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城区经济提升策略探讨范文

城区经济提升策略探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城区经济提升策略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城区经济提升策略探讨

城市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效

由于烟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符合实际的政策措施的出台与落实,有利地推动了中心城市经济的发展。2010年,烟台五区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6.12亿元,约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33.8%。中心城市经济总量占全市经济的比重达到41.6%。市区国税、地税收入,外贸进出口总额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分别占到全市的56.2%、73%和51.9%①。

烟台中心城市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烟台的城市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可喜成就,但与省内城市经济发达的青岛相比,烟台中心城市经济的影响力、带动力、辐射力还不够强,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1烟台中心城市经济综合势力较弱

一是中心城市整体实力较弱。2010年,中心城市经济总量占全市经济总量的40%,而济南、青岛分别达到70%和50%以上。二是中心区作用不明显。2010年,作为烟台中心区的芝罘区,完成的地方财政收入14.3亿元②;青岛中心区的市南区,2010年地方财政收入已突破69.62亿元③。三是城市人口聚集度不高。2010年,烟台中心城市人口为180万人,全市总人口为652万,所占比例为27.6%;不到三分之一。2010年,烟台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95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80万人。目前,中心城市人口占全市人口的比重为27.6%④。青岛市区人口占全市人口的比重为32%⑤。

2第三产业比重低,中心城市服务功能弱

2010年,在城市经济总量中,烟台中心城市五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6.6%⑥,比青岛低10多个百分点。2010年,芝罘区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62.52%⑦;青岛市南区则是86.1%⑧,芝罘区比市南区低23.6个百分点。其他服务业领域,商贸、餐饮、旅游、物流等方面,烟台虽都有较快发展,但总体看规模不大、档次不高、品牌不响,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服务、带动功能相对薄弱。同时,金融、科技、信息、人才等软件服务功能也不很强,制约了中心城市经济的发展。

3经济特色不突出,产业结构趋势同化

从产业结构看,烟台中心城市产业层次较低,产业结构方面,与县市的存在“雷同”,难以形成功能互补、分工有序的发展格局,难以辐射带动农村,实现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尽管烟台中心城市,确立了“五区六大组团”的发展规划,每一个区也有明确的功能分工和产业定位。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为了GDP的增长,每一个区并没有走出“小而全、大而全”的传统发展模式,在五区之间,出现了一种“缺乏分工合作、产业结构趋同化”的发展状况,每个区都建有工业园,每个工业园都上机械、电子、食品项目,甚至项目都想从别人手里抢过来;每个区都建旅游景点,上商贸设施,建批发市场,但是,规模化、专业化和特色化并不高,整个城市产业聚集度比较低。

4城市资源布局分散,难以形成聚集效应

与青岛市相比,烟台中心城市也有港口、航空、铁路等基础设施,但是,这些基础设施的辐射力与拉动力,与青岛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港口方面:2010年烟台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54.1万标箱,分别是青岛港的1/2和1/8;机场方面:莱山机场,每周航班200个,全年客运量200多万人次,而青岛流亭机场则是1000多个和1100万人次。由于陆海空交通运输能力的不足,严重影响了烟台人流、物流、商流的集聚,制约了服务业发展。同时,烟台市区有旅游资源,但景点分布在各区,缺乏统一开发、包装与营销,没有形成能代表烟台形象的旅游品牌,城市旅游资源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5统筹发展意识差,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由于受财税体制、投入机制等因素影响,烟台中心城市五区的城市建设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在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共享、产业布局等方面,各自为政。在重大基础设施方面,各区都在谋求建设“小而全”的基础设施网络,这种发展现状,既占用了建设资金和土地资源,又造成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分散,影响了城市集聚效应的发挥,严重制约了中心城市经济的发展。

烟台加快城市经济发展的优势与机遇分析

1加快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优势

城市布局上的优势。“十一五”时期,烟台中心城市初步拉开了大市区的框图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先后建设了一批路网、公用事业、城市景观等项目,特别是一批具有全局意义和影响力的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如火车站、国际博览中心、体育公园、文化中心等,这些将对提升城市功能、促进城市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公用设施方面,对电力、通讯、公交、供水、供热、供气和垃圾、污水处理等方面,我们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投入和建设,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使得烟台中心城区整体功能的承载力和聚合力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经济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日渐完善。城市产业上的优势。2011年,烟台实现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906.8亿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列第20位,在全省17城市中列第2位。三次产业形成了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特别是工业经济,已形成机械、电子、食品、黄金四大支柱产业,汽车、电脑、手机三大产品集群,正在积极培植石化、核电、船舶、葡萄酒、特种化纤等一批潜力大、发展前景好的产业和产品集群。

城市品牌上的优势。在全国乃至在国际上一连串的荣誉,烟台市先后获得“中国最佳魅力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联合国人居奖”、“中国旅游城市”、“中国投资环境金牌城市”等荣誉称号、连续三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连续五次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实现“五连冠”,这些荣誉的获得,充分说明了烟台的城市对外形象已经有了大大改善,美誉度、知名度有了显著提升,这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区位上的优势。随着蓝烟铁路电气化改造、德龙烟铁路、烟大轮渡、青烟威荣城际铁路等的交通体系的建设,中心城市将形成“环绕渤海、联通南北、对接东西”的交通格局,变成水路、公路、铁路的交通枢纽。中心城市的这种区位优势,将会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日益显现出来,会更好地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2城市经济发展面临良好的机遇

从所处的地理位置发展来看。从世界范围而言,烟台是东北亚经济圈中的一个重要城市,伴随着东北亚经济圈的崛起,必将带动烟台更多地参与其分工与合作,促进中心城市经济发展。从全国范围而言,国家实施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培植经济增长的第三极,烟台具有承接辐射、错位发展的巨大潜力。从全省看,建设山东半岛城市群、打造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烟台都是“主战场”,而且是一个很重要的城市,在半岛城市群中,烟台的定位是环渤海经济圈区域中心城市。目前,山东省委、省政府正在积极推进三大战略,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和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三大带动战略的实施,迫使我们烟台不得不加快城市经济发展。

从全国城市经济发展的形势看。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经济已成为区域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点、火车头和发动机,成为区域竞争的制高点。目前,在国内城市经济已成为区域经济现代化排头兵和扩散源,如,国内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等地区城市经济发展的效益,以及对周边地区的辐射效应十分显著,特别是上海城市经济对于长三角的辐射、带动作用最为明显。这些都充分展示了城市经济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可以说,烟台中心城市经济正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发展时期,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烟台加快城市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烟台加快发展城市经济,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发挥中心城市的优势,做大做强城市经济,提升中心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

1实施“产业立市”发展战略

经济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而经济的发展必须依赖产业的支撑。因此,在发展城市经济中,烟台必须坚持“产业立市”的发展战略。做大做强制造业。烟台已进入工业化阶段的中后期,工业经济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而且,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制造业是中心城市的基础产业,也是优势产业,烟台必须做大做强制造业。

突出发展服务业。在加快城市经济发展中,烟台中心城市要实现向多功能中心城市转变,改变依靠单纯制造业优势做实业型中心城市的发展思路,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作为中心城市产业的核心,激活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价值流,提高现代服务业的比重。一是发挥烟台是沿海开放城市的优势,大力发展面向日韩等国际市场需求的外向型服务业;二是发挥烟台潜在的交通枢纽优势,大力发展连结东北和华东、华南的现代物流业。三是围绕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等制造业,大力发展面向工业生产的生产性服务业;四是围绕滨海特色和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滨海观光度假型及休闲旅游服务业;五是强化APEC博览会和果蔬博览会、葡萄酒博览会等品牌效应,大力发展的会展服务业。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烟台具有良好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条件。目前,烟台是全国综合创新城市50强之一。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5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77家。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达到3处和47处;省级技术研究推广中心3处。烟台要在已有的基础上,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一是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主导产业。主要对四个行业:先进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对20家企业:氨纶集团、先声麦得津等,对十个创新项目:如荣昌“泰爱”等,加大扶持力度,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二是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抓好100个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推进90个过亿元的重点技改项目,加快传统产业高新化步伐,进一步提升产业素质。

2实施“协作化发展、差异化竞争”战略

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烟台要坚持“协作化发展、差异化竞争”发展战略,准确把握区域功能定位,突出特色产业的发展。芝罘区:应继续实施“服务业强区”,积极发展科技产业、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建设区域性金融、科技、贸易、服务、文化中心。莱山区: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升城市发展水平。福山区:提高机械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和档次,同时做大现代物流业。牟平区:重点发展旅游休闲度假、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效农业。开发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软件产业和服务外包,充分发挥区域“龙头”作用。高新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

3实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烟台中心城市,拥有良好的港口和海洋资源优势,这是烟台发展、壮大城市经济的巨大潜力所在。烟台要抓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港口和海洋资源优势,积极实施以港兴市战略,促进港口与城市经济互动发展;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打造城市经济的新亮点。突出发展港口经济。建设临港物流园区,扶持发展海洋运输业、临港物流业、临港加工业,形成城市港口经济圈。突出发展滨海旅游业。发挥市区海洋自然风光、海洋历史文化和旅游服务设施的优势,打造沿海和海上精品旅游线路,把中心城市建设成为滨海观光、休闲、运动、度假胜地。突出特色海洋产业。大力发展海洋化工、海洋生物、海洋环保等潜力大、发展前景好的产业。

4实施“经营城市”的发展战略

经营城市,就是政府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对城市的自然资源、基础设施资源、人文资源等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优化整合及市场化经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使用,促进城市功能完善,提高城市素质,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做好土地经营的文章。土地经营就是要盘活城市土地资产实现,实现以地生财。要在严格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基础上,保证城市经济发展的大项目和大工程用地;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完善的环境配套,把生地做成熟地,保持土地升值和增值;根据城市经济长远发展规划,以战略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搞好土地储备和出让工作,实现城市的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做好资产经营文章。调整优化国有企业,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公共设施建设,有偿使用公用资源等。重点是调整优化国有资本结构和布局,推动重点企业膨胀规模,提高核心竞争力,形成一批支撑城市经济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做好城市品牌经营文章。把烟台已获得的“国际葡萄•葡萄酒”城、“中国人居环境奖”、“联合国人居奖”等城市品牌开发、利用好,把品牌效应转化成经济效应。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重大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先行因素。各区要进一步结合各自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打破行政界限,统筹谋划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利力的支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把路网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重点完善城市主次干道建设,形成市内微循环、市郊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交通格局。完善公共设施配套。坚持优化布局、完善功能,统筹建设的原则,建设公共设施,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等,要实现资源共享;同时,要科学规划建设,与人民群众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如,商业、金融、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进一步提升城市承载能力。

6理顺完善城市管理体制

要实现城市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烟台必须按照“市区一体、共兴共荣”的思路,充分调动市、区两级积极性的原则,深化城市管理体制的改革。通过理顺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激发市区两级发展城市经济的积极性,从体制、机制上,保证烟台城市经济的又好又快的发展。完善城市建设体制。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建设”的思路,将市、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统一规划,确保各项设施布局、等级、规模科学合理,避免重复建设。健全城市管理体制。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服务”的目标,合理划分市、区两级政府的事权,进一步理顺市、区、街道、社区四级之间的关系,明确各自在城市管理中的职责和作用,形成“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职责明确、协调配合,统分结合、高效运行”的城市管理体制。

优化投资管理体制。优化投资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建立起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宏观调控有效的新型投融资体制。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在各区财源基础稳固、财力显著增强的前提下,进一步理顺财政分配关系,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明确支出责任,调控投入重点,切实提高市区财政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作者:王启东单位:烟台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