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农产品出口贸易竞争力提升路径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近年来,发达国家利用自身先进的科技、环保等优势,不断强化技术性贸易壁垒,大大影响了我国优势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对农业大省安徽省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安徽农产品出口贸易面临的问题,提出增强安徽农产品出口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技术性贸易壁垒;农产品;国际贸易;安徽省
加入WTO以后,我国全面削减农产品关税,对小麦、稻米、棉花等农产品实施“关税比例配额制”,以开放农产品市场,使完全竞争体制逐渐形成。我国农产品价格、质量在国际市场竞争优势本来就不明显,加上近年来,发达国家利用自身先进的科技、环保等优势,对进口农产品贸易制定严格的法规和标准,不断增强技术性贸易壁垒,更使我国优势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受到极大的影响,农业大省安徽也不例外。安徽地处中国华东腹地,近海邻江,农业资源丰富,农产品品种多,是传统的农业大省,主要依靠初级的、数量型的粗放式发展占领农产品出口市场,农产品出口集群和大型出口龙头企业数量有限,规模化、标准化的优质农产品出口基地也较少[1],在出口农产品的质量、品牌、差异性、精深加工等方面都缺少集约增长。所以,着力提升农产品出口能力,进一步提高安徽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是加快安徽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也是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有效途径。
一、安徽农产品出口现状
据安徽省商务厅对外贸易管理处公布的数据,2013年安徽省农产品出口10.55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比重3.73%,高于全省出口平均增长幅度11.4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农产品出口增幅10个百分点[2];2014年全省农产品出口累计11.37亿美元,同比增长7.91%[3]。截至2014年底,安徽全省农产品出口企业近200家,但年出口金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只有34家,年出口金额在2000万美元以上的只有11家,年出口金额在3000万美元以上的只有3家,年出口金额在6000万美元以上的更是只有安粮实业一家[4]。可见,安徽省农产品出口贸易虽然增长幅度大,但缺少大型农产品出口的龙头企业。具体来看,目前安徽农产品出口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从出口主体看,农产品出口前20强企业占全省农产品出口比重高2013年安徽省农产品出口前20家企业累计出口4.4亿美元,占农产品出口比重41.71%,同比增长19.21%[2];2014年全省农产品出口前20家企业累计出口4.6亿美元,占农产品出口比重40.45%,同比增长21.99%,高于全省农产品平均增长率32.54个百分点[3]。从全省排名靠前企业的农产品出口额及增长速度来看,安徽省农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茶叶、羽绒羽毛、食品等行业。
(二)从出口商品看,茶叶、羽绒羽毛等保持较高增长2013年安徽省茶叶出口1.36亿美元,增长36.34%;羽绒羽毛出口1.15亿美元,增长60.96%;芝麻出口1.18亿美元,增长19.86%;中药饮片出口6949万美元,增长37.35%[2]。而2014年安徽省茶叶出口1.95亿美元,增长35.16%;羽绒羽毛出口1.22亿美元,增长6.37%;蛋白质出口5150万美元,增长38.93%等[3]。
(三)从所属市看,合肥、亳州、黄山、六安位居前列2013年,合肥市出口1.97亿美元,增长3.08%,居全省首位;亳州市出口1.79亿美元,增长17.00%;黄山市出口1.18亿美元,增长39.21%;六安市出口1.02亿美元,增长35.67%[2]。而2014年合肥市出口1.81亿美元,下降7.08%,亳州市出口1.79亿美元,下降0.16%;黄山市出口1.46亿美元,增长24.52%;六安市出口1.39亿美元,增长36.30%[3]。2013年,4个市共出口5.96亿美元,占全省农产品出口份额56.49%,增长幅度达18.24%。2014年,4个市共出口6.45亿美元,占全省农产品出口份额56.69%,平均增长率达8.71%。
(四)从出口地区看,亚洲、欧洲市场体量大,大洋洲体量最小2013年安徽农产品出口,亚洲市场体量最大,且平稳增长,欧洲市场增势强劲,非洲市场继续回升,大洋洲市场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拉美和北美市场增长乏力。2014年,亚洲市场增长下滑,欧洲和非洲市场增长迅猛,北美和大洋洲市场增长平稳;拉美市场增长下滑。详细出口金额和增长率可见下表。
二、安徽农产品出口贸易面临的问题
安徽农业资源和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农产品比重大,近几年全省农产品出口虽在小步快跑,但出口企业体量不大,与山东、江苏等农产品出口强省相比,不在同一量级,而且农产品出口的结构低端,以茶叶为例,安徽省茶叶企业绝大多数只能向国际市场输出散装的、贴牌的、低附加值的大宗茶,企业利润微薄。具体来说,安徽农产品出口贸易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不断强化,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级当前,在农产品出口领域,技术性贸易壁垒层出不穷,发达国家利用技术壁垒限制进口的情况不断增加,美国限制性技术法规和标准有2万多种,欧盟有1.5万种,日本有1.2万种,并且对敏感商品检测的指标越来越多,标准也越来越高[5]。一些国家还借助其先进的科技、环保等优势,对进口贸易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标准,形成绿色技术壁垒。如对安徽出口的农产品,由抽检变成普查,这些歧视性做法直接导致茶叶、蜂蜜等大宗农产品出口严重受阻[4]。而安徽企业对进口国的农产品标准信息、风险预警动态获取不够及时,信息掌握滞后,无法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二)农产品贸易促进机制不完善,出口政策支持体系不健全目前安徽省农产品出口批量小、品种多,出口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时间不长、营销成本高,农产品出口亟需加强宣传推广、交流培训、信息收集、政策咨询等公共服务,再加上省内农产品生产成本逐年攀升,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安徽省农产品出口贸易正遭受空前挑战:针对国际农产品进口市场的信息资源分散,安徽省也缺乏权威信息机制,对农产品出口企业的监测预警、咨询培训、市场开拓等服务机制尚未形成。另外,农产品出口风险高,容易受自然条件、农产品自身属性影响,国际市场也存在粮食危机、价格波动、跨国公司垄断等风险,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弱,农产品出口信用保险、农业保险等制度都有待健全。
(三)出口农产品附加值低,产品价格、品牌、质量竞争力不强目前,安徽省农产品生产、加工仍沿袭传统方式,规模小、工艺落后,技术含量低。例如蔬菜,目前出口主要类型为保鲜类、冷冻类、腌制类蔬菜产品,而高附加值的蔬菜汁、蔬菜酱、罐装类蔬菜产品出口较少。热风干燥蔬菜产品加工厂过多,产能过剩,而国际市场需求较旺的低温真空干燥产品很少[6]。另外,农产品出口企业体量不大,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有限,安徽全省农产品出口企业所承接的订单约四分之三都是上海、江浙等地的转手订单,如作为安徽省主要出口农产品的茶叶,2014年安徽茶叶出口企业年出口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只有7家,大部分茶叶出口企业年出口额在500-1000万美元之间,还有部分茶叶出口企业年出口额不到500万美元[4]。由于茶叶出口企业普遍体量较小,近百家取得自营出口权的茶叶企业,发生实际出口业务的只有20多家,大部分茶叶加工企业虽有自营出口权,但很难接到订单,有的即便能接到订单,因加工能力有限,一份订单也需要数家企业共同承接。
(四)专业生产人员缺乏,农业生产加工专业化程度低安徽省农业人口众多,从事农产品生产的劳动力密集程度高,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进城务工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农村劳动力人口数量锐减,留守农村的多是老人和儿童,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资源供给不足,特别是具有较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人员紧缺,十分不利于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和经营。此外,安徽省农业生产加工专业化程度低,一些企业往往按照客户提供的产品要求而非依据进口国检验检疫国家标准进行生产,导致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遭遇通报退货的风险较大,茶叶、芝麻、花生、罐头、水产品、中药材中的重金属、农药残留、黄曲霉毒素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工厂化农业、农业产业园区、农产品深加工、高端养殖业等新型农业形式都有亟待提高之处。
三、提升安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农业贸易促进,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强农业贸易促进,推动农产品贸易健康发展是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安徽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外向型农业工作,建立农委、质检、经贸、海关等多部门组成的农产品出口领导小组,及时沟通信息,协调解决出口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7]。农业贸易促进工作在解决农产品国际贸易纠纷、维护行业利益、减少农产品贸易成本、增强农业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应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实施认证制度,帮助企业通过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质量注册,建立科学的安全危害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出口农产品的检验检测,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获得国际市场准入通行证,突破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
(二)积极推行农产品价格、质量、品牌稳定上升的辅助制度由于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和质量不稳定,土地密集型的谷物、棉花等农产品的出口贸易仍没有发展壮大起来。而安徽省的畜产品、水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在今后一段时期内,都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优势,尤其是蔬菜、茶叶、蜂蜜、羽绒、中药材等优势农产品,安徽省先后建立了10类农产品出口基地。因此,要积极调整农产品出口结构,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出口导向型农产品生产、深加工基地建设,在农产品价格稳定、质量保证、品牌建设等方面保障出口贸易的稳步健康发展[8]。对优质高端的农产品应建立质量、品牌保障机制,以适当方式对农产品价格予以战略调控,避免丰产减收、谷贱伤农。安排农产品出口企业优先享受国家的“免、抵、退”税政策,既可以保障农业从业人员收入提高,又可以推动农产品结构向精细化方向发展[9]。
(三)着力打造农产品贸易相关产业生态链标准化要从根本上破解发达国家农产品贸易技术壁垒,扩大农产品出口必须从产地源头抓起,坚定走农业标准化、现代化之路,围绕农业主导产品和重点产业,大力扶植农产品生产、精深加工的龙头企业,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出口农产品基地建设,从农田标准化、农业生产技术标准化、生产管理标准化到农产品品质、储存、加工、包装、贮运等,逐一制定标准,完善农产品贸易生态链[10]。此外,还要大力支持与农产品贸易相关的涉农产业,依托安徽省农业特点,重点发展农机制造、农产品加工等行业。并通过整合农工商、科技、财税、金融、交通等部门中涉农行业资源,将农业生产的资料、资金供应,产后的加工、贮运、销售、信息服务等密切联结起来,构建新型农业产业化、标准化体系[11]。
(四)积极鼓励农场、涉农企业开展农业生产人员职业教育培训加强对涉农人员的职业教育培训,是适应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的需要。要依托专业化农场、涉农的工厂、基地等开展就业人员职业教育培训,培养专业化的农业技术工人,提升涉农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同时,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对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农业合作社进行常态化、标准化技术指导和管理培训,切实推进生产技术的标准化,提高生产过程的劳动生产率,使农产品在每个环节都能保证质量。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等各种专业农业协会,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形式,在生产、加工、存储、流通领域全面执行国际标准和技术规范,规避农产品贸易中的绿色壁垒。安徽省还可以借助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增加农村中小学涉农培训教学、教具等投入,加强对农村务农人员的培训。
参考文献:
[1]巫建海.安徽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09.
[2]安徽省商务厅.2013年全省农产品出口情况[EB/OL].(2014-01-30)[2015-09-21].
[3]安徽省商务厅.2014年全省农产品出口情况[EB/OL].(2015-01-30)[2015-09-21].
[4]中国农业网.安徽省农产品出口“困”在哪[EB/OL].(2015-05-19)[2015-09-21].
[5]郭俊芳.非关税措施对中国禽肉出口的影响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5.
作者:陈丽君 单位:安徽广播电视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