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茶叶出口贸易论文范文

茶叶出口贸易论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茶叶出口贸易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茶叶出口贸易论文

一、后危机时期中国茶叶出口现状

(一)茶叶出口总体增速放缓

中国茶叶出口量,2008-2011年平均年增长率为2.8%左右。2012年,因受绿色壁垒限制,欧盟与日本市场份额萎缩,导致茶叶出口总量下降,打破了历年来递增的趋势。2013年1-11月,茶叶出口量29.4万吨,同比有所回升,增长率3.0%。中国茶叶出口额一直逐年增长,2008年6.8亿美元,2012年10.4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11.3%。其间,受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是2008-2009年,茶叶出口额仅增长3.3%,增长率为近几年的最低。危机过后茶叶出口额增长放缓,2013年1-11月,茶叶出口额11.1亿美元,同比仅增长6.1%,低于历史平均水平。总之,后危机时期中国茶叶出口呈现总量回落,而总额依旧缓升的态势。这与国际市场上茶叶单价震荡上涨的背景不无关系,2013年1-11月,中国茶叶出口平均单价涨幅14.8%。

(二)茶叶出口结构不合理

1.国别结构

从商务部统计报告来看,中国茶叶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非洲、亚洲和欧洲,其中非洲是中国最主要的茶叶出口市场,出口额占比一直维持在45%以上。2013年1-11月,中国出口非洲的茶叶15.4万吨,5.39亿美元,占中国茶叶出口总额的48.6%。中国茶叶出口国家或地区的数量达120个以上,在所有出口国家或地区中,摩洛哥、日本、中国香港、美国和阿尔及利亚近年来基本占据出口额的前五名,其中摩洛哥是中国茶叶最大出口国。2013年1-11月,共进口中国茶叶19160.7万美元,占中国茶叶出口17.3%的比例。中东国家占中国茶叶出口比例较小,这跟这些国家大多信仰伊斯兰教、习惯消费红茶有关。后危机时期,中国茶叶出口到发达国家的增量减小,这主要体现在出口到欧洲、北美洲等地区的比重降低。中国茶叶出口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占比有限,主要源于欧盟对中国茶叶出口设置高标准,形成中国茶叶出口的最厚壁垒,2005年8月1日起,欧盟将硫丹在茶叶中的残留限量从30mg/kg调整为0.01mg/kg,检测标准严格了3000倍;另外,发达国家有着较高的生活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更倾向于名牌茶叶且顾客忠诚度较高,而中国茶叶产品整体上较为低端,因此中国并未占据发达国家的广大市场。相反是一些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对农药残余等技术标准不那么严苛的国家,如东盟、非洲的一些国家对中国茶叶有较大的进口需求,出口到这些国家的中国茶叶总额年年增长。

2.产品类型

在中国出口的茶叶种类中,绿茶是最大出口茶类,占比遥遥领先。2013年1-11月绿茶出口量占茶叶总出口的81%,出口额占茶叶出口总额的74.8%,近年来的趋势基本如此。红茶和特种茶在茶叶出口中的比重紧随其后,不管是金额还是数量都占比相当。国际市场中,中国当属第一大绿茶出口国。但是由于东西方茶文化的差异,中国红茶在国际市场上并不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而相比于茶的种类,外国消费者更关注茶叶的质量是否符合相应的技术标准,哪怕是乌龙茶、普洱等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中国茶叶品种,出口消费更多的仍为人数较少的海外华人群体,国际市场极为有限。中国出口的茶叶大多属于初级产品,附加值低,多是充当外国品牌的原料形成外国的自有品牌。因此茶叶出口单价总体水平较低,一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低于斯里兰卡、肯尼亚等比中国更不发达的国家。

二、绿色壁垒对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绿色壁垒的内涵

上世纪80年代,绿色壁垒被某些国家用于国际贸易政策中,到90年代开始在全世界兴起。随着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各国更加关注进口产品的质量问题。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制定严苛的技术标准,限制不符合技术标准的国外产品的进口。这些国家一般具有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标志等非关税壁垒,对外国商品实行进口准入限制。目前绿色壁垒已经成为发达国家运用最频繁的贸易壁垒,作为贸易竞争中有利的限制措施,绿色壁垒实际上已成为发达国家保护本国产业和市场的有利手段。作为技术性贸易壁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壁垒是我国学者提出的概念,在国际中基本等同于“环境壁垒”。在实践中,绿色壁垒主要包括绿色包装与标签要求、国别环保法规和标准、国际或区域性的环保公约、生产和加工方法或环境成本内在化要求等众多类型。

(二)绿色壁垒对中国茶叶出口的消极影响

1.降低茶叶出口增长

发达国家对外设置的绿色壁垒对中国茶叶出口最直接的负面影响为茶叶出口受阻,这不仅表现为中国茶叶出口增量下降,也表现为中国茶叶出口到高标准的发达国家的总量减少,这影响了中国茶叶对全球的出口总量,也影响了中国茶叶出口的国别结构,出口更集中于绿色壁垒不那么严苛的非洲等低端市场。中国在日益严格的外国市场环境中,竞争力明显下降。进入欧盟的中国茶叶可被任意抽检,只要超过限量标准都会被全部退回或者销毁。澳大利亚、美国等发达国家近年来也纷纷效仿欧盟,提高了茶叶进口标准,中国面临的茶叶出口环境日益严峻。

2.增加贸易成本

美国曾经对绿色壁垒的施行所造成的贸易成本进行测算,结果发现由于绿色壁垒在产品检验等方面的严苛要求,相关的贸易成本会增加15%左右。为达到相关国家对中国茶叶所规定的卫生检验检疫标准或者其他环保标准,中国企业需探索改进生产方式或工艺的手段,创新更高效率的生产方法,这需要资金和人员的加大投入,进而增加了茶叶生产成本;另外,企业也要投入成本于茶叶产品的质量检验检测,这无疑提高了产品出口的价格,削弱茶叶的国际竞争力,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3.促使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设立绿色壁垒的发达国家都声称出自于保护自身国民健康和环境保护的目的,看似公平公正,但其实这种壁垒有着严重的歧视性。发达国家往往具备更高的技术水平,更容易达到绿色壁垒的高要求,国家之间对绿色壁垒的要求有贸易利益的冲突,实践中容易发生贸易摩擦,不排除有些国家用这样的理由制定高标准,限制其他国家茶叶的出口,引发国际贸易保护。在国际争端中,包括绿色壁垒在内的技术性壁垒时有发生,且呈现年年增加态势。

(三)绿色壁垒对中国茶叶出口的积极影响

1.健全我国茶叶行业标准

过去中国的茶叶标准与国际上其他进口国家有较大差距。有些在欧盟或者日本禁用的农药而中国农业部并没有禁用,卫生部制定的部分茶叶卫生指标高于外国标准,这些随时都会成为外国实行贸易壁垒的借口。这些年中国茶叶行业标准的制定尽量做到和国际接轨,消除二级市场对中国茶叶出口的不利影响;另外,面对国际上日益严峻的绿色壁垒的出口限制,为扩大中国茶叶的出口,实现出口创汇和保证社会就业水平,各级政府也正抓紧时间制定符合国外高技术标准的行业准则,以提高中国茶叶的产品质量。各单位也在思考、探索和执行茶叶生产环节中的各项质量控制体系,在保证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的同时促进茶叶的出口和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提高我国茶叶产品出口质量

随着各国纷纷加入WTO,国家贸易间的关税壁垒逐渐被消除,紧接着是诸如绿色壁垒之类的无形的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保护浪潮中不断涌现。但不管进口国是为维护本国国民的生命健康还是环境保护,执行严格的绿色壁垒实际上也能使国际竞争中的中国企业加大对茶叶生产环节中茶叶质量的控制,提高出口茶叶的质量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茶叶质量水平的提高刻不容缓,国人也更加青睐绿色茶叶、有机茶叶,壁垒的设置给了我国提高茶叶质量的压力和动力。广泛成立的茶叶研发中心为有机茶的生产提供质量认证,尽量减少或防止人为大量使用人工合成农药、化肥等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为促进茶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3.促进科技进步,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绿色壁垒的设置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茶叶生产的技术要求,是全球技术进步所需的必然过程。面对这些无形的贸易壁垒,我国除了引进外国先进的生产加工方式或设备外,更需要依靠自身力量加强自主研发,创造适合茶叶生产的更高技术,提高我国茶叶生产效率,实现茶叶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精细化的技术标准的施行,对出口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压力,迫使企业加大资金和人员投入,对原有产品的生产流程进行改进,革新生产工艺和方法,促进茶叶产品的升级换代,优化产品出口结构。

三、面对绿色壁垒,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面对后危机时期中国茶叶出口的现状和绿色壁垒对中国茶叶出口的影响,为促进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的发展,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该齐力合作,探索并实施促进中国茶叶出口对策。

(一)政府方面

1.构建我国绿色壁垒的法律体系

中国是茶叶出口大国,特别是绿茶的出口,基本年年占据世界绿茶总出口额的首位,如此大的贸易量,行业标准却掌握在他人手里,着实吃亏。中国在面对绿色壁垒时,不仅要设法规避,还需尽可能制定本国的环境与贸易准则,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保障我国的茶叶贸易。即为尽量减少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绿色壁垒上的冲突,需要加快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以提高我国环保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同时,中国还应加强与发达国家在茶行业标准的制定上的交流合作,一方面可借鉴他们在立法方面的经验,另一方面可通过积极参与,影响其他国家制定出适合我国茶叶出口的标准。

2.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提高农药残留检测

政府应该加大对茶叶农药残留检测的投入力度,保证从源头上减少茶叶中农药残留量。加大对科研院所等的资金、设备和人才投入,大力研制生物农药。为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保护环境以及促进出口,生物农药的研制十分关键。但不管是生物农药的研发还是提高农药残留检测水平,资金、人力的投入都是相当大的,政府的扶持力度显得非常关键。

3.加强对茶叶产业的补贴和茶农的培训力度

一方面,政府应该提高茶叶生产方面的农业补贴水平,包括“绿箱补贴”和“黄箱补贴”,以降低企业和农户生产成本。“绿箱补贴”是不要求各成员方作削减承诺的补贴,而“黄箱补贴”则相反。发达国家都充分利用世贸组织的规则对本国茶叶生产进行“绿箱补贴”,而中国的补贴则远远不够;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开通各种可能渠道对茶农进行免费培训,指导茶农科学用药,帮助企业从生产的第一步便控制农药残留。

4.建立绿色预警机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毒性大、农药残留程度高的茶叶必将被市场淘汰。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也使得农残指标变化迅速,特别是欧盟等发达国家。中国商务部在绿色预警机制的建立上日益完善,未来应更全面而及时地通报茶叶出口国家绿色壁垒的监控、评估信息,让出口企业在第一时间可进行生产和出口调整,以规避绿色壁垒。

(二)企业方面

1.鼓励有机茶的开发和规模化生产

有机茶的开发生产,是从根本上解决农药超标问题、突破绿色壁垒的良好途径。每年的有机茶市场世界总销量达6000吨左右,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是主要市场。由于其科技含量高,价格高,市场认同度高,目前其生产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市场潜力巨大。要寻求茶叶种植的可持续发展,应建立有机茶“公司+基地+茶农”的生产模式,加强产茶区农药的使用管理,引导茶农使用有机肥等环保农药,控制茶叶中的农药残留。

2.加强生产加工过程管理,提高茶叶质量和附加值

企业为成功突破绿色壁垒,需要在生产加工环节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在农药采购、管理上慎重选择来源,做到对施药时间有记录,掌握茶叶安全间隔期,保证茶叶生产环节安全环保。生产企业也应该积极整合优势资源,增加科技、人才投入,尽量对茶叶进行深加工,提高茶叶出厂时的附加值。这可提高茶叶出口价格,提高出口效益。

3.努力创建茶叶国际品牌

目前来看,中国茶叶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非洲等一些欠发达国家和与中国有着相似茶文化的亚洲地区,要扩大中国茶叶的出口市场,需要中国企业在创建茶叶品牌上倾注更多努力。目前中国几乎没有国际公认的品牌茶,中国茶叶出口更多为原材料出口,深加工环节基本被国外大企业垄断。中国企业应在包装、茶产品加工、茶保健品等领域进行创新,从精神、文化和情感上充分挖掘茶文化的内涵,规范企业生产制度,利用现代营销手段,创立国际市场大品牌。

(三)行业协会方面

目前,中国茶叶生产的集约程度较低,散户、私企进行茶叶种植的比重较大。在行业协会的作用下,几个茶叶出口大国在茶叶生产加工的集约化程度较高,如印度的60个茶叶种植场便占了全部茶叶产量的60%;日本的茶叶种植在农协的组织下统一购置农业机械,连防治病虫害、加工等环节也进行了统一,尽管其茶叶种植以农户经营为主,但农协的存在有力地把资源的配置优化了。中国的茶叶协会或商会应充分借鉴国外成功经验,联手茶叶生产知名公司、集团公司或龙头企业进行茶产业战略布局,减少茶企之间的恶性竞争,为增强茶叶生产质量、提高茶叶出口经济效益提供推动作用,制定茶叶出口行业标识,向外国客商推荐获得行业标识的出口企业。此外,茶叶协会还可在政府和企业之间搭建沟通桥梁,做到生产、销售、市场预警信息的及时沟通,帮助企业在成功突破绿色壁垒的同时扩大茶叶出口。

四、结语

综上所述,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应该正确认识绿色壁垒的存在对后危机时期中国茶叶出口的双面影响,充分利用其对中国茶产业的积极影响,提高茶叶生产的环保要求,力求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扩大影响范围。另外,也需要探究这些绿色壁垒的设置是否合理,有没有相应的科学依据或风险评估报告,对不合理的绿色壁垒应据理力争,通过磋商解决壁垒带来的贸易障碍,促进后危机时期中国茶叶出口。

作者:周霞单位:福建广播电视大学