点突破,大力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兴办科技园区、重视培养和吸纳科技人才,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强高新技术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尽管我国在高新技术产业上已投入不少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制约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影响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大力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是我国“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手段,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客观要求,是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
二、产业结构调整依赖于产业技术升级和创新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的过程。根据形势变化和发展需要,适时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各国经济发展中的普遍现象。产业转型升级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是产业结构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再到第三产业的转型,是工业内部制造业从低端向高端的升级,是生产要素从简单的资本、劳动力等初级投入向技术、知识、组织、管理等高级投入的提升,发展目标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扩大到增强核心竞争力、节能环保等更多元社会目标实现的阶段性演进过程。
1.从“一二三”到“二三一”再到“三二一”的转型。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钱纳里提出的“产业结构转换”理论,认为按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进行排序可划分出低、中、高三个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变化,而转变的过程遵循的规律是“一二三”→“二三一”→“三二一”,这意味着产业结构越来越优化、经济发达程度越来越高。进入工业化中期,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型,工业产业向服务产业转型的趋势和特征日益明显。生产性服务环节成为制造业价值链增值的一个主要驱动力。当服务在产业环节占比越来越大时,服务产业与制造产业水乳交融,其边界也变得难以分辨。三产结构总体呈现农业所占比重显著下降、工业比重先升后降、服务业比重持续上升的态势,形成以服务业为主,服务业内部又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产业布局。
2.从劳动密集型到资本密集型再到创新密集型产业的更替。基于工业化起点低、科技创新能力有限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情,新兴工业化国家通常采用优先发展轻纺、皮革、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战略。等到技术、人才、资金积聚一定实力后,再转而发展钢铁、石化等资本密集型产业和基础设施产业,推动工业结构重心由轻工业向重化工业转移。进入20世纪70、80年代,具备较强创新性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继发展,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的经济体致力于发展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升。
3.从生产链低端依附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领域的延伸。如由加工制造环节向上游的研发、产品设计、技术专利、技术集成、融资、投资延伸,向下游的品牌构建、商业模式创新、流通体系、系统服务、物流、产业链管理等延伸。这些上下游的经济活动是现代服务业的主要内容,期增加值率更高。相比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制造产业在GDP中比重呈下降趋势,但是从世界范围观察,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业的份额变化甚微,归其原因,发达国家牢牢抓住制造业高端环节,将低附加值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把高附加值的环节留在本国,制造业趋向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的产业结构。
4.从依赖扩大要素投入规模到注重提高要素使用效率的升级。新兴工业化国家发展之初,凭借着巨大的人口红利、广袤的土地、廉价的资源以及高储蓄形成的高投资率,经济突飞猛进增长。经济增长很容易依靠增加要素投入,扩大生产规模,形成相对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随着经济发展进入一定阶段,普遍面临劳动力成本提高、土地资源稀缺、环境约束趋紧等问题,继续增加要素投入的空间日趋有限,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压力增加的背景下,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量的扩张向主要依靠提高要素使用效率特别是科技创新的贡献率转变,主动放慢经济增长脚步,由高速走向平缓。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主体是企业。对企业而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意味着要创建自主品牌、摆脱简单技术、建立差异化优势,这是企业突破发展的艰难爬坡,是企业保持和提高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其实现途径主要包括:产业技术更新换代、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新兴产业等。一是产业技术更新换代。产业技术更新换代是指企业采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以及新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方法,改进和替代旧的技术、装备、工艺、商业模式和管理办法,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物耗能耗水耗,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例如由一般加工制造升级为关键工艺、关键零部件、关键装备制造的技术升级;由软盘存储器升级为U盘和光盘,由氟冰箱升级为无氟冰箱,由彩色显像管升级为液晶显示器的产品升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从传统的OEM模式向自主创新的ODM模式延伸,从资源粗加工型向精深加工延伸,从制造商向服务商转型等,通过技术进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核心竞争力。二是淘汰落后产能。与先进产能相比,落后产能占用资源多,破坏环境大,加剧了无序竞争和产能过剩,经济成本高昂。通过淘汰落后产能,腾出资源用于质量效益更高的先进产能,能够有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在目前我国多层次生产力和多层次需求并存、资源环境约束紧的情况下,完全依靠市场机制淘汰落后产能进展缓慢且有反复,必须在完善市场机制和尊重市场规律的同时,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来推进。三是发展新兴产业。新兴产业是指基于重大发现和发明而产生的,将改变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新产品,以及由此产生的新产业群。根据内涵的界定,同时结合我国的国情,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7大领域: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如果说,产业技术进步、淘汰落后产能、产业衰退转移主要是存量的改造提升,而发展新兴产业主要从增量的角度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具有技术密集、资源消耗少和利用效率高、对环境破坏少,以及辐射带动效应强、成长性好的特点,符合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符合抢占国际科技经济制高点的战略需要,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引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具有引领、带动作用,产业结构调整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具有支撑、促进作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程度能够反映出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其持续、稳定、健康增长,有利于产业结构趋于优化,在高新技术产业引领作用下,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开发和培育新兴产业,进而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并带动整个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1.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催生新的产业和产业部门。新的产业和产业部门的形成是产业结构优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技术进步是新的产业与产业部门的直接推动力。高新技术发展不仅能带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整体提高,还能促进生要素在各生产部门进行重新配置,创造出新的产品和服务。例如,能源的革命,使照明、动力等工业产生了突破性飞跃,引发了电机电器产业、通信产业等一系列新兴产业的诞生,使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变;以微电子技术、原子能技术、光学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新技术为基础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导致了电子计算机工业、核能及核工业、电视工业、航天工业等一系列新兴产业的兴起,传播媒介等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新技术产业化使生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智能化产品的新兴产业不断涌现,加速推进产业结构高度化进程。
2.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使之焕发勃勃生机。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已成为提高传统产业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更新产品结构、提升性能和竞争力的主要手段。例如,电话以及移动电话的普及使邮局的传统信件邮递业务大大减少;信息技术使每个人都可能成就导演和演员的梦想;无性繁殖技术目前已经成功地应用到现代农业生产领域,大大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高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在促进新兴产业形成的同时也在传统产业链条中加大高新技术的比例,逐渐缩小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之间的差距。
3.刺激消费需求结构变化,带动产业结构优化。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一方面,产品和服务供给是消费的基础,产业结构的调整影响着消费的质量和水平,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提供更多又好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居民的消费需求,进而推动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和高级化;另一方面,消费需求的升级是产品和服务发展的前提,消费结构的改变决定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新技术、新产品的诞生刺激着人们产生新的需求,促使消费需求向着更高的水平发展。此外,技术进步降低产品生产成本,进而推动市场规模扩大,促使消费品升级换代,提升需求结构,带动产业结构的变动和提高。
总而言之,我国开始进入科技创新活动的活跃期,高新技术产业呈加快发展态势,并日渐成为产业结构转型的强大推动力。通过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利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渗透改造,进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能够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谢丽威 单位:中共烟台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